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年提出提案315件,经审查立案258件,立案率81.9%,办复率100%;《关于建设中国—东盟橡胶产业合作区的提案》成功跻身全国政协重点提案,桂林橡胶产业获得国家发改委的重视和政策扶持;在全区政协提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自治区政协主席孙大伟称赞并肯定
——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综述
全年提出提案315件,经审查立案258件,立案率81.9%,办复率100%;《关于建设中国—东盟橡胶产业合作区的提案》成功跻身全国政协重点提案,桂林橡胶产业获得国家发改委的重视和政策扶持;在全区政协提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自治区政协主席孙大伟称赞并肯定桂林市政协工作……翻开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卷宗,桩桩件件都与桂林发展“同频”,与群众需求“共振”,交出了温暖而厚重的履职答卷。 一年来,市政协坚持“党委想什么,政协就议什么;政府做什么,政协就帮什么”,围绕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狠抓提案工作,推动提案“金点子”转化为发展“金钥匙”,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桂林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服务发展有温度——
围绕中心履职 聚焦民生发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市政协团结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政关切、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小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大到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积极运用提案履职尽责,以高质量提案服务高质量发展。
——聚焦中心大局,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聚智赋能。
委员们围绕有关漓江保护、文旅融合、红色旅游、绿色发展等生态建设建言献策,提交相关提案50多件。《关于加强跟踪监督确保漓江流域水生态修复成效持续提升的建议》《关于加强漓江全域水体治理的建议》等提案,为建立完备的保护漓江地方法规体系,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智力支持;《关于提升“湘江战役”游学课程,助力桂林红色文旅发展的建议》等提案,有力地推动了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提升了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传播力。
——聚焦改革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桂林凝聚共识。
委员们围绕我市工业振兴、现代化产业、高能级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相关提案80余件。扶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布局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数字赋能新能源与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等提案建议得到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等部门重视办理,推动有关专项工作方案出台实施;《关于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改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得到了市大数据和行政审批局的认真落实,促成试点推行“前端代办”+“后台快办”,推进“跨省通办”和“全链通办”。优化桂林农食产品进出口营商环境措施、大力发展我市农村电子商务、统筹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等提案建议被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积极采纳,促进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8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7个,有力推动现代农业开放合作发展。
——聚焦民主法治,为建设平安桂林广集众智。
委员们围绕加强依法行政、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强化安全防范等法制建设方面,提出提案30余件。加强旅游业经营主体失信行为治理、提升我市旅游纠纷处置效率、建立桂林旅游失信“黑名单”曝光制度等提案建议得到有效办理,推动出台《桂林市旅游市场秩序条例》(草案)。市司法局重视办理《关于在我市全面推行“柔性执法”的建议》,制定出台《桂林市涉企行政执法备案管理办法》《桂林市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管理办法》。市公安局、市法院、市市场监管局采纳落实“强化我市老年人群体养老反诈机制”“加强诉源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我市企业商标权保护意识”等提案,出台系列举措并列入专项工作推进落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采纳落实“加快恢复和提升入境旅游市场”提案,开通桂林至吉隆坡、泗水航线及一条香港临时包机航线,稳定吉隆坡、雅加达、曼谷等航线。同时,借由国航欧洲各大城市航点飞往北、上、广等国内重点国际枢纽城市航线链接国航系飞往桂林航班,与国航合作开展“引欧回桂”活动,该活动已为桂林带来欧洲游客10000多人次。
