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壶关科学施策地膜回收 “白色污染”无处遁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7 11:02 2

摘要:“这几年我们开始在农田覆盖加厚高强度地膜,年底回收又快又干净,今年还计划再试一下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效果。”3月30日,长治市壶关县店上镇龙郡池村一位村民对《科学导报》记者说。据了解,2025年在国家支持210万元基础上,壶关县财政配套453万元,集中采购0.01

“这几年我们开始在农田覆盖加厚高强度地膜,年底回收又快又干净,今年还计划再试一下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效果。”3月30日,长治市壶关县店上镇龙郡池村一位村民对《科学导报》记者说。据了解,2025年在国家支持210万元基础上,壶关县财政配套453万元,集中采购0.015毫米加厚地膜450吨、全生物降解地膜25吨,免费发放使用。

壶关县地处雨养旱作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时有发生。地膜覆盖可增温、保墒、提高肥效和减缓土壤板结难题。自20世纪90年代,农用地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助推旱作农业扩面提质、稳粮增产。随着地膜使用面积逐年增加,出现农田残膜量增长、“白色污染”加重等问题,解决地膜回收难题迫在眉睫。

源头管控 推广加厚地膜

“过去我们主要使用0.01毫米地膜,那时的地膜薄,一吹就破,很不好处理,自2023年开始在农田覆盖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店上镇绍良村阳光种养专业合作社栗交忠回忆,遇上风沙天气,白地膜和黑滴灌带随处乱飘,简直是地里的“黑白双煞”。使用了加厚地膜后,冬季残膜清理利索多了。

据了解,壶关县在源头管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禁止农户使用非标地膜。加厚高强度地膜虽然价格稍贵,但保温和保墒效果更好,且不易破损,这样可以降低地膜风化破损率和回收难度,从源头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减少了人工捡拾费用和对环境的损害。”壶关县农业农村局环保站站长魏双兵说。

同时,配合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开展执法检查,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打击非标地膜入市下田。自2023年以来,结合“山西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项目,将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村,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推广使用0.015毫米的加厚高强度地膜。2024年,壶关县以加厚地膜每亩补贴30元、全生物降解地膜每亩补贴60元的标准,推动按时完成9.35万亩地膜示范推广任务。

回收利用 地膜变废为宝

地膜回收采用多方联动全覆盖的办法,以壶关县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依托8个乡镇回收网点、279个村级堆积场所,采用2元/公斤“变废为宝”、5.5:1比例“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农民将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构筑了“村有站所、乡(镇)有网点、县有企业”的三级回收体系。目前,壶关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71万亩,年地膜使用484.17吨、棚膜30吨,回收率达到86%。

记者在绍良村农资诚信合作社看到,钢架大棚上“农田残膜回收点”字样的红色条幅十分显眼,大棚内整齐摆放着回收的废旧地膜。“旧膜可以按比例兑换新膜。”合作社负责人秦郭红说。2023年,合作社与壶关县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其回收的废旧地膜转运至该公司进行加工生产再利用。其间,合作社回收废旧地膜100多吨,覆盖周边3个乡镇、100个村,约1000个农户。

在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车间记者看到,一团团废旧地膜在生产线上被粉碎、清洗、挤压,变成塑料颗粒。“生产1吨再生原料颗粒需要5.7吨废旧地膜。”公司负责人王玉堂说。废旧地膜在这里“回炉重造”,变废为宝。该公司在壶关县多个乡镇开设回收网点,以回收网点为中转,用合理的价格回收农户手中的废旧地膜,实现产、销、回收一条龙服务。此举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度融合。

在壶关县,“农户捡拾交售,网点组织收集,企业加工利用”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基本形成。全县有9个乡镇回收网点、1个农膜生产及废旧农膜加工再利用中心,废旧农膜收贮、运输、加工再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地膜产业链实现“产、销、回收”闭环运营,农户、回收点与企业间的良性运行机制已初现雏形。

科学施策 培育回收市场

“建立科学高效的废旧地膜回收模式,是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题中之义。”魏双兵说。在她看来,农用地膜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由地膜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不应归咎于地膜本身,而是由地膜使用不当导致。地膜是科技发展进步的产物,与之相配套的使用回收管理机制也需不断完善。面对田间“白色污染”这道难题,壶关县给出自己的答案——即坚持好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回收利用新模式。

“谁生产谁回收,一方面要有政策引导,另一方面也需积极培育地膜回收市场,让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成为企业自发的市场行为。”山西省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区划中心主任张靖波说,这样才能加速让资源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让企业更主动作为、让农户更广泛参与。为此,壶关县建立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激励机制,根据回收加工量,对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企业及回收点实施以奖代补。2023~2024年春为企业、回收点和农民补贴共计180万元。

2023年,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担任壶关县加厚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实施主体,积极带动周边农民捡拾废旧地膜。全年回收本县及周边县区废旧地膜1355吨,“订单式”生产加厚高强度地膜1764吨,销售额达2116.8万元,产生市场盈利和示范带动的“双效应”。

“建立健全地膜回收市场,让地膜实现科学使用回收,是惠及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的大事。”魏双兵说。经济上,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为周边镇村提供了50余个就业岗位,“以旧换新”可增加农民收入120余万元。社会上,广大农户对废旧农膜危害的认识有了极大提高,自主捡拾交售农膜的积极性显著提升。生态上,得以有效治理农用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全县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科学导报记者 武竹青

来源:科学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