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0年2月,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但某些西方国家却对中国进行诽谤和诋毁,中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全力抗击疫情,共同抵抗病毒侵害。
谁也没想到,疫情相关的一条微博能使这位央视"名嘴"一夜之间跌落神坛,成为全民笑柄。
在2020年2月,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但某些西方国家却对中国进行诽谤和诋毁,中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全力抗击疫情,共同抵抗病毒侵害。
阿丘在这个敏感时期在微博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言论。
一经发出这条微博,瞬间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面对众多的质疑,阿丘很快删除了那条微博。然而,此时再做任何补救措施都已于事无补,网络的记忆是永恒的。这段指控性的言论成为了压倒阿丘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久后,央视做出了一项决定:将阿丘从主持人名单中除名,并且他曾经主持过的节目也全部被下架。就这样,一个在央视工作了近20年的优秀主持人,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曾经熟悉的舞台。
说实话,这个结局一点都不令人意外。你要知道央视是国家电视台啊,主持人的言论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公信力的。何况现在这种特殊时期呢?阿丘这波操作,真像在自己职业生涯上给自己判了死刑。
失去了央视的平台后,54岁的阿丘现在处于职业生涯的低谷,全国的电视台都不敢再雇用他。他只能选择转型去做一些编剧、策划之类的文字工作。
从万众瞩目的主持人到默默无闻的自由撰稿人,这种落差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看看同时期因言论不当被封杀的其他主持人,有的开直播带货,有的转型短视频创作,至少还能找到新的出路。但阿丘却直接从公众视野消失了。
这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句老话:人生难免犯错,但有的错误可以犯,有的错误却是一次也不能犯。阿丘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人物的一句话可能会毁掉自己半生的努力。
阿丘现在也可能在反思:要是当初能多想一步,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局了,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无法挽回了。
这就是娱乐圈的残酷现实:你可以不红,但千万不能犯错。因为当你犯错的那一刻,曾经的光环不仅无法保护你,反而会使你就此跌落,摔得更惨。
阿丘在2020年被央视除名之前,其实就已经尝过舆论的苦果了。而2007年的那场"包养门"风波更是被称作他一生当中最惨的时刻。
2021年的7月,网络上突然传出一则重磅爆炸性消息:央视主持人阿丘疑似包养女大学生!爆炸性的消息还附有阿丘与女大学生的亲昵合影。
这消息发出来,网络上像是炸开了锅。
得理解啊,本来阿丘在央视就是低调沉稳的代名词。但是,怎么也好好地,你能想到这种事情是他干出来的吗?
阿丘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回应铺天盖地的质疑时,说道:"我自己都养不起,怎么可能包养女学生呢?"他这句话显得很平易近人。
舆论暂时平息下来。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3月,又有网友爆出更劲爆的消息:包养女大学生的女子被命名为王静(化名),是中央戏剧学院在校生。
阿丘与这位女生是在阿丘去学校讲课时认识的,他们还一起去了四川宜宾和九寨沟旅游,并在旅行过程中拍了合影。
这次爆料更加详尽,使得不少人认为"无风不起浪"。然而阿丘身边的好友出面解释道:这是竞争对手的恶意陷害。试想阿丘如此精明且身处中央电视台的高位,又怎会从事玩火自焚这种愚蠢之举呢?而且他的妻子徐欢宇亦是才华横溢。
阿丘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给几家造谣的媒体发去了律师函。对方一看事情严重,立马删帖并道歉。这件事看似结束,但对阿丘造成的伤害依然存在。
阿丘的妻子徐欢宇是最让人心疼的人。尽管她深信丈夫的为人,但周围人的闲言碎语让她无法承受。有些人用怜悯的眼光看她,觉得她是在乞讨感情。
