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首尔街头,警笛声划破夜空。一名中年男子抡起路牌砸向警车挡风玻璃,碎片四溅的瞬间被路人拍下,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这个看似普通的暴力事件背后,是韩国政坛正在经历的大地震——总统尹锡悦被国会通过罢免议案,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三位遭弹劾下台的领导人。而砸车男子被捕时
韩国首尔街头,警笛声划破夜空。一名中年男子抡起路牌砸向警车挡风玻璃,碎片四溅的瞬间被路人拍下,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这个看似普通的暴力事件背后,是韩国政坛正在经历的大地震——总统尹锡悦被国会通过罢免议案,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三位遭弹劾下台的领导人。而砸车男子被捕时高喊的"还我总统",恰好折射出这场政治风暴的荒诞与撕裂。
罢免背后的数字密码
国会投票结果显示,300个席位中189票赞成罢免,远超通过所需的180票门槛。细看投票阵营,不仅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全员支持,连尹锡悦所在的国民力量党也有17人倒戈。这种跨党派围剿在韩国政坛极为罕见,上一次出现类似场景还是2016年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但比起朴槿惠案中确凿的受贿证据,尹锡悦被指控的"违宪行为"显得模糊许多——包括干预检方调查、在重大政策上绕过国会等。有政治学者指出:"这更像是一场借程序正义进行的政治复仇。"
青瓦台魔咒再临?
从全斗焕到朴槿惠,韩国总统难善终的"青瓦台诅咒"似乎再次应验。尹锡悦上任仅22个月就黯然下台,创下韩国民主化后总统最短任期纪录。耐人寻味的是,他当年正是以"清算积弊"的检察官形象崛起,如今自己却成为被清算的对象。其支持者聚集在宪法法院外焚烧国旗,高呼"司法政变";反对派则搬出1987年民主化运动的口号"独裁者必须下台"。这种历史记忆的错位使用,让整场罢免更像是一场政治符号的混战。
被撕裂的年轻世代
社交媒体上的代际对立尤为触目惊心。20-30岁群体中72%支持罢免,他们制作"寄生虫"表情包嘲讽尹锡悦是"住在青瓦台的吸血鬼";40岁以上群体则涌现出"父母联盟",在论坛发帖称"孩子们被在野党洗脑"。这种分裂早有预兆——去年首尔房价暴跌时,年轻人把买房定金扔进汉江直播,配文"反正也追不回来";而中年业主们则集体诉讼要求政府赔偿差价。当经济困境遇上政治斗争,代沟就变成了鸿沟。
逮捕事件背后的民粹狂欢
那个砸警车被捕的支持者金某,经查是经营倒闭的中小企业主。他在审讯室哭着说:"总统说要帮我们制裁财阀,现在连他都倒了..."这段视频获得50万点赞,评论区却呈现魔幻分裂:有人称他是"真义士",众筹帮他交罚金;更多人则翻出他三年前骂文在寅的帖子,讥讽"政治韭菜活该"。这种把个体悲剧当真人秀围观的现象,恰似《饥饿游戏》里都城观众看角斗士厮杀。当政治沦为情绪发泄口,理性讨论的空间就被压缩殆尽。
宪法法院的终极博弈
虽然国会通过罢免案,但最终决定权在宪法法院。9名法官中需6人赞成才能生效,目前已知3名尹锡悦任命的法官态度暧昧。有知情人士透露,法官们正承受着"电话轰炸"骚扰,部分人子女的社交账号被恶意举报。这种施压手段与当年朴槿惠案如出一辙,只不过角色完全对调。值得玩味的是,尹锡悦本人曾任检察总长,如今却要接受他亲手提拔的检察官们调查。这套"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剧情,比任何政治剧都更具黑色幽默。
夜幕下的光化门广场,抗议者和庆祝者各自划地为营。卖炒年糕的大婶对记者嘟囔:"他们吵完都来吃夜宵,我生意反而好了。"或许这就是韩国政治的吊诡之处——无论台上如何血雨腥风,普通人的生活总要继续。只是不知道下次大选时,选民们是会变得更清醒,还是更疲惫?当警车玻璃被砸碎的声音传遍全网,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难预测。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