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疗影像的AI诊断系统能提前发现病灶,比人类医生快百倍地分析CT影像;环保领域的人工智能模型,正在模拟地球气候演变,为碳中和技术提供关键预测;甚至孩子们正在学习的课堂,AI也能根据每个人的知识漏洞生成专属练习方案。
文 | 米粒妈
在这个时代,AI是当之无愧的顶流话题,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聊AI了。
不懂AI,就仿佛与时代脱节了一样。
AI已经不是科幻电影里对未来的幻想,而是正在重塑世界的真实力量。
它正在一点一滴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医疗影像的AI诊断系统能提前发现病灶,比人类医生快百倍地分析CT影像;环保领域的人工智能模型,正在模拟地球气候演变,为碳中和技术提供关键预测;甚至孩子们正在学习的课堂,AI也能根据每个人的知识漏洞生成专属练习方案。
前阵子,米粒妈就写了一篇DeepSeek的使用体验和经验分享:《第一批用DeepSeek鸡娃的家长已经赢麻了,这些隐藏的功能太香》
还有清华大学团队给出的AI使用攻略,米粒妈也整理好了,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戳进文章里自取。
除了学会使用AI工具,米粒妈觉得,还是应该让孩子系统地了解一下,AI究竟是什么。
这个概念是怎么横空出世,突然铺天盖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它的出现又有可能带给我们怎么样的改变?
以及最重要的,我们在AI时代应该如何自处?
今天米粒妈就给孩子们找来了6部AI相关的科普视频和纪录片,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AI的诞生和概念,以及它会从对学习、生活、社交等等方面,怎样影响孩子们的生活。
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拥抱未来时代。
《你好,AI》
想要带孩子认识AI,从这一部入门最合适不过了。
这么说吧,第一集播到一半,孩子就能知道人工智能是多么强大的存在了。
它直接把AI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场景拍出来,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各种意想不到的应用场景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用事实说话,比用一堆枯燥的名词解释精彩多了。
其中最让米粒妈震撼的,就是在修复、还原、记录敦煌莫高窟和其他很多珍贵文物建筑的这一块。
因为文物保护的需要,莫高窟已经有很多洞窟不对外开放了,很可能千里迢迢地赶过去,也看不到震撼人心的敦煌壁画。
而敦煌研究院,正在利用AI为这些濒临消失的文物打造“数字档案”,让科技与侵蚀洞窟的风沙和生物“拼速度”,延续和传承几千年的文明。
跟随这部纪录片,孩子们可以看到很多在古迹、博物馆亲临现场都看不到的画面。
除了文物保护方面,影片还在外太空探索、自然界演化升级等等方面,展示了AI在实际应用上,非常多的可能性。
其实,懂编程还真不是孩子们认识和了解人工智能的必要条件。而是要让他们先对AI感兴趣,并且开始在认识AI的基础上,发散出更多想法。
这一部纪录片,可以说是最棒的入门之选。
《智能时代》
这部纪录片是央妈出品,质量上绝对有保障。
制作组深入不同地区与国家,持续追踪前沿科技的发展。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案例,和技术现状都进行了细致的解析。
这部纪录片里既有硬核技术,也有温暖的人文关怀,人文部分,是米粒妈最喜欢的。
纪录片中,收录了超百位不同领域顶尖专家,对人类与AI之间关系问题的深入思考与观点。
比如:“人工智能会接管人类工作吗?我会被取代吗?”“人工智能是否有违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未来是人控制人工智能,还是它控制人?”
在第二集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位研究学者在路上看到很多老者在下国际象棋,他很感兴趣,就凑过去围观。随即,他问了那些老者:“国际象棋在很早之前,就有计算机能够下得比人好了,你们觉得下棋还有趣吗?”