这对一个心高气傲的女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夫妇俩开始因为这事频繁吵架,一开始还能心平气和地沟通,但到后来,直接演变成了互相伤害。2009年,他们的婚姻终于宣告破裂。
本以为就这么完了?天真!2019年,这个12年前的旧闻又被翻出来炒作,一群自媒体作者根本不做核实,就开始疯狂传播。
气得阿丘在微博上怒怼:"老虎不发威,你当我病危了是吗?律师函已发,那些躲在阴暗角落、积毁销骨的键盘侠们,咱们看谁见光死。
然而,阿丘很快意识到,即使一天不做其它事情,只进行维权都无法完成,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可怕之处:谣言可以一夜之间传遍天下,但真相比起来,却是行路难。
回首这场风波,真相如何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其给阿丘的人生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婚姻的破裂,声誉的丧失,甚至连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受到了影响。
在这个全民都能发声的时代,谣言的威力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这实在让人感叹。更令人咋舌的是,即便谣言被反复提起,也会让许多人将其当做事实,这才是最令人恐惧的。
可能这就是"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的例子吧。
阿丘在央视的发展确实堪称一个另类的存在。虽然身高只有1.61米,长相也不太出众,还带着一口浓重的潮汕普通话,这些特征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在央视成功的料。
可是人家就是成功了,这得从他的奋斗之路开始说起。
1968年12月12日,阿丘在广东汕头的一个军人家庭出生,后来因为他父亲工作调动,全家又搬到了广西南宁。那个年代,家里有一个在马来西亚的姨妈,当时的海外关系并不被看作是好事。
从小,父母告诉他:千万别提姨妈的事。
1985年,阿丘考入广西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在校期间,这个看似寻常的男生并非等闲之辈,他在大学期间组建了跳蚤艺术团,不仅担任团长,编写剧本,更兼任主持人。
他携团在各大院校和医院进行演出,颇有领导才干。
这完全不是在念书,简直是在为将来的主持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阿丘被调到南宁棉纺印染总厂做政工干部。这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他却能够将厂里的文艺演出办得热热闹闹。
具备编写剧本和串场词的能力。
1992年发生了转机,南宁艺术剧院向阿丘一行发出邀请,他们成功地加入了该剧院。此时,阿丘的作品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戏剧小品《失物》、《呼唤》、《我的哥哥在南沙》,以及音乐短剧《张大嘴和李干部》。
这些作品在当地都有着极高的声誉。
为了提升自己,阿丘主动自费去中央戏剧学院旁听,因此获得了参加上海戏剧学院进修的机会。
他到广西电视台以后,主要从事文字编辑工作。有一次,主持人念他编写的稿子时表现不够流畅,导演就让他亲自上场示范。
没想到,他在台上的表现堪称完美,稿子读起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令导演和观众惊艳不已,一下子就声名鹊起。
接着,他从幕后空降到台前。
2002年,央视《社会记录》栏目组看中了他,但阿丘的遭遇并非那么美好。他进入央视的第二天就碰了一鼻子灰。
制片人将他拉到厕所角落里,小声对他说:“兄弟,你现在只是有资格参与一些节目的录制,不过要是节目在新闻频道没有消失,那么我们栏目组会考虑继续聘用你。
至于台里是否需要你,以及你是否能够成为央视的主持人,我们无法确定。
这哪是升职啊,简直是从头再来。阿丘当时的待遇,比在广西台差太多了,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每天靠15块钱的交通补助勉强过日子。
但是,阿丘挺住了。不仅挺住了,还成为了央视的"名嘴"。由于他并非播音科班出生,他的主持风格独具特色,使他在众多主持人中脱颖而出。
阿丘这个看似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却能在央视站稳脚跟,并且近20年来一直光彩照人。与那些因为方言红极一时的主持人相比,他们大都如昙花一现,甚至很快消失在主持界中。
而阿丘却能够在央视这个大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展现出了他的超凡实力。
这说明了什么?只要你有真本事,不管长相如何,口音如何,总能证明自己。然而,最终毁灭他的,并不是外貌或口音,而是他自己的言论。
来源:天河柱子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