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7 19:27 4

摘要:初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寒气未消,位于这里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是一派火热繁忙景象。光伏、光热、氢能、储能等企业加速生产,蓝色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源源不断地生产绿电,输送到各家企业;工业污水处理厂将废水处理后重新输回企业循环使用……

4月5日,《人民日报》第5版刊发题为《探访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零碳生产是如何实现的?》的文章。原文如下:

初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寒气未消,位于这里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是一派火热繁忙景象。光伏、光热、氢能、储能等企业加速生产,蓝色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源源不断地生产绿电,输送到各家企业;工业污水处理厂将废水处理后重新输回企业循环使用……

园区企业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正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化管理、绿色产业链构建等创新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近日,记者走进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探访园区如何实现零碳生产。

园内企业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同时利用循环水,全程碳排放抵消归零

什么是零碳园区?专家介绍,零碳园区是指在一定周期内,通过清洁技术支持、碳回收技术、能源储存交换等方式,对碳排放进行减少、抵消或清除,最终实现碳排放总量在核算周期内“归零”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走进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远景项目,一排排光伏板鳞次栉比,远处的大型风力发电机随风转动。作为最早落地零碳产业园的企业,远景动力鄂尔多斯电池超级工厂一期项目已全部投产,每天可产电池电芯3万颗。

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鄂尔多斯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急需实现绿色转型。“我们当地的风能、太阳能及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零碳应用场景也很多,如新能源重卡、光伏储能产业集群,具备发展零碳产业园的条件。”蒙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建刚介绍。

为此,2021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尝试打造零碳产业园。可园区建设初期,标准编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碳计量等工作都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标准可依。

“我们边摸索边与各方合作推动标准建设,先后参与《零碳产业园建设规范》《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等多项国家、地方标准编制,从规划布局、统计核算、减排路径等方面,为零碳产业园的建设提供统一指导和保障。”徐建刚告诉记者。

2022年3月,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获批建设。2022年4月8日,远景项目一期建成投产。

“我们配套了4万千瓦的风光新能源,为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绿电,剩余部分优先采购绿电指标,同时利用循环水,全程碳排放抵消归零,真正实现零碳生产。”远景鄂尔多斯基地副总经理王尧介绍。

据介绍,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依托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配套建设38.5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实现新能源就地转化,园内企业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

将绿色能源用来生产零碳产品,通过提升技术和工艺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

零碳园区真的没有碳排放吗?专家解释,零碳产业园并不是没有碳排放,而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同时通过提升技术和工艺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

在零碳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及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中控中心,通过大屏幕,可以实时看到上游光伏企业产出的浑浊废水,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以及膜处理等过程,最终产出了清澈的再生水。

“这是目前国内光伏领域最大的工业废水零排项目,由中铁上海局承建,目前日处理废水规模约5万吨。”中铁上海局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党支部书记高伟说,这一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将上游光伏企业的废水,经过处理后重新输回上游光伏企业利用,回用率达到95%。

这个项目基本解决了园区内多家新能源企业工业生产用水需求,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剩余的浓盐水则通过蒸发结晶工艺处理,产出氯化钠、硫酸钠等工业盐,能够二次销售,为光伏废水处理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高伟说。

在园区内的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反射镜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按要求对玻璃原片进行严格检验。

“我们生产的曲面和平面反射镜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绿色发电方式,不需要消耗矿物燃料,更加环保。”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窦怀新告诉记者。

据介绍,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绿电比例达到80%,热力也由绿电加热,92%的用水实现循环利用,剩余则进入工业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最终产出用于绿色产业的产品。

“今年我们将与园区合作,建设一个以光热为支撑、为整个园区提供绿色热能的‘零碳’供能体系。”窦怀新说。

在距离企业15公里的苏布尔嘎镇,当地已有不少牧民用上了该企业研发的小型化民用光热系统。据估算,每户牧民单个采暖期可节省40%的供暖费,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00千克,既减轻了牧民生活负担,也改善了当地空气质量。

近年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不断引进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华景、隆基等10家,形成了集风能、光伏、光热、氢能、储能、新能源重卡等为一体的“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条,将绿色能源用来生产零碳产品,推动零碳工业体系逐渐形成。

2024年,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新能源产值达到200.9亿元,实现翻倍增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

探索制定零碳园区标准,开展绿色产品认证

零碳园区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园区管理、企业生产提出了更为精细、更为全面的环保要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快速发展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面临着不少难点与问题。

“一方面是鄂尔多斯地处西部内陆,吸引发达地区头部企业落地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在绿色电力系统配套、相关标准认定以及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没有先例,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蒙苏经济开发区发展和招商局局长何宏治说。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先行先试,展开探索。

“我们配套打造零碳创造中心、青青客舍、实验转化基地等科技人才服务基地,搭建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研发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使企业能够无缝衔接、就近融入‘风光氢储车’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何宏治说。

