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种族灭绝这一罪行,白人在历史上一直是以加害者的身份出现。然而,3月23日,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在他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起了一项“黑人对白人实施种族灭绝”的指控。
提到种族灭绝这一罪行,白人在历史上一直是以加害者的身份出现。然而,3月23日,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在他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起了一项“黑人对白人实施种族灭绝”的指控。
马斯克社媒指控
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起类似的指控。而且,马斯克指控的对象正是他的祖国南非。他曾多次发文,称南非政府正在推动“白人种族灭绝”,并且因他是白人就不批准星链服务进入南非市场。
为此,特朗普政府不仅抵制南非担任G20轮值主席国,还将南非驻美国大使,62岁的易卜拉欣·拉苏尔 (Ebrahim Rasool)逐出了美国。
美国和南非的这一轮冲突升级是由于今年1月23日,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签署了《征用法案》,明确了政府可在符合公共利益的条件下征收土地,加速推进新一轮土地改革。
南非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
1994年之前,南非白人政府一直在实施明确的种族隔离政策。其中,1913年的《原住民土地法》将87%土地划归白人。大量黑人被迫迁移至贫瘠的“保留地”,并且禁止在区域外购买或租赁土地。
1994年4月,曼德拉领导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在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纳尔逊·曼德拉
此后,南非政府从法律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赋予了黑人和白人同样的政治权利。曼德拉也因此被称为南非国父,在西方世界备受推崇。
然而,30年过去了,南非黑人的生活并没有得到系统性改善。国家的经济命脉仍然被牢牢地掌握在欧美跨国资本与白人精英的手中,使南非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南非政府搞起了非洲版本的“土改”,以纠正长期种族隔离历史给黑人带来的不公。
南非的这段历史说明了,西方国家推崇那套社会改良运动只是表面上的平等,一切政治权利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持才能够真实地兑现。
第一章 隔离之国
1869年,奥兰治河畔的金伯利地区开采出了一颗83.5克拉的钻石“南非之星”,震惊了欧洲上流社会。随后,德兰士瓦地区又于1886年发现当时全球最大的金矿。
南非之星
这一发现引爆了南非地区两大势力的矛盾。
一方是百年前从荷兰、德国和法国等地迁徙而来的殖民者。他们已经在当地了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殖民统治,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和通婚,形成了一个新的非洲白人民族,自称为布尔人。
另一方是四处修建港口,控制了全球主要航运节点的海上霸权英国。在英国舰队强大的实力面前,布尔人被迫向不断向北迁徙,双方才暂时相安无事。
然而,新发现的钻石和金矿让双方的矛盾再度激化。随后,英国和布尔人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为了赢得这场战争,英国前后一共投入了34万正规军,15万殖民地军队,总数甚至超过了当时生活在南非的布尔人。最终,英国虽然打赢了布尔战争,但也付出了10万伤亡,2亿英镑的惨重代价。
为了缓和与布尔人的矛盾,降低管理成本,1910年,英国与布尔人达成协议,同意南非在名义上独立,并成立英属南非联邦,共同压迫当地的黑人。
1913年,南非联邦颁布了臭名昭著的《原住民土地法案》,将南非不到十分之一的土地划为黑人的“保留地”,并禁止黑人在保留地之外购买或租赁土地。
《原住民土地法案》
同时,南非联邦于1924年推出了《文明劳动法》,规定白色人种为文明劳工,可以从事高工资、高技术的岗位;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则为不文明劳工,只能从事报酬极低的、非技术性的“不文明劳动”。
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黑人极其低廉的劳动力,南非的工业迎来了一轮爆发式增长。
尤其是在二战期间,来自欧洲的资本、技术和军工订单从天而降,催动了南非的机械制造、电器制造、纺织业、建材业等产业的发展。
二战结束以后,南非成为了非洲工业化基础最好的国家。
