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方向跑偏,绝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小问题,在高速行驶时,哪怕是轻微的跑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危及生命安全。
理想L9“理想”不再?15次维修无果,4S店竟称“正常”?
近日,一位来自广东广州的吴先生反映:
2023年10月购买了一辆理想L9,提车不久就发现车辆存在方向跑偏问题、底盘松散。
四轮定位做了一次又一次,但开月余,车辆方向又跑偏。一年多的时间,累计维修15次。
更令人愤怒的是,4S店如今回应:"这是正常现象,属于正常范围。"
可方向跑偏,绝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小问题,在高速行驶时,哪怕是轻微的跑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危及生命安全。
理想汽车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行径,难道是维修不好就摆烂了?
但这无疑是对用户生命安全的不负责。
而这也不是理想第一次这么干了。
此前,一位来自上海的李先生向参谋长说车反映:
在2024年3月10日购买了一辆理想L7,提车一个多月后,踩刹车时ABS泵就出现哒哒哒的异响。
多次进店维修,却始终无法解决,售后称这是通病。
第三方网站,也有多位车主反映座椅鼓包、轮胎吃胎、导航不准,提示逆行、发动机漏油、发动机故障灯亮、增程器异响等问题。
诚然,理想汽车曾凭借独特的增程式技术、“彩电冰箱大沙发”,创造了销量佳绩。2023年,年销量更是突破37万辆,成为当年新势力车企冠军。
然而,以上类似这些质量问题影响潜在消费者的决策,进入2024年下半年,理想汽车部分车型的销量出现下滑趋势。
理想L9的月销量从巅峰时期的1.5万辆,滑落至万辆左右,理想L8和L7的销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理想汽车的销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俗话说“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渠道愈发多元,产品的质量问题会被迅速放大。
而当下,理想汽车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众多车企纷纷发力,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加速新能源转型,技术与产品不断迭代;新势力品牌如蔚来、小鹏等,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上持续创新,给理想汽车带来巨大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理想汽车自身也面临从增程式向纯电领域转型的挑战。首款纯电动车型理想MEGA出师不利,市场表现远不及预期,虽L6销量出色推动整体销量增长,但纯电转型之路仍任重道远。
在财务表现上,2024年理想汽车营收1445亿元,同比增长16.6%,交付量达50.1万辆,同比增长33.1%,看似增长态势良好,实则利润下滑明显。其净利润为80亿元,同比下降31.9%,毛利率从2023年的22.2%降至20.5% ,增收不增利。
今年理想汽车定下70万辆的销量目标,其中纯电车型预期至少卖出14万台 ,但销量与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深度挂钩。若理想汽车继续推诿责任,将故障解释为正常现象,这只会进一步损害品牌的形象和声誉。
来源:参谋长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