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韩国、中国股市开盘即暴跌。日经225指数跌幅逼近9%,韩国KOSPI指数跌幅超过5%,上证指数一度跌幅9%,再度上演千股跌停,香港恒生指数一度暴跌13%。
4月7日,亚洲金融市场迎来“对等关税”后首个交易日,直接开启“血色黎明”。
日本、韩国、中国股市开盘即暴跌。日经225指数跌幅逼近9%,韩国KOSPI指数跌幅超过5%,上证指数一度跌幅9%,再度上演千股跌停,香港恒生指数一度暴跌13%。
就连号称避险工具的黄金也被“拉下马”,一度失守3000美元/盎司关键心理关口。
瑞银的分析师表示:“当股市与黄金同步下跌时,说明市场已进入全面恐慌阶段。”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当前市场走势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高度相似,新兴市场货币贬值、资本外流、企业债务违约的三重压力正在显现。"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报告指出,全球美元融资缺口已扩大至12万亿美元,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美元荒"风险。
韩国金融监管机构紧急表态,将准备市场稳定方案并随时注入流动性,财政部长承诺为关键行业提供定向支持。
日本首相石破茂紧急发声称,美国关税政策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表示将继续要求美国降低对日关税,但警告“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实质性进展”,并暗示“如有必要将再次与特朗普总会面”。
但是石破茂的隔空喊话遭到了特朗普的强硬回应,日本关税不仅达到了24%,高于欧盟的20%,而且还面临着25%的汽车关税。
要知道,汽车可是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日本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中,汽车的出口额最大,去年日本汽车在对美出口总额中占到 28.3%。汽车关税一加,将会对日本经济产生 “致命一击”。
日本的车企开始动摇了,日产公司开始考虑将部分生产线从日本转移至美国,以避免高额的出口关税。
如果计划得以实施,日产就会成为第一个把“制造业务”转移至美国的公司。
该媒体还指出,一旦日产搬走,日本的中小承包商将遭受巨大损失,因为它们将失去日产公司的订单。
数据显示,2024年日产在美国共销售了92万辆汽车,有15万辆是从日本出口至美国的,占比达到了16%。
16%的销售量,24%的关税,考虑到建厂的费用、人工成本等,赴美建厂对于日产来说并不划算,那为什么日产此举的动因是什么?
我们举例说明:
尼桑GT-R在日本本土售价为1082万日元至1788万日元,折合人民币61万元—101 万元。
而在美国,2023款日产GT-R推出Premium和Nismo两个车款,官方指导价分别为 113540 美元和 210740 美元,折合人民币82万元—153 万元。
在中国市场的售价约为138万元起,旗舰版的裸车价格为162.8万元。加上购置税、上牌费、车船使用税、交强险和商业保险等费用,最终落地价约为195.86万元。
可以看出,一款汽车在中、美、日三国售价差距很大,甚至可以达到一倍。那么日产公司的利润也会差距很大。
有分析指出,考虑到关税影响,日产利润可能会减少3倍,甚至面临亏损。
据日本经济专家田代秀敏计算,从4月3日的数据看,考虑到关税影响,日产汽车利润要减少300% 。
也就是日产不仅赚不到钱,还要巨额亏损,这简直是要日产变“破产”。
其他日本车企日子也好不到哪去,丰田利润预计减少27%,本田减少28%,马自达减少139%。
但从数据来看,丰田、本田受影响最少,不需要转移生产线,靠公司内部的节支增效也能渡过难关,马自达、日产陷入亏损,是需要考虑采取行动的。
汽车是日本的支柱产业,占日本工业产值的20%—40%,并且具有很强的产业链拉动效果,带动直接与间接就业人员超过550万,占日本总劳动人口的8.3%。
2024年,日本汽车全球年销量达到了2400万辆,占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出口量达442万辆。
但是随着中国企业产业的崛起,日本汽车出现了销量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局面。
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从23%降至15%,下滑了8%,并且无日企进入全球新能源销量TOP20。
净利润方面,2024年日产净利润下滑94%,丰田减少26.4%。
也就是说日本汽车正在快速失去中国市场,同时也面临着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如果再失去美国市场的话,那日本车企恐怕真的走到头了。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特朗普一个“对等关税”,日本汽车在美国的优势也没有了,销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为了保住销量,日产需要加大优惠力度、增加营销投入、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一来二去,利润更少了。
现在的日产汽车就像大海上的小船,而前面就是狂风暴雨。摆在它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和其他船只抱团取暖,硬刚美国关税;二是、顺从特朗普的意愿,“一跪到底”,赴美建厂。
有媒体爆料,日产计划在今年夏季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准备当第一个“跪族”。
虽然此举可以暂时规避美国关税,降低成本,减少运费,提升在美国的品牌形象。但是对日本国内不是啥好事。
大企业牵一发动全身,那些依赖日产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着倒闭,日本的就业也会遭到冲击。如果丰田、本田、马自达也加入到转移产业链的大军。
那日本的汽车产业将会出现空心化,GDP将缩水0.2%,就业会遇到严重冲击。
而印度的捷豹路虎则宣布暂停对美国出口,以减少关税带来的损失。虽然印度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对美国还是够硬气,这一点是值得日本学习的。
日产的经历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跨国企业如何平衡本土化与全球化战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中小企业则需要加速转型,提升技术和服务能力以应对产业链变动。
最重要的是,在这场关税大战中,中国企业要站在什么立场。如何拧成一股绳,与国家站在一起对抗风险。
我们还要防止出现像“日产”这样的公司,在国家积极努力抗争的时候,选择向对手“下跪”。“下跪”不会换来善意,只会得到羞辱。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来源:科技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