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长树上?无土栽培黑科技打造 “蔬菜森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7 17:05 1

摘要:有句谚语说:“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可是,偏偏有人不信邪,居然用蔬菜创造奇迹——本该长在土里的红薯居然挂在了树上!番茄、茄子、辣椒、冬瓜……这些常见的蔬菜长成了大树一样,果实被吊在空中,长成了一片“森林”。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有句谚语说:“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可是,偏偏有人不信邪,居然用蔬菜创造奇迹——本该长在土里的红薯居然挂在了树上!番茄、茄子、辣椒、冬瓜……这些常见的蔬菜长成了大树一样,果实被吊在空中,长成了一片“森林”。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无土栽培”的番茄树(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当蔬菜长成“树”

其实,这是设施农业栽培中的一种方法——蔬菜树式栽培,即在现代温室设施条件下,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基质栽培或水培),通过精确的生理调控与栽培管理,对具有无限生长特性(受到遗传等因素影响,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始终保持分裂能力,使得植株可以不断向上生长、伸长,增加高度和扩展分枝)的直立或蔓生草本蔬菜,进行单株树形化或巨型化培育,以增加植株冠幅面积,实现单株高产和延长结果周期。

我国的蔬菜树式栽培技术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实现了番茄、茄子、辣椒、甜椒、黄瓜、甜瓜、西瓜、南瓜、葫芦、冬瓜、蛇瓜、佛手瓜等茄科、葫芦科20余种蔬菜的树式栽培,这些“蔬菜树”的单株冠幅均能达到25平方米以上,最大的可达120平方米左右。此外,还有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了单株面积为160平方米的巨型“红薯树”。

吊在空中的水培树式甘薯(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茄子树(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辣椒树(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长瓠子,葫芦科葫芦属植物(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蔬菜树”里有哪些“黑科技”?

品种定“魂”

最关键的是蔬菜的品种。作为“蔬菜树”栽培的品种,必须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强,耐低温、高温的特性,还要有良好的分枝习性和结果习性。

水肥调控养好作物“品性”

水肥调控至关重要。栽培过程中,必须根据蔬菜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季节及时进行营养和水肥调控。而传统的土壤栽培很难实现及时、精准的调控,因此必须使用合适的人造基质(由草炭、蛭〔zhì〕石、珍珠岩等配比而成)或者营养液来进行无土栽培。园艺师会根据蔬菜不同生长阶段(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等)的营养需求,调配出含有合适比例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和生长激素的营养液。

株型培育来“塑形”

让蔬菜长成“大树”甚至“森林”,需要妥善选留和控制分枝。园艺师不仅要确定分枝的部位和分枝数,还要确定每个分枝的间距和分布的合理性。当“树冠”达到一定面积后,需要修剪分枝上重叠的叶片,从而提高整体的光合效率。

环境与蔬菜 “相亲相爱”

“蔬菜树”的培育周期比种菜的周期长,例如,红薯、番茄的生长期至少为2~3年。“蔬菜树”的一生也会经历多次季节更替,所以必须结合不同阶段的生理需求进行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精准调控,为延长其生育期创造适宜环境。而这些,只有借助智慧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先进农业设施才能实现。

打跑病虫害“坏蛋”

香甜好吃的瓜果不仅人类喜爱,害虫和病菌也对它们垂涎三尺。所以,园艺师一刻都不敢怠慢,既要定期对栽培温室进行空气消杀,提防病原菌借助空气传播滋生,还要通过物理化学诱杀和生物天敌防治等方法抵御各种害虫的趁虚而入。

为何要下大力气把蔬菜种成“树”?

人类发展到今天,每一项技术从发明到应用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

虽然现在看来,蔬菜树式栽培还是一项技术复杂且成本较高的栽培模式,但它的产量很高,有助于帮助人们“填饱肚子”;它不需要土壤进行栽培,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满足人类在陆地以外的空间生产农作物的需求。

而在未来,人类的发展无论是上天入地还是下海,生存始终都是永恒的主题。蔬菜树式栽培技术的潜力是巨大的,它的广泛应用,或许将为未来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

现订购2025年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