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头上的四宗“罪”:月薪3000的“圣人”,正在被逼成时代的“困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7 16:39 1

摘要:曾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今,这份光辉却被现实的灰尘一点点掩埋。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对你说‘我长大后想当老师’,你会支持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回答。

曾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今,这份光辉却被现实的灰尘一点点掩埋。

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扛着沉重的期待,在会议、表格、检查、考核的夹缝中,艰难地守护着那方讲台。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现实却把他们逼成了“表格填写员”“会议记录员”“防疫扫码员”……

这些让人无奈的教育现实,正一点点消磨着老师们的教育情怀。

01

最流氓

只讲奉献,不讲回报

北方某县高中会议室主席台上,一大溜坐着十几个学校领导,校长正在向全体老师讲话:

"……选择了当老师,就是选择了奉献,就要接受清贫……"

每到开学初的全校老师会上,校长都用这话鼓励老师们安心教学。

他没有看到的是,坐在台下的老师一脸茫然,对校长的讲话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一些胆大的老师心里想的是:

去他娘的,凭什么做老师就要清贫?你怎么每天出入豪华酒店,开着豪车上下班呢?

让老师要甘于奉献,好像还没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说当老师就只能一直穷下去,校长说这样的流氓话,就有点过分了。

每个人都想让生活变得更好,这是大家都有的权利,老师当然也有这个权利。

只要求老师奉献,却不考虑给他们应有的回报,这是一些流氓校长的惯性思维。

在这些校长眼里,老师就应该奉献,只要提回报,就是师德有问题。

还是这所北方高中,校长要求每个老师每周至少一个奉献日,奉献日时,早晨六点到校,晚上十一点回家,没有任何加班补助,但是出了问题却要担责。

在校长的淫威下,老师们敢怒不敢言。

菜市场的老板说,老师买菜一眼就能看出来,主要的表现就是抠抠索索,挑挑拣拣……

如果老师的收入很高,何至于让一个卖菜的老板这样说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颂歌背后,是无数教师拿着低于外卖员的时薪在熬夜批改作业。

02

最头疼

会议太多,忙不过来

还有的校长没什么能耐,就是喜欢开会。

这些校长开会的时候,就是照着文件读,说来说去都是以前讲过的那些,什么师德啊,奉献啊,以学生为本啊,安全第一啊,没有什么新东西。

还有的校长嘴皮子功夫贼溜,开会时只顾自己说得起劲,唾沫星子横飞,完全不在意教师的意见,也不管老师们是否爱听,最后得出的结论更是千篇一律。

更有甚者,有的校长就喜欢下班后开会,利用周六日开会,敢情他回家能吃现成的,也可以下饭店,可老师下班后回家得自己做饭,有小孩的老师只得把孩子托付给对门,或者留在幼儿园,让老师帮着看一会儿。

一个校长的开会爱好,得多少人陪着受罪?

一所寄宿制小学校长,上班没事干,下班就开会。

但拖欠教师三年的早晚自习费,却从来不提,这样的会议看起来热热闹闹,整整齐齐,其实没什么卵用。

把教学都放到一边了, “以教学为中心”不过是一句空话,让老师对教育的激情在这样的会议中,一点点消磨掉。

当会议记录比教案还厚,教育的初心早已被文山会海掩埋。

领导的口水淹没讲台时,真正的教学就成了溺水者。

03

最无奈

只看成绩,不谈育人

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现在的情况是,只教书,不育人。

校长只想着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所谓的品德教育,不过是一句空话。

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有些学校把“提高一分,超过千人”奉为学校文化,时时刻刻给学生打鸡血,激励的标语贴满整个校园,要求学生“入班即静,入座即学”。

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作息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学生上厕所需要跑步,吃饭到食堂需要跑步,下课回寝室需要跑步,一刻休息都不行,以至于很多高中生免疫力下降,精神错乱,甚至抑郁成疾。

将学生的时间管理压榨到极限,只关注试题做对了多少,成绩提高了多少。

分数至上的教育,正在把百年树人的事业变成生产高分低能的废物的流水线。

这样的学校表面上看是为了学生能考出好成绩,但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实际上早已丢掉教书育人的初心,变成了某些领导追名逐利的“名利场”。

04

最真实

杂事太多 精力不够

老师的教学工作本来就很繁重,要备课、做 PPT、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还要参加教研会、备课组会和学校的其他各种会议,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负责监考和批改试卷等等。

这些工作与教学多多少少有些关系,作为老师是应该做的,虽然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

除了这些与教学有关的工作,最牵扯教师精力的是那些与教学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

暑假的时候,老师要去当志愿者,顶着烈日在河边巡逻,防止学生溺水;

课余时间,要戴着红袖章当文明劝导员,告诉行人不要闯红灯;

疫情的时候,老师要穿上防护服,帮大家做核酸检测;

还要像社区工作者一样,去参加扶贫工作,一家一家地去走访,帮忙打扫屋子、清理垃圾等,

好在殡仪馆还不错,从来不给学校摊派任务。

教师成了"万能便利贴",却唯独贴不回课堂的中心位置。

教育本来应该是一份让人开心的工作,学校应该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很多问题,可谓是哀鸿遍野,满目疮痍。

写在最后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而当这个根基的守护者们——教师,正在被琐事压垮、被道德绑架、被现实消磨热情时,我们是否该停下来思考:

我们到底想要怎样的教育?

是让教师在疲惫中机械地重复“教书”,还是给他们足够的尊严和空间,去真正“育人”?

如果有一天,优秀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当老师,如果有一天,教师只剩下“奉献”的口号,而失去了职业的幸福感和尊严,当我们把教师逼成"困兽"——

那我们的孩子,又将由谁来点亮他们的未来?

教育的困境,不该只由教师独自承受。

是时候,让整个社会听见他们的声音了。

对此,你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百年清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