在标准制定方面,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先后发布了零碳园区建设多项自治区地方标准。“我们还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制定国家标准《零碳产业园建设导则》,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布,并将在园区内实践检验。”徐建刚介绍。

在绿色产品认证方面,园区于去年8月成立了净零工业环境服务(内蒙古)公司,帮助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绿色低碳产品认证等方面服务。园区还建立了能碳管理平台,目前52家规上企业已接入平台。

“零碳园区建设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构建零碳生态,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兴业富民示范地。以建设绿色电力消纳集中地、绿色制造业集聚地、绿色商品出口贸易集散地为牵引,着力打造零碳产业园升级版,提升绿色转型竞争力。”蒙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崔永平说。

各有关单位/专家:

零碳园区作为“双碳”目标下推动能源低碳转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升级的重要载体,在国家顶层规划、地方省市的积极推动下,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为进一步助推零碳园区高质量发展,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作为中国能源报旗下能源领域产经类智库机构,发起成立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零碳园区专委会(筹),旨在联动各地方政府、园区、产业链企业、行业机构等,搭建零碳园区对接交流合作平台。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零碳园区专委会(筹)主要开展(近)零碳园区相关的课题研究、标准制订、交流研讨、专业培训、产融对接、教育宣传、规划咨询与技术服务等工作。为切实发挥专委会的引领作用,加强本领域企业、专家学者之间的直接有效沟通,推动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共享共促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快速发展,现面向全国招募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零碳园区专委会(筹)发起会员单位、个人会员以及专家库专家,诚邀各企业、园区、协会智库、科研高校等相关单位及个人加入。具体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从事(近)零碳园区相关的园区、产业链企业、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家学者。

二、基本条件

(一)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基本条件

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有加入专委会的意愿,认同并积极参与专委会的工作与活动,从事、支持零碳园区发展的园区、企业、科研机构以及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

(一)专家库专家基本条件

由科技界、产业界、经济界的高层次专家组成,入库专家年龄原则上不超过80岁,具有正高级以上职称,熟悉零碳园区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实践经验丰富,能够认真、公平承接项目咨询或履行项目评审等职责。

三、加入流程

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意向单位、个人、专家可填写申请表格(后附),将签字盖章后的表格及相关证明材料的扫描件一并发送至秘书处审核,邮箱:zgnyb_2009@163.com。

秘书处联系电话:010-65367131

田老师18612052269,韩老师13691034586。

四、会员服务内容

挂靠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依托其资源优势、公信影响力,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零碳园区专委会(筹)深度链接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园区、企业、院士专家、金融机构等,持续开展产业研究、标准制定、行业报告、企业战略、项目规划等专业化咨询服务,并组织开展碳中和/零碳园区认证、典型案例评选、媒体传播以及会议研讨等增值服务,深入打通零碳园区全产业生态链条。

(一)技术应用及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以专家资源为依托,以科技服务为纽带,建立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融合配置,搭建供需服务平台,缩短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市场的周期,加速技术市场化进程。

(二)培训咨询服务:为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提供零碳园区建设专业培训、指导,包括政策解读、技术应用、管理经验、知识产权等方面,开展零碳园区技术、战略、市场以及专业化咨询服务,综合提升技术、管理、市场竞争力。

(三)标准与报告编撰:(参)编写零碳园区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技术规范等行业、团体、国家标准,推动产品认证、质量检测等体系的建立完善,填补园区低碳建设领域相关标准空白;组织编写、审定零碳园区行业发展报告,系统梳理园区建设相关政策、技术应用、标准专利、融资等。

(四)碳资产管理:联合开发园区碳资产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碳监测与计量、多维度碳足迹分析与评估、综合性碳资产管理、个性化碳账户与减排服务,精准化、规范化管理园区碳排放资产。

(五)园区规划设计评定:围绕零碳智造等特征,从顶层设计、能源利用与减排规划、数字化技术应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同与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建设等方面制定整体、可行、有效的设计评定方案。

(六)品牌案例推广:面向全国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典型案例征集,如园区规划、能源管理、绿色建筑、交通物流、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典型实践,组织专家评审,选树优秀案例并推广传播。

(七)商务考察交流:举办(国内外)典型零碳园区项目实地考察观摩,赴零碳园区典范企业走访调研,了解投资环境、市场需求、创新模式,连接政企、衔接内外、对接供需,为企业拓展合作商机。

(八)政策宣贯:深化政策理解,赋能行业发展,宣贯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搭建政府与企业间桥梁,向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出零碳园区(产业)发展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点击下方文字下载申报表

1、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零碳园区专委会(筹)单位会员申请表

2、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零碳园区专委会(筹)个人会员申请表

3、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零碳园区专委会(筹)专家库专家申请表

相关申报链接

1.“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零碳园区建设标准先行

3.零碳园区起飞!Tan路中和:零碳园区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来源:中国能源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