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太空探索随航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更广泛的实践,其中以沟通“异星智能体”为目的的被称为“星际交流”。然而,由于异星智能体迄今仍未被发现,星际交流便以思想实验和具体实践的纠缠身份存在,“意图接收者”在当下的缺席,也窄化了其意义阐发空间。本文试图从传播符号学的
#文献 #动态 #理论 #书评
新刊分享
本文作者
韩嘉祥
文章来源
《符号与传媒》
总第30辑
2025年第1期
第125-140页
摘要
近年来,太空探索随航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更广泛的实践,其中以沟通“异星智能体”为目的的被称为“星际交流”。然而,由于异星智能体迄今仍未被发现,星际交流便以思想实验和具体实践的纠缠身份存在,“意图接收者”在当下的缺席,也窄化了其意义阐发空间。本文试图从传播符号学的符号过程及符号指称方向对以星际交流为例的“接收者待在传播”进行特征描述与辨析,指出其在人类中心主义诟病外的更多意义:意图接收者的暂时缺席,并非增强发送者的传播主体地位,而是通过抽离作为内容的具体传播要素,凸显形式化的符号过程之主体性,让符号主体成为传播主体——这同样有助于回应人工智能中的“待在智能”问题。
关键词:传播符号学,星际交流,符号主体,自我指涉,接收者待在
原文
∞
本期编辑
视觉编辑丨王雪松
∞
来源:运城晋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