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味“控糖”就安全 老糖友注意:血糖低于3.9可致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7 18:06 3

摘要: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7日讯(通讯员 肖倩 李霞 记者 王璐)近日,一知名网红因低血糖去世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许多网友震惊表示:“第一次听说低血糖也可以致命?”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7日讯(通讯员 肖倩 李霞 记者 王璐)近日,一知名网红因低血糖去世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许多网友震惊表示:“第一次听说低血糖也可以致命?”

一直以来,大家对高血糖的危害耳熟能详,殊不知,低血糖的杀伤力远在高血糖之上,尤其对于糖尿病群体而言,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发作,甚至可能瞬间夺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随着天气渐热,不少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降低了,部分轻度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甚至趋于正常。但这并非意味着病情好转,相反,此时更需警惕低血糖“突袭”。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金萍提醒,相关研究表明,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概率,是60岁以下患者的15-19倍。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糖友的低血糖问题,亟待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即血糖过低。非糖尿病人群,血糖低于2.8mmol/L;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

低血糖发作时,多数人会出现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但老年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嗜睡、言语不清、答非所问、产生幻觉,甚至出现浓妆艳抹、衣冠不整,无端与人争执等怪异行为。

二、低血糖有哪些危害

低血糖的危害不容小觑。轻度低血糖会引发头痛、头晕,损害脑细胞,导致跌倒,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严重时,低血糖可导致痴呆,甚至直接危及生命。夜间低血糖尤其危险,不少患者在睡梦中被夺走生命,再也没能醒来。

三、哪些原因会引发低血糖

用药不当:随意调整胰岛素、降糖药剂量,或用药后未及时进食,都可能引发低血糖。

饮食不规律:未按时吃饭,或进食量过少。

运动不合理:运动量突然增加,且未及时补充食物。

饮酒:特别是空腹大量饮酒。

疾病因素: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四、老年糖友7招预防低血糖

放宽控制目标:老年人不必像年轻人一样,追求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前往门诊,咨询内分泌科医生,让医生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血糖和糖化控制目标,切不可盲目“百度看病”。

均衡饮食:定时定量进餐,严格控制总热量,保证营养均衡。每餐主食摄入量保持一致,避免饥一顿饱一顿。同时,限制饮酒,尤其不能空腹饮酒。

适当运动:建议老年糖友结伴运动,可在餐后1小时,选择散步、打太极、瑜伽等适合自己的运动,以不感到劳累、身体无不适为宜。切忌空腹运动,不要突然加大运动量。运动时,务必随身携带急救卡、手机、糖果、血糖仪等物品。

勤测血糖:家中备好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并详细记录每次的测量值。复诊时,带上血糖监测记录,方便医生调整降糖药物。

规范用药,定期就医: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糖药物,在正确部位注射适量胰岛素。按照约定时间,定期前往医院复诊,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学习健康知识: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健康知识,切勿轻信谣言。可以多参加医院、社区组织的健康讲座,加入糖尿病俱乐部,还可以收看官方发布的科普视频和广播,掌握正确的低血糖防治知识。

备好“护身符”: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手机以及糖果、饼干等含糖食物,将它们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如口袋、枕头下、浴室肥皂盒旁、驾驶位旁等,确保糖尿病救助卡容易被他人发现。

五、低血糖发作了该怎么办

及时补糖: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有条件者应立即测量血糖。若血糖低于3.9mmol/L,且意识清醒,需马上进食15g含糖食物,如3 颗大白兔奶糖。15分钟后,再次测量血糖。若血糖仍低于3.9mmol/L,需再次进食含糖食物,15分钟后复测。当血糖达到3.9mmol/L 以上,但距离下一次进餐时间超过1小时,要进食含淀粉或蛋白质的食物,比如4片旺旺仙贝。

常见15g含糖食物:3颗大白兔奶糖 、5粒阿尔卑斯硬糖、一杯脱脂牛奶、3片华夫饼、2包旺旺仙贝。

紧急求助:若患者低血糖症状严重,出现意识障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可将蜂蜜或葡萄糖糖浆涂抹在患者口腔黏膜处,帮助吸收。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强行喂食糖水,以免发生窒息。随后,尽快将患者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消除诱因:低血糖发作后,要从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仔细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再次发生低血糖。

最后,医生送给老年糖友防“低血糖”健康诗请牢记:

低血糖来3.9,饥饿心慌手发抖,测糖补糖双15,科学防治有力度,杀手也成纸老虎!

来源:大众卫生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