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几乎在每个国家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一般来说,小麦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大约需要几个月,当然这个时间受气候、土壤、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也经常会有小麦提前成熟的现象发生,对麦田生产带来一定影响。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小麦为何会提前成
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几乎在每个国家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一般来说,小麦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大约需要几个月,当然这个时间受气候、土壤、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也经常会有小麦提前成熟的现象发生,对麦田生产带来一定影响。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小麦为何会提前成熟。
正常情况下,小麦的成熟周期包含了从播种到灌浆的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受到气温、降水、光照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这些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比如温度过高或降水不足,都会导致小麦提前进入成熟期。结果可能是,作物提前收获,但也可能影响到最终的产量和质量。
1.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
高温加速生长:如果温度持续保持在25℃以上,尤其是晚上温度超过20℃,小麦的生长速度会加快。比如在黄淮海地区,一些年因为持续高温,灌浆期缩短了5到10天,千粒重减少了3到5克。干旱压力:
如果在小麦拔节期土壤的水分含量低于50%,植物会产生一种叫脱落酸的物质,这会触发早熟信号,迫使小麦提前成熟。而且,洪涝天气会使小麦生长变慢,成熟期通常会推迟7到15天。
2.土壤质量与施肥管理
氮素不足:土壤中的有效氮含量不足(低于80 mg/kg)时,小麦的分蘖数会减少30%,主茎会提前进入生殖生长,从而导致早熟。氮肥过量:
如果施氮量过多,尤其是超过200 kg/ha,营养生长会延长,虽然能推迟成熟期3到5天,但这也会带来倒伏的风险。2021年,山东某地倒伏率高达25%,这对产量是个大打击。
3.病虫害的影响
麦蚜危害:如果麦蚜的密度超过500只/株,它们会大量吸食叶片的营养,导致小麦光合作用下降40%,灌浆过程停滞,出现“假熟”现象,即叶片枯黄但籽粒依然干瘪。叶锈病:
如果叶锈病的病叶率超过30%,光合面积会减少一半,导致小麦提前枯黄,最终产量会损失25%左右。
4.品种特性与遗传因素
早熟品种:有些早熟品种,比如‘济麦22’,比其他品种早15到20天成熟,在暖冬年份这些品种可能会更早成熟。不过,这样虽然提前收割,但可能会因为灌浆期不足导致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
5.农艺管理不当
密植竞争:如果播种量过大,比如每公顷超过225公斤,植物之间的光照竞争会加剧,导致下部叶片过早衰老,结果就是成熟期提前5天左右。灌溉不当:
如果在拔节期土壤水分少于40%,小麦可能会提前抽穗,而如果灌浆期间缺水,则会导致植株早衰。
1.产量下降
每缩短一天的灌浆期,产量大概会减少120到150公斤/公顷。比如在2022年,河南某些地区由于高温导致小麦提前成熟,千粒重减少了4克,最终产量损失大约8%。
2.品质降低
提前成熟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减少1.5%,湿面筋也减少了8%,这意味着加工后的小麦面包、面条等食品的质量会受到影响。例如,面包的体积可能会缩小15%左右。
3.经济损失
2022年,河南的早熟小麦大量集中上市,导致收购价格同比下跌了8%。很多农民的每亩收益减少了200元,部分农户甚至面临12%的亏损。
4.长期可持续生产问题
如果连续种植早熟品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会逐年下降,可能会加剧土壤退化。长期下来,地区性的粮食生产能力会受到威胁。
1.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
推广一些耐高温的品种,例如‘郑麦7698’,它们的灌浆期较长,比常规品种多出3到5天,千粒重也能提高2到3克。
2.优化水肥管理
在拔节期保持土壤水分60%到70%,花后还可以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来延缓叶片衰老。同时,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保持在120到150公斤/公顷,花后补施硫酸铵稳定粒重。
3.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拔节期要喷施吡虫啉,防止麦蚜的侵害;抽穗期则要使用戊唑醇,预防叶锈病,减少“假熟”的风险。
4.精准监测与预警
可以利用无人机的多光谱成像技术,监测小麦的植被指数。当NDVI值低于0.6时,及时启动灌溉系统,提前应对可能的早熟风险。
小麦提前成熟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农艺管理问题以及品种特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虽然早熟有时可以避免一些灾害,但它对小麦的产量、品质和土壤健康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改良品种、优化农业管理措施,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完全有可能减少早熟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小麦生产的持续稳定。
[作揖]你觉得小麦提前成熟该如何应对?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的经验![中国赞]
声明:本文中所涉及的内容是基于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而成的原创内容,现于今日头条平台进行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观看支持原创,烦请各位知悉,后续还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呈现,期待您的持续关注以及共同探讨!
来源: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