——聚焦民生实事,为建设和谐桂林献计出力。
委员们围绕医疗、教育、就业、康养、公共服务等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相关提案80余件。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办理《关于推进我市村医“乡聘村用”改革的建议》,推动5个县(区)率先实施村医“乡聘村用”。完善桂林医养服务国际收费及服务标准的提案建议,已经吸纳到正在编制的《桂林市打造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建设规划》。针对“推动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推动出台《桂林市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桂林市“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促进普通高中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灌平高速公路建设、解决老城区物业纠纷案件、解决充电桩进小区难题等提案建议,得到市交通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认真办理落实。
建言献策有深度——
坚持质量导向 提升提案“言值”
2024年3月,《关于建设中国—东盟橡胶产业合作区的提案》成功跻身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这是三年内市政协培育的第二件全国政协重点提案,通过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协商督办,支持桂林橡胶产业获得国家发改委的重视和政策扶持。
从每年培育1件以上自治区政协重点提案,到三年内培育两件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市政协主席班子把打磨全国、全区政协重点提案作为政协履行职能和服务发展大局的有力抓手,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列为重中之重工作来谋划推进,以重点提案助力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质量是提案的生命,决定着提案工作的成效。
市政协把提高提案质量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有效激活提案工作“源头活水”。
市政协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集体提案工作的意见》,狠抓党派集体提案培育。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对接联动,组织视察调研、政情通报、委员小组活动,通过集体提案培训、提案选题研讨、提案调研等方式,共同培育高质量集体提案。2024年,集体提案比上年多9件,占比为40%,总体上提质增量。
为让提案“提得准”,市政协建立提案骨干人员数据库,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业务培育。“线上”充分利用政协公众号、委员微信群、桂林图书馆提案数字分馆等平台,加强提案学习交流;“线下”开展多次提案培训、提案调研、走访座谈等活动,引导骨干委员精准建言。
“提得准”还要“立得住”。市政协严把提案立案关,实行提案小组成员初审、提案委主任委员二审、提案委全体会议终审的“三审制度”,倡导清单式提出意见建议和务实管用的对策措施,确保立案质量有新提高。
“立得住”还要“落得实”。市政协把强化提案工作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建立重点提案续办落实项目库,持续跟踪重点采纳落实。此外,逐步实现提案工作全流程无纸化信息化管理,在网上为委员提供可公开的年度提案内容、答复函以及选题参考等内容,开发提案查询APP、网上双向评议模块等,促进信息技术与提案工作相融合。
协商督办有力度——
强化跟踪问效 助推落地见效
提案在精不在多,在“提”更在“办”。市政协把深化提案办理协商作为关键环节紧抓不放,让提案从故纸堆里鲜活起来、明亮起来。
——聚焦重点提案深入开展协商督办。认真落实《重点提案遴选和督办办法》,精心遴选重点提案20件重点督办。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以签阅批示、协商座谈、调研视察等方式强化督办,开展调研考察、协商座谈20余次。《关于加强桂林学院和桂林市双向赋能共同发展的提案》得到分管市领导的重视,列为重点提案重点督办,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到桂林学院现场办公,签订《支持桂林学院发展共同推进桂林教育高质量发展备忘录》,帮助桂林学院解决人才留桂创业和科教项目落地等难题。
——聚焦“提案大户”深入开展集中协商督办。去年5月组织督办组召开督办协商会3场,集中督办承办大户7家,集中督办提案数量占提案总数的55%,有效地促进提案建议落地。
——聚焦热点民生提案深入开展监督性协商督办。精心遴选20件关注度高的民生“微提案”,列入监督性提案清单进行督办。拆除象山景区2号门出口人行通道绿化带、铺设安新南路路灯、破解基层产儿科运行困境等民生提案建议,经过持续跟踪督办,以实实在在的办理成果提升了民生福祉。
——聚焦委员关注提案深入开展“回头看”协商督办。组织督办组先后到阳朔、恭城、龙胜等县区开展专题调研,对委员持续关注的“将相公山列入‘桂林经典’重点培育项目”“打造桂林鸡血玉高端伴手礼”“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提案开展“回头看”督办,助推提案建议得到落地见效。
一条条建议回响频频,一件件提案落地有声,一次次办理踏石留印,都凝结着提案者的智慧与汗水,传递着政协履职尽责的使命与担当。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召开在即,即将会有更多优秀提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续写桂林政协履职尽责的新篇章。
来源:桂林生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