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乳腺癌宣传日 | 对抗“粉红杀手”——乳腺癌基因检测

360影视 2024-12-04 14:27 4

摘要:每年的10月是“国际乳腺癌宣传月”,10月18日是“世界乳腺癌宣传日”。乳腺癌被称为“粉红杀手”,今年4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了全球各地区在2022年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230万名妇女被诊断患乳腺癌,约占新发癌症病例的11.6%,有67万人死

每年的10月是“国际乳腺癌宣传月”,10月18日是“世界乳腺癌宣传日”。乳腺癌被称为“粉红杀手”,今年4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了全球各地区在2022年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230万名妇女被诊断患乳腺癌,约占新发癌症病例的11.6%,有67万人死于乳腺癌[1]。而近期国家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全国乳腺癌新发人数35万,死亡人数7.5万。我们所熟悉的歌手姚贝娜、演员陈晓旭以及樱桃小丸子作者樱桃子等皆因乳腺癌逝世。

在2024年南北汇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关于《聚力分型精准,引领诊疗变革——乳腺癌精准诊疗新模式》的报告中指出,乳腺癌的诊疗也在经历外科治疗、全身治疗、分型治疗的变革后,分型精准治疗将有望改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模式。分型精准治疗是在分子分型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亚分型或找到特有靶点进行精准治疗,这当然离不开基因检测的应用。

乳腺癌会遗传吗?

乳腺癌确实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有血缘关系的一级亲属、二级亲属和三级亲属患有乳腺癌则为有乳腺癌家族史(包括男性乳腺癌亲属)。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为健康人群的3.34-5.33倍,研究发现,约5-10%的乳腺癌为遗传性乳腺癌,与基因的胚系突变有关。现已知的主要与BRCA1/2、TP53、PTEN、STK11、CDH1、ATM等基因突变相关[2]。这其中BRCA1/2为主要的基因突变,BRCA基因通过同源重组修复途径对DNA双链断裂进行修复,若BRCA基因突变导致蛋白功能缺陷,会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并引起多种癌症的发生[3]。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使女性发生乳腺癌风险提高5倍,发生卵巢癌风险提高10-30倍[4-6]。了解相关致病基因突变状态,有助于进行相关的遗传管理,包括采取预防性手术、评估家族遗传风险等。此外,目前FDA已经批准了奥拉帕利和他拉唑帕利两款PARP抑制剂,用于治疗携带BRCA突变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因此,BRCA检测已成为乳腺癌患者进行精准治疗的关键环节。

乳腺癌分子分型

由于传统组织病理学分类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能力不足及个体化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分子水平上指示肿瘤内在特征的生物标记物取得了较大进步。2011年St. Gallen会议上提出可根据激素受体ER 、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增殖标记物Ki-67的免疫组化(IHC)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basal-like)/三阴性型。2020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也延用了此分类标准(详见表1)。

表1 2020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这四种分子亚型在基因特征、发病年龄、临床特征、恶性程度、治疗敏感性及预后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研究显示Luminal型乳腺癌预后好,三阴性型和HER2过表达型预后差。在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分子分型是乳腺癌患者选择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大多数患者应选择以蒽环类、紫杉类为基础的治疗方案,HER2过表达型需联合靶向药物。专家共识指出,HER2状态评估应首先选择免疫组化(IHC)检测,对于IHC 2+应进一步通过FISH等方法进行基因扩增检查。并且,对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尽量再检测HER2,以明确复发转移灶的HER2状态。特别是患者病情发展不符合HER2状态特点时,更应重新检测[7]。

乳腺癌复发风险评估

早期乳腺癌(EBC)术后需要进行多基因检测区分低危和高危患者,便于临床进行更适合的治疗方案,并了解预后情况。现有乳腺癌多基因检测种类包括常见的21基因(Oncotype DX)、70基因(MammaPrint)、50基因(PAM50)、12基因(EndoPredict)、7基因(Breast Cancer Index, BCI)等,其中21基因检测和70基因检测在ASCO/NCCN指南属于优先级(1A级)。乳腺癌21基因最早由Paik S等2004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年由Genomic Health, Inc.公司推出的用于乳腺癌21基因临床检测项目“Oncotype DX®”获得美国FDA批准。由此,乳腺癌21基因检测在全球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种乳腺癌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也在不断更新和细化其应用范围和临床意义。

Oncotype DX(21基因)

乳腺癌21基因检测是指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6组,共21个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包含增殖组、侵袭组、HER2组、雌激素组和其它组的16个乳腺癌相关基因,以及参照基因组的5个内参基因。通过检测21个基因,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肿瘤特性,从而可预测乳腺癌复发指数以及接受化疗的效益比。

乳腺癌靶向、免疫治疗与基因检测

(1) 提示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ER+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ESR1基因突变,从而对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而这些患者对氟维司群或是新的内分泌靶向治疗药物敏感[8-9]。

(2) 探索曲妥珠单抗耐药机制:对抗HER2治疗耐药,也可能是因为患者肿瘤出现了PIK3CA的基因突变[10]。因此,实时监测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将有助于实现个体化抗HER2靶向治疗。

(3) 三阴性乳腺癌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找到可能的治疗靶点。MSI及TMB检测结果可以反映PD-1抑制剂有效性。CSCO指南推荐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用于一线治疗PD-L1阳性(IC≥1%,SP142)不可手术局部晚期/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 级推荐)。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PD-L1阳性(CPS≥10)局部复发、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的一线治疗。NCCN/CSCO指南推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肿瘤细胞表达PD-L1(CPS≥10)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首选一线治疗。

乳腺癌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属于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而且是肿瘤中相对不容易复发的,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是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的。同时,随着乳腺癌精准分子分型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推广和普及,乳腺癌已成为可被临床治愈的癌症之一。乳腺癌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广大女性要注意要关注乳腺健康问题,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一旦发现不幸患病,也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以期达到长期生存的目标。

亿康医学针对各种类型乳腺癌患者以及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设计了不同的产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基因检测可帮助患者进行准确的分子分型、了解预后、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选择。

亿康医学乳腺癌相关检测产品列表

参考文献

[1] 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 Apr 4. doi: 10.3322/caac.21834.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 版);

[3] Venkitaraman A R . Venkitaraman, A. R. Functions of BRCA1 and BRCA2 in the biological response to DNA damage. Journal of Cell Science[J].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2001, 114(Pt 20):3591-3598.

[4] Antoniou A , Pharoah P , Narod S , et al. Average risks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BRCA1 or BRCA2 mutations detected in case Series unselected for family history: a combined analysis of 22 stud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3, 72(5):1117-1130.

[5] Chen S , Parmigiani G . Meta-Analysis of BRCA1 and BRCA2 Penetrance[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25(11):1329-33.

[6] Howlader N, Noone AM, Krapcho M, et al. 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 1975⁃2011 [ EB/ OL ]. Bethesda ( MD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4(2014-12-17)[2018-01-16].

[7]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8] FRIBBENS C, O'LEARY B, KILBURN L, et al. Plasma ESR1 mutations and the treatment of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J]. J Clin Oncol, 2016, 34(25): 2961-2968.

[9] TURNER N C, SWIFT C, KILBURN L, et al. ESR1mutations and overall survival on fulvestrant versus exemestane in advanced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a combined analysis of the phase III SoFEA and EFECT trials[J]. Clin Cancer Res, 2020, 26(19): 5172-5177.

[10] 邵喜英, 郑亚兵, 王晓稼. 乳腺癌PIK3CA基因突变与抗HER2靶向治疗疗效的相关性[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6, 43(009):699-702.

来源:元翔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