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冬小麦、冬油菜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进行大面积普查和定点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在部分区域零星发生,麦红蜘蛛、油菜黑缝叶甲、油菜蓝跳甲、中华鼢鼠开始活动危害,小麦条锈病还未显病,麦蚜尚未发生。
近期,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冬小麦、冬油菜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进行大面积普查和定点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在部分区域零星发生,麦红蜘蛛、油菜黑缝叶甲、油菜蓝跳甲、中华鼢鼠开始活动危害,小麦条锈病还未显病,麦蚜尚未发生。
一、发生情况
1、小麦条锈病:全市尚未发现小麦条锈病显病。
2、小麦白粉病:全市发生0.24万亩,呈零星发病,主要显病区域为浅山、半山向阳区,发生程度轻于常年。发生区域主要在秦州区平南镇,麦积区新阳镇,秦安县云山镇,甘谷县白家湾乡、谢家湾乡等乡镇。
3、麦红蜘蛛:全市发生7.2万亩,平均虫田率3.7%,虫株率2.8%,百株虫量3.7头,个别田块百株虫量达15—30头,主要发生在川台地和温暖向阳的浅山、半山区。
4、小麦蚜虫:目前,全市尚未发现小麦蚜虫。
5、麦田杂草:全市发生22.67万亩,平均杂草密度1.5株/平方米 ,主要为野燕麦、荠菜、播娘蒿、看麦娘、猪秧秧、婆婆纳为主。
6、油菜跳甲:全市发生面积3.46万亩,以油菜蓝跳甲为主,平均虫田率5.1%,虫口密度3.5头/平方米 ,主要发生在川道、半山向阳田块。
7、油菜露尾甲:全市发生面积1.15万亩,平均虫田率0.6%,虫口密度2头/平方米。
8、中华鼢鼠:全市发生15.41万亩,平均鼠田率7.8%,亩有鼠0.8头,主要在温暖向阳的浅山、半山区小麦发生危害,发生较重的区域有麦积区社棠镇、秦州区平南镇、清水县金集镇、秦安县云山镇等地。
二、趋势分析
3月各地平均气温为3.9~8.0℃,与历年同期相比清水偏低0.8℃,其余各地正常;降水量为4.8~10.3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4~7成。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份甘谷、秦安、秦州、麦积平均气温为14.0~14.5℃,武山、张家川、清水为10.5~12.0℃,比历年同期偏高0.5~1.0℃;降水量为27~38毫米,属正常,中旬后期可能有相对低温多雨时段。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白粉病侵染扩散,预计4月中下旬小麦条锈病将在部分区域显病,白粉病将扩散发生,麦红蜘蛛、麦蚜虫量将快速增长。
三、工作措施
1、强化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情报。以小麦“两病两虫”和油菜病虫害为重点,全力做好监测预警和田间普查工作,严格执行“定人、定点、定时”和“五天一查,一周一报”,监测报告制度,积极组织植保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大调查频次,准确掌握病虫发展动态,及时发布病虫预警信息,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2、强化措施落实,科学指导防控。要实施“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对早发区域进行“挑治”。同时,要认真落实“一喷三防”技术措施,对重发区域组织专业防治队和广大群众及时开展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有效遏制病虫扩散流行。当前是农田灭鼠的最佳时期,要广泛发动群众,及时采取毒饵诱杀和弓箭射杀措施,有效降低鼠害程度。
3、强化技术指导,做好物资储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防控技术宣传培训,实地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农民推行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加快“一喷三防”补助资金实施进度,及早将防治药械采购到位,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4、强化对症下药,确保防治实效。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可选择20%三唑酮乳油每亩60~8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20~3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也可选用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醚菌酯、苯甲醚菌酯等。麦红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对重发田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油菜蓝跳甲和油菜露尾甲可选用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也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抗蚜威等药剂,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来源:天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