1948年,南非当时的主要政党国民党奉行“维护白种人的纯洁、保证白种人的特权”的种族主义纲领,将当地人口划分为白人、黑人、有色人种和印度裔,并以此为基础分配政治权利与社会资源。
南非国民党迅速通过了300多项种族隔离法,在几乎所有领域对有色人种实施了歧视性政策。
同一时间,甘地通过非暴力不抵抗运动,为印度争取了独立,并且在西方社会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威望。于是,南非曼德拉也效仿甘地,率领黑人开展了一系列罢工抗议等非暴力斗争。
不过,甘地的案例没能在南非成功复制。南非的白人政府对黑人的抗议运动进行了无情的镇压。
曼德拉一度十分怀疑,非暴力斗争究竟适不适合南非。
1961年12月,曼德拉与南非共产党联合创立了“民族之矛”武装组织,开始尝试暴力斗争的路线。
曼德拉与南非共产党
这就触碰了美国的逆鳞。于是,仅仅不到一年,曼德拉就被捕入狱,开启了长达27年的监狱生涯。
在此期间,南非依旧实施严酷的种族隔离政策。黑人以不到白人十分之一的工资从事着更加危险的重体力劳动;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村黑人被彻底排除在了社会经济系统之外,停留在原始的生活状态。
由于广大黑人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到了70年代中期,南非就出现了严重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短缺,只能停留在低端产业。
并且,为了镇压黑人,南非的军警部门长期占据政府预算的15%-20%,导致社会运行成本极高。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内部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自8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开始对南非进行经济制裁,更加让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难以维持。
于是,南非的白人政权开始主动与曼德拉接触。
第二章 走向妥协
1989年12月,时任南非总统德克勒克来到了维克多·韦斯特(Victor Verster)监狱,与曼德拉进行了一场三个小时的会谈。
三个月后,德克勒克取消了对非国大、泛非大和南非共产党等组织的禁令,并释放了曼德拉。
德克勒克与曼德拉
出狱之后,曼德拉认为武装斗争的形势极不乐观,提出了停火协议。随后,曼德拉成为非国大的党主席,确定了通过参加议会选举,争取政治改革的温和改良主义路线。
1994年,曼德拉率领非国大赢得了选举,成为结束种族隔离制度之后的第一任南非总统。
曼德拉接手的是一个几近破产的国家:政府的财政储备金几乎耗尽,财政预算的五分之一需要用于偿还债务;在当时的4000万人口中,一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分之一是文盲,失业率达到了33%。
尽管曼德拉政府在法律层面上打破了种族隔离的状态,给予了黑人与白人同等的政治权利,但是妥协式的政治改革并未触动原有的经济结构。白人精英和大型跨国企业依然掌控着南非的经济命脉。
农业方面,曼德拉执政第一年通过了旨在纠正历史不公的《土地归还法案》,试图通过从白人手中赎买农田的方式,让赤贫的黑人能够获得土地。
《土地归还法案》
但是,白人农场主结成了价格联盟,将土地价格抬高到原本的两到三倍。本就拮据的南非政府无力支付白人的漫天要价,所谓的土地改革名存实亡。
截止2018年,南非72%的农场和农业财产依旧由7.3%白人拥有,占人口81.4%的黑人仅拥有4%的土地。
工业方面,南非当时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是采矿业。在殖民时代,南非采矿业就被白人资本和跨国集团牢牢把控。
曼德拉政府不仅维持了现状,还遵循美国当时提出的新自由主义理念,推出了国企私有化、开放国内市场等政策。
结果,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群体,将选票投给黑人候选人之后,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2003年,曼德拉的继任者姆贝基推出了黑人经济赋权政策,强制提高黑人在上市公司中持有的股权,以及在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就业比例。
但是,一方面黑人群体长期缺少相关教育和技术培训,没有培养出足够的能力担任这些工作;另一方面,这种简单粗暴的平权方式只为少数黑人打开了上升通道。
例如,长期控制南非矿业的英美跨国集团虽然愿意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黑人财团,换取形式上的合法性,但对于公司的技术和管理寸步不让。
英美资源集团
通过这种方式,即使黑人能够获得股权,但是白人继续控制着大多数企业的核心业务,垄断着南非的经济命脉。Visa和万事达控制了南非90%的支付系统,南非银行业50%的利润通过股息和利息流向海外,必和必拓(BHP)以及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两家国际矿业巨头仍然控制着南非的关键矿产资源。