结果这群老者回答说:“计算机下象棋打败人类的冠军,那是他们的事情,但是我们仍然受益于,在下国际象棋的过程当中,得到的一些人生的体悟。”
影片中都有大量业内人士的观点。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中,读到未来的趋势。
《探寻人工智能》
这部片子通过亲身体验与深度访谈的方式,展示了无人驾驶汽车、仿真机器人、家用及工业机器人、盲人眼镜、机器人酒店等一系列AI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直观感受到AI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深入浅出,比较全面地展示了AI技术的发展,包括技术突破,核心原理等等,也探讨了科技和社会学的关系。
虽然一部分当时看来还不成熟的技术如今已经普及应用了,但纪录片的含金量仍然非常高。
你可以看到诺贝尔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等业界领袖对AI技术的独到见解与未来趋势的精准洞察,平衡了科技硬核与人文温度,是理解AI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动教材。
《AlphaGo》
大的概念了解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了解一下更详细的分类。
比如这一部《AlphaGo》。
作为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注定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部纪录片里,我们可以看到,AI初具雏形的算法和逻辑。
AlphaGo有三个主要成分:
政策网络——专门训练高水平的游戏来模仿人类。
价值网络——用来评估棋盘的位置,并显示特定区域的胜算有多大。
树状搜索——它可以看穿游戏中所有不同的变化,以此来推算出接下来棋盘上会发生什么。
可以说AlphaGo走的每一步都是电脑复杂运算的结果,人类大脑完全无法与之匹敌。
况且,AI情绪稳定得多。
第二场比赛正在进行的时候,李世石似乎承受不住压力,突然离场去天台抽烟。
而AlphaGo则继续有条不紊地落子,甚至,走出了一步意料之外的棋。
这意味着,这步棋完完全全是AlphaGo自己推演出来的,这也意味着,AlphaGo极其具有创造力。
在它的面前,这也许是第一次的人类一败涂地。
《智能陷阱》
互联网为什么黏住了我们?
一切都是AI、算法在搞鬼。
这一点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影片讲得是很多个在硅谷工作的人工智能精英,在自述自己工作中的感受。
影片中有一位叫崔斯坦的研究人员,就因为自己的工作产生了负罪感,陷入了道德伦理的困境中。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互联网是如何利用人类的心理弱点,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开发出令人们上瘾的各种功能。
像脸书、推特、谷歌等著名社交媒体,是如何不停地引诱你,抢占你的注意力,让你越刷越快乐,越满足,直到上瘾,以此达到商业目的。
最恐怖的是,这些“幕后黑手”操控着你,影响着你的判断和决策,在互联网上,很多你以为出于你主观意识做出来的行为,比如说添加了哪个联系人,关注了哪个博主,是你自己决定要这么去做的。
但其实根本不是,是幕后的这些技术人员处心积虑一步步引导你这么做的,在大数据面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被动的。
所以,在影片中了解AI的想法和逻辑,才有可能去识破它、战胜它。
《北京大学:立心之约-中学生AI微课10讲》
朋友们看好了,米粒妈把压箱底的宝藏都抬上来了!
这不能说是一部记录片,但它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科普短片。
来头可大了,这是来自北京大学团队的AI科普,也就是北大版“AI生存指南”。
这个“AI科普课”,包含一共10节讲座,是由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朱松纯教授领衔,联合近20位专家专为青少年打造的人工智能科普课程。
虽然是面向中学生的,但是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也能看得懂。因为整个讲解非常的通俗易懂,加上用了很多动画、图片配合理解。
比如,用“鹦鹉学舌”比喻依赖大数据的AI(如ChatGPT),而“乌鸦觅食”象征未来AI的发展方向——用少量数据自主推理,启发孩子们去思考技术演进的底层逻辑。
每一讲都聚焦一个核心领域:从计算机视觉如何“看懂世界”,到机器学习如何通过“刷题”自我优化,再到多智能体系统如何模拟社会协作,层层递进地搭建知识框架。
在这些好像游戏一样有趣的课程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技术背后的各个学科融合的魅力。
孩子们怎么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和拥抱AI时代?
米粒妈觉得,还是要由浅入深,认识AI,了解AI,运用AI。
希望这几部纪录片,可以帮孩子们感受到AI的魅力,也把握住未来的趋势。
但说到底,机器人也好,程序也好,都要由人类来书写创造,一切的源头,还是有血有肉,懂爱的人。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来源:米粒妈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