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7日,因关税战持续引发市场担忧,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A股三大指数集体暴跌,创业板指跌超12%,创下史上最大单日跌幅。全市场收盘跌停个股逾2900只,A股总市值一天蒸发7.6万亿元。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帅可聪 北京报道
2025年4月7日,因关税战持续引发市场担忧,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A股三大指数集体暴跌,创业板指跌超12%,创下史上最大单日跌幅。全市场收盘跌停个股逾2900只,A股总市值一天蒸发7.6万亿元。
尾盘时段,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央汇金这一表态无疑给市场注入了信心,可能会推动资本市场企稳回升。建议投资者保持信心和耐心,不要被恐慌情绪左右,持有优质资产是应对市场波动的最好方式。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优质资产的估值仍处于历史洼地区域,下跌空间有限。
A股逾2900只个股跌停
关税战愈演愈烈,全球股市迎来历史罕见的抛售潮。
4月7日,A股三大指数大幅低开,盘中进一步震荡走低。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大跌7.34%,报3096.58点;深证成指大跌9.66%,报9364.5点;创业板指大跌12.5%,报1807.21点。此外,北证50指数大跌17.95%,科创50指数大跌9.22%。
Wind数据显示,上证指数创下2020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深证成指创下1996年1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创业板指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截至4月7日收盘,A股最新总市值(证监会算法)约79.4万亿元,较前一日蒸发约7.6万亿元。
盘面上,热门行业板块多数下跌,仅种植业与林业板块上涨,涨幅超3%;自动化设备、电池、消费电子、计算机设备、橡胶制品、软件开发、IT服务板块跌幅居前,板块跌幅均在15%以上。
A股全天成交额约16187亿元,较前一日放量4600亿元。全市场下跌个股达5284只,其中2902只个股跌停,跌停数占市场总量超过半数;上涨个股仅106只,其中涨停个股25只。
港股方面亦遭重挫,恒生指数收盘下跌3021点至19828.3点,跌幅达13.22%,一举击穿20000点大关,创下1997年10月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恒生科技指数收盘大跌17.16%,报4401.51点,创下史上最大单日跌幅。
亚太其他股市无一幸免。日本日经225指数收盘暴跌逾2600点至31136.58点,跌幅达7.83%,为去年8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韩国综合指数收盘大跌5.57%,澳洲标普200指数大跌3.89%,新加坡海峡指数跌超7%,印度SENSEX30指数一度跌超5%。
紧随亚太市场之后,欧洲主要股市周一开盘也纷纷暴跌。截至北京时间4月7日下午16时40分,欧洲斯托克5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30指数跌幅均超5%。其中,德国DAX30指数盘初一度暴跌逾10%。
此外,美股期指盘前亦集体大跌,截至北京时间4月7日下午16时45分,标普500指数期货、道指期货、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均跌逾3%。
机构称中期布局良机来临
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史上罕见的动荡,A股市场未来怎么走?
兴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启尧表示,对于A股,短期关税不确定性冲击下,市场难免出现波动。但立足中长期,当前无论是国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潜在增量政策的储备,还是适应了上一轮贸易冲突后的出口结构优化,以及市场在心理上做好的准备、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突破对于信心的强化,均非2018年骤然遭遇贸易战时可比。
他认为,中长期而言,随着外部压力为我国发展内需和国产替代孕育良机,中美关税冲突更无法改变A股市场“以我为主”的大趋势。对于后续的应对,一方面,内需消费、自主可控等作为中长期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和短期托底政策的发力结合点,有望成为市场聚焦的方向。另一方面,面对可能持续和反复的全球贸易谈判,短期仍需做好应对不确定性的准备,持仓可阶段性向低波红利、低位绩优等方向倾斜。
东方财富策略分析师孟杰指出,本次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后若持续,市场对全球贸易乃至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会下修,对中国出口增速预期也会下修,但对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加码预期也会同步提升,同时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资产重估的中期逻辑并不会被破坏。
孟杰表示,与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相比,当前我国政策应对更有经验与提前储备,后续内需政策加码概率也将显著提升。关税波折不改“信心重估牛”核心逻辑与中期趋势,对盈利和关税相关性低的品种,更可能迎来流动性改善或受益政策以及供给环境,正是中期布局战略良机。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表示,短期来看,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或对市场预期产生一定扰动。关税的增加会提高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成本,削弱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相关企业的出口订单和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但中长期而言,A股市场走势仍取决于国内基本面的修复态势。”杨超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延续边际改善。在外部不确定性扰动下,国内政策有望持续加码。随着政策不断向内需倾斜,中国经济的长期韧性将持续显现。当前,A股市场仍具备估值吸引力,在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的背景下,市场运行趋于稳定,投资者信心将进一步增强。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