摘要:猛然,想起了以前奶奶经常和我唠叨的一句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昨晚,和老王到小区门口的超市买今天早上的食材。
转了一圈,发现有些东西是真贵啊!
耙耙柑,6.5/斤。
苹果,5元/斤。
一小包榨菜,活动价:2元。
不由得和老王吐槽:妈耶,不挣钱的话,连榨菜都吃不起了呢。
猛然,想起了以前奶奶经常和我唠叨的一句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
前两天老王发工资了,上交了8800,我存了一半。
另外一半4400,留作了日常开销。
这个月家庭日常支出是2800,给爸爸发一个小红包1000,剩余的600放到家庭备用金账户,用来应付日常的意外支出。
当然,如果这个月用不到,就会转存到下个月。
如今已经养成了, 工资到手先存一笔的习惯。
不但如此,平时的额外惊喜收入,也是如数存起来。不会因为有一笔惊喜收入,而额外增加一些必要的支出。
也就是说, 支出不会收入增加而增加,不会水涨船高。
人到中年,存款是我们面对生活的底气。
意识到这点后,很自然就能做到该花花该省省了,不会觉得委屈。
////
很多小伙伴问我,如何提前还完房贷的。
其实,就是方法特别简单,甚至有些傻瓜式。
在还完房贷前,目标只有一个:还房贷!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非分想法,比如:大牌包包、名车、每年必有的旅游等等。
这些可有可无的消费,我们都会默默砍掉,节流的同时,另外再想办法去增收。
一、节流:
1.不攀比消费
不和他人比较, 自己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儿。
攀比消费,最坑人,且会让人陷入无底洞。
我和老王的不攀比消费,不只是在大件上,还包括了小日常中。比如:
一日三餐的食材,哪个价钱合适买哪个,而不是哪个看上去更高大上买哪个,拒绝“智商税”。
2.消费降级
600的房子能住,就不会去选1000的。
原因也很简单:再好的房子也不是自己的,只是过渡一下,够住就好。
与其把大价钱的房租交给房东,不如自己攒下来,买房子/还房贷。
3.爱惜物品
现有的物品爱惜使用,让它们可以更长久地陪伴我们。
毕竟物品坏了,需要更换,那也是一笔钱。
少买多用,也是省钱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家现用的一些物品年龄,比我女儿都大。
4.学会省钱
无论商家说什么,当物品超出我们的预算时,坚决不买。
不买立省百分百。
平时购物,如果不是急用的,一定要学会比价,同一款商品,在不同平台,价格真的会有差别,稍微用点儿心,省下几十块,几百块还是很容易的。
网上购物,该利用的返利平台,记得使用上,积少成多,慢慢积攒,也能变富有。
二、开源
我个人的经验:开源一定是从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擅长的入手,这样能更好、更快的入行。
比如,最开始的做电商,其实就是我个人感兴趣,喜欢研究,喜欢和人在网上交流。
(不喜欢和人面对面的聊、谈,所以摆地摊这活儿对我来说,就是折磨。)
当你喜欢,热爱某件事,所有的困难对于你来说,都不叫事儿。
甚至你会挫越勇。
所以,我的第一桶金就是做电商带来的。
也因为喜欢码字,喜欢和人网上交流,所以也有了我现在这个头条号。
虽然每月收入并不是很多,也不是月月过万,但是养活自己还是可以的。
现在这个人人自媒体的时代,赚点儿小钱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你不擅长写作,也可以尝试拍短视频做视频号;如果你善于表达,还可以尝试做直播带货等等。
我们只需要从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出发,总会找到一些赚小钱的机会。
哪怕每月赚不了1万,赚1000块,总也是好的吧。
不要怕少,慢慢来,都是从少变多的。
我最初写文也是从十几块的稿费开始的,公众号流量主收入也是从一天几毛钱开始的。
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我们只有付出努力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
知乎上有人问:人在什么时候最有安全感?
一个高赞回答:存折上有钱时。
年轻时,总觉得谈钱很俗。
人到中年才发现:钱是生活的底气,是我们行走世间的体面。最大的安全感,不再是推杯换盏的人脉,而是银行卡里的那个可观的数字。
所以,2025,我们一定要好好存钱。
来源:攒钱的小花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