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放弃是一种智慧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7 12:52 2

摘要:假如你想在一家商场里买一件衣服,营业员跟在你的身后,不断的为你介绍。

假如你想在一家商场里买一件衣服,营业员跟在你的身后,不断的为你介绍。

你看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

内心无法定夺。

假如你想在网上买一件衣服,逛逛这家店,逛逛那家店,你想选择的也会越来越多。

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烦恼、负担和时间的成本。

无论是在实体店买,还是在网上购买,假如你内心没有一个想要买什么衣服的框架,那你大概还要耽误很多的时间去挑选。

这就是少即是多的道理。

什么意思呢?你只想买一件衣服,但你由于有很多个选择,反倒让你挑花了眼,一时无法定夺。

怎么办呢?当然是让自己对想买的衣服先有一个框架,比如春季要穿的,运动款的,什么拍牌子的,什么型号的,什么颜色的。

这样你对自己买的衣服就有了初步的限定,在这个框架里买衣服,就很容易快速买到了。

其实,这跟断舍离一个道理。

年轻时之所以觉得越多越好,是因为要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越来越多让自己更有面子。

同时,这也代表年轻人向上追求的一种方式。

但年龄越大越觉得,有些东西,有些信息,甚至有些人际关系,其实都是无效的。

人的一生中接收的东西其实是有限的,过多的无意义的反而会成为烦恼和焦虑。

所以很多人说生活中有三两好友,一杯清茶,一本书,就能过上让自己悠哉悠哉的日子。

少即是多,你减少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其实是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发现真正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提升幸福感。

所以,放弃其实是一种智慧。

1,有舍才有得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舍与得。

年少成名,极高的才华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身处官场,多次上书直谏,陈述新法的弊端,得罪了不少权贵。

结果被一贬再贬,从繁华的京城到偏远的黄州、岭南和海南。

他随遇而安,自耕自种,自号“东坡居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赤壁赋;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他虽然失去了在官场的地位和荣华富贵,但他得到了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后人无尽的敬仰。

他舍弃了对功名利禄的执着追求,得到了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有时候放下一些外在的物质追求,坚守内心的信念,反而能收获更宝贵的东西。

《后汉书:冯异传》中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早上丢失的东西,傍晚就得到了。

或许生活中你失去的某种东西,会在某一时刻以另一种方式还回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舍弃一些东西,或许会让我们暂时感到遗憾和失落,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在生活中坚定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勇敢。

2,舍弃是一个人权衡利弊的底层逻辑

约瑟夫·惠特尼说: "在你做出取舍决策时,不要忘记丧失的同时也是收获。"

我在体制内工作,还有一年就退休了。

年轻时我也曾为了为名为利,积极向上,参加各种活动,也获得过一些荣誉。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发生了变化。

年龄越大也容易看清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也就越容易知道或者分析出事情发展的结果。

就像电影《教父》中维托·柯里昂说的一样: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年轻时追逐名利,向外求,是为了获得物质,满足内心对安全感的需求。

年龄大了,因为看透了事物的底层逻辑,对物质、人和事的要求越来越少,有些东西即使舍弃了也不觉得可惜,因为看到了舍弃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东西。

比如我一年以前就不再参加某项活动了,因为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干的事情。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既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两个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

虽然我不在参加某些活动了,但我拥有了时间和精力,可以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

当你舍弃一样东西的时候,其实还获得了内心的安宁。

所以,向外求虽然暂时会获得满足,但其实这种满足并不能持续多久。

而真正意义上的满足则是舍弃外在的东西,向内求,通过舍弃那些不重要或次要的事情提高效率;

‌避免背负过多的负担,保持生活的平衡和轻松‌;

舍弃那些不值得的情绪,如愤怒、悲伤,让我们心理保持平静;

舍弃无谓的杂念和思虑,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让生活更有意义。

‌3,断舍离才是人生常态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说: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欲执念,当离;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

她曾与交往了15年的恩师做了断舍离。

因为她每次见到恩师总是觉得胸口发闷,身心苦痛至极。

他们之间给对方传递的意识不是积极向上的,相互尊重的,而是充满愤怒和不尊重。

当她花了两年的时间从和对方终止交往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时,她不但感到一身的轻松,而且内心更加坚定。

从此,她不遗余力的传播断舍离的新整理术。

无论是物质,信息,还是人际关系,我们都可以通过断舍离做减法,整理。

在你的生活中,挑一件自己喜欢的,愿意做的事,或者擅长的事。

总之,这件事让你做起来开心,愉悦。

哪怕是养花养鱼,外出旅游。

只要你做了减法之后,专注的某一件事,这件事让你生活充满激情,有意义,就是舍得之后获得的人生。

4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所以,当你选择断舍离一些东西的时候,其实是在跟自己的过去告别。

告别那些曾经为了获得心里满足和虚荣而追求的外在。

而真正的心安或者追求生活的意义,则是在其当下。

正如《当下的力量》中所说,当你更多地关注行为的进程,而不是通过他可以达到怎样的结果,行动会进行的更有效,而且还会带给你极大的满足和愉悦。

如果你当下正在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如这样想,其实是为了这个选择而失去那个东西的意义。

来源:用情用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