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5日,中华孝道文化基金工作委员会运营部主任焦点,中华孝道文化基金工作委员会银发办常务主任马天罡,孝道文化传播大使张利女士,永寿县槐花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旱塬手工自磨面粉创始人王文战等一行来到中国军旅书画家联谊会军旅书画工作委员会陕西分院,专程参观学
4月5日,中华孝道文化基金工作委员会运营部主任焦点,中华孝道文化基金工作委员会银发办常务主任马天罡,孝道文化传播大使张利女士,永寿县槐花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旱塬手工自磨面粉创始人王文战等一行来到中国军旅书画家联谊会军旅书画工作委员会陕西分院,专程参观学习民间雕塑家杨宝荣老师的新时代孝道文化作品-《羔羊跪乳》,受到了军旅陕西分院周养辉院长以及其他领导人的热情接待。杨宝荣老师对于如何创作《羔羊跪乳》的前因后果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于此作品在当下形势,当前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和教育意义做了解读。
“羔羊跪乳”出自中国古代蒙学经典《增广贤文》,原文为: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字面意思是:小羊跪着吃母乳以感念母恩,乌鸦长大后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鸦。
这一典故通过动物本能行为,象征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反哺之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核心意象之一。
据杨宝荣老师介绍,这件《羔羊跪乳》塑形作品从选用钢筋、铁丝、焊条、石膏、水泥、羊毛、尼龙袋子、玻璃酒瓶等环保材料,经过草图绘制、材料选择、固定架子、铁丝缠绕、焊接、填充、上水泥、刮腻子、打磨、上色、表面处理、粘贴羊毛等复杂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采用传统的泥塑、木雕等工艺,结合现代的材料和技术进行创新创作。其塑形质地温润细腻。杨老师一双匠心巧手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母羊慈爱、小羊虔诚的神态,毛发根根分明,眼神灵动传情,仿佛能感受到它们之间流淌的脉脉温情。
杨宝荣自小喜欢画画,青年时期在乾县工美厂从事工艺美术工作,后来重拾画笔,现主攻山水画,其艺术功底和经验为创作羔羊跪乳铁艺塑形提供了深厚的艺术功底。据杨宝荣老师介绍,他从小受传统文化熏陶,对孝道故事尤为钟情。这次受乾州唐秦韵艺术馆委托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军旅书画工作委员会陕西分院塑形《羔羊跪乳》作品,就是要传递中华民族弘扬孝道文化。他希望通过塑形这一作品,希望让更多人能够铭记这一传统美德。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他环保角度采用废旧物品的再次利用,深入研究羊的形态习性,历经几十天反复精雕细琢,才成就了这两组佳作。
该作品一经完成,便在当地书画艺术院馆展览中脱颖而出,吸引众多文化艺术爱好者慕名前来欣赏。不少老一辈的书画艺术家带着自己的小朋友,借此机会讲述孝道故事,传承传统美德。一位正在欣赏的老人感慨:“看到这件作品,内心被深深触动,传统技艺与文化内涵完美融合,太震撼了。”
杨宝荣老师的指尖塑形《羔羊跪乳》不仅是一件艺术珍品,更是体现传统文化传承的见证。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它如同一股清泉,唤起人们对传统美德的重视,让孝道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羔羊跪乳》组合塑形背后的赋予的文化意义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象征,它寓意感恩父母、尊老敬老。《羔羊跪乳》是中国传统孝道的代表,将其作为铁艺塑形主题,既能体现感恩、孝道等传统文化内涵,也具有教育公众、传播孝道理念的作用。这种塑形常用于园林景观、商业广场等场所,既体现文化内涵,又具有装饰性。
据了解,杨宝荣老师现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西咸新区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是乾州唐秦韵艺术馆的山水画画师和工艺美术师,他擅长水粉、装饰画、雕塑艺术领域等。他的国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县艺术展并获奖,作品被省内外书画界友人收藏,得到了文化艺术爱好者的认可和点赞。
看着《羔羊跪乳》塑形,杨宝荣老师露出的笑意表示,在艺术追求和创作的路上,他将继续秉承初心,在艺术追求和创作的路上,继续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羔羊跪乳”作为中国传统孝道的文化符号,既承载了古人对伦理秩序的朴素认知,也在现代语境下引发对孝道本质的再次思考。它提醒人们:孝不仅是本能,更应是基于爱与尊重的自觉行动。(焦点)
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