黑人经济赋权政策的结果,就是创造了一批依附于英美跨国企业的黑人买办阶层。
在这种状况下,曼德拉留下的非国大党在南非的支持率自2004年开始不断下降,从最高获得70%的绝对多数席位一路下降到40%的相对多数。
政治危机的背后是南非黑人对于糟糕经济状况的日益不满。南非的症结在于长期的种族歧视历史导致白人精英集团对本地的经济资源拥有了垄断性的优势。他们宁愿花一些小钱购买黑人政客的支持,也不愿教育、培训黑人群体,使他们广泛参与到经济活动中。
曼德拉温和的改良主义路线,一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改革。
第三章 新的改革
2012年,非国大青年联盟前主席朱利叶斯·马莱马因主张无偿征收白人土地、将金融业和矿产国有化等政策,被开除党籍。
随后,他牵头成立了经济自由斗士党,并参加了2014年大选。当年,它就获得了25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
朱利叶斯·马莱马
2024年,前总统祖马脱离非国大,加入了与曾经的武装斗争组织“民族之矛”同名的政党,同样以无偿征收白人土地,限制外国实体在南非开采资源等政策获得了南非黑人中人口最多的部族,祖鲁人的支持。
雅各布·祖马
这两个左翼政党分走了原本属于非国大的许多选票。在2024年大选中,非国大首次失去了议会绝对多数席位,不得不与中右翼政党民主联盟党进行联合执政。
非国大连续执政30年后,南非的社会矛盾和族群冲突仍然十分严重,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社会治安异常混乱。
根据南非官方统计,2023年全国平均每天发生75起杀人案和400起情节严重的抢劫案。为了应对频发的袭击和犯罪,私人安保成为了南非的热门产业。目前南非拥有250万名注册安保人员,远远超过了南非军队和警察数量的总和。
激烈的社会矛盾往往会孕育激进的政治观点,反映了南非人对改革的急切需求。
如今,一首在1980年代诞生的反抗种族隔离歌曲,再次在南非流行开来。它的名字直译是“杀死布尔人”,布尔人也就是南非白人。
在经济自由斗士党成立10 周年的庆祝活动中,党主席马莱马更是带头唱起这首歌。
亿万富翁马斯克认为这就是南非正在对白人发起种族灭绝的直接证据。
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也指控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南非白人农民被谋杀。这一数据跟特朗普的其他说法一样,存在明显的夸大。
根据两个同情南非白人的组织,非洲论坛和德兰士瓦农业联盟提供的统计数据,南非每年约有60名不同种族的农民被杀害,这对于一个每年发生2万多起谋杀案的国家来说并不能说明什么。
尽管美国指控的南非对白人实施种族灭绝是子虚乌有,但是激烈的阶层矛盾和族群冲突的确在撕裂南非。
按照这样的趋势,曼德拉留下的国大党如果不做出任何变化,很可能会失去执政地位。这便是新一届南非政府要进行新一轮土地改革的原因。
2025年1月23日,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签署了《征用法案》,代替了1975年的《征收法案》。
拉马福萨签署《征用法案》
这一次的法案仍然是平衡不同利益群体后的温和版本。具体来说,本次征地依然是以协商和赔偿为原则,但是为了避免像上一次土地改革那样无疾而终,法案中添加了在协商未果时,政府可以在“公正、公平、符合公共利益”的特定情况下征收土地。
正因为这种妥协性,南非议会中除了非国大之外的四大政党都表示反对该法案,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有的认为法案太保守,有的则认为它太激进了。
这项法案也引起了特朗普的关注。2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称南非“无偿征收少数族裔的农业用地”,构成了“种族歧视”。三天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拒绝出席在南非约斯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议。
南非驻美大使易卜拉欣·拉苏尔批评特朗普政府的行为是白人至上主义。特朗普一怒之下干脆将他驱逐出境。
不过,相比于美国的施压,南非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如何弥合族群冲突,推进社会改革,让国家进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升-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而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表明,西方的经验在南非无疑是失败的
来源:棱镜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