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危机公关的 21堂必修课》之社会心理学模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6 16:13 4

摘要: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于 1957 年在《认知失调论》中提出,该理论认为,当个体面对新情境并需表明自身态度时,心理上会出现新认知与旧认知相互冲突的状况,为消除这种因不一致带来的紧张不适感,个体会倾向于采用两种方式自我调适:一是否认新认知;二是寻求更多新认知信息

由柠檬兄弟公关编写的《明星危机公关的 21堂必修课》围绕明星危机公关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今天分享公众情绪解码之社会心理学模型的介入。

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于 1957 年在《认知失调论》中提出,该理论认为,当个体面对新情境并需表明自身态度时,心理上会出现新认知与旧认知相互冲突的状况,为消除这种因不一致带来的紧张不适感,个体会倾向于采用两种方式自我调适:一是否认新认知;二是寻求更多新认知信息,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以彻底取代旧认知,从而获得心理平衡。在网络环境下,这一理论对情绪传播有着深刻影响。

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当公众接收到与自己原有认知相悖的关于明星的信息时,认知失调便会产生。例如,一位长期以正面形象示人的明星突然被曝光负面行为,粉丝或公众原有的对该明星的正面认知与新出现的负面信息产生冲突。此时,部分粉丝可能会选择否认新认知,坚信明星是被冤枉的,通过在网络上发布支持明星的言论、攻击曝光者等方式来维护自己原有的认知平衡;而另一部分公众可能会寻求更多信息来证实或证伪新认知,他们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报道、分析各方观点,若更多信息倾向于证实负面行为,他们便会调整自己对该明星的态度,这种态度的改变往往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喜爱、支持转变为失望、愤怒,这些情绪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形成情绪传播的连锁反应。

再如,当明星发布的言论与公众的价值观产生冲突时,也会引发认知失调。公众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对明星的言行有着一定的期待,一旦明星打破这种期待,公众会感到不适,进而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在传播过程中会吸引更多有相同感受的人参与讨论,使得负面情绪不断扩散,对明星形象造成损害。

来源:虎妞的妈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