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棒落下,郑州能顶得住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7 21:36 4

摘要:数据显示,2024 年郑州外贸进出口总值达 5565.8 亿元,占河南省外贸总额的 67.9%,其中对美出口占比约 18%。这意味着,每 100 元郑州外贸收入中,就有 18 元可能因关税政策面临风险。

当 34% 的关税大棒砸向中国时,郑州这座拥有 1260 万人口的中部城市,正经历一场全球产业链的 “压力测试”。

作为全国第五大航空枢纽、中欧班列核心节点城市,郑州的外贸表现直接牵动着中国内陆开放的神经。

数据显示,2024 年郑州外贸进出口总值达 5565.8 亿元,占河南省外贸总额的 67.9%,其中对美出口占比约 18%。这意味着,每 100 元郑州外贸收入中,就有 18 元可能因关税政策面临风险。

我们先看看,川普这一次关税大棒背后逻辑是什么?

川普的关税政策堪称当代最魔幻现实主义的经济实验——试图通过关税大棒,让美国制造业像哈利波特里的巧克力蛙一样原地复活。

按照他的剧本,加税→保护制造业→工人涨工资→老婆不用上班→美国家庭幸福美满→经济自动修复,这套逻辑听起来比"喝消毒水治新冠"还要玄幻。

事实我们都懂,这套民粹经济学除了能够哄老百姓开心,对美国制造业的回流没有半毛作用。别说美国制造业回不去了,郑州,还有整个中国制造业对就业的占比都在降低。

拿郑州所依赖的富士康为例,2023年产值增长1.4%,但员工数量从高峰期的30万人降至2023年的约7万-15万人,整个制造业行业都在被自动化取代。

即使富士康回到美国,也不可能让美国“再次伟大”,这是整个产业的规律。美国制造业在 20 世纪 20 年代对经济增长占比大约 30%,随后下降,六七十年代稍有反弹,2019 年岗位占比仅 8.5%。且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其对经济增长贡献近乎为零。

川普玩的这套民粹经济学是一种侧重于短期内迎合选民情绪,而非长期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政策倾向。

民粹经济学通常表现为追求政策的情绪价值和零和思维,即认为经济活动总是有赢有输,而不相信双赢的可能性。

川普的政策,包括提高关税和推动制造业回流,旨在短期内提升选民的情绪和支持率,即使这些政策可能对美国的长期经济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特朗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关税措施,尤其是针对中国的高额关税,声称这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机会。然而,这些政策实际上并没有显著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导致了美国百姓和企业面临更高的成本。

我们都知道,关税并不是由国外企业支付,而是由美国的进口商承担,进而转嫁给消费者。

眼下全美正上演荒诞的"末日囤货":纽约客为抢最后一台中国电视差点打起来,旧金山主妇把Costco的卫生纸垒成碉堡,连亿万富翁库班都呼吁粉丝"从牙膏到肥皂能囤尽囤",美国每位中产每年要多掏2100美元为关税买单。

这也意味着美国民众在购买商品时支付了更高的价格,而这种做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

道理我们虽然都懂,但懂王就是靠撩拨民众情绪上位的,想让他戒掉这个老毛病是很难的,毕竟牛都已经吹出去了,想反悔根本来不及了。

所以从长期来看,川普这套民粹经济学肯定玩不转,但是短期内确实对郑州对外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富士康。

川普对电子产品的关税税率从3%骤增至54%,直接冲击富士康等企业的代工利润。以一部iPhone为例,关税成本增加约15美元,导致美国客户要求降价或转移订单至印度、越南。2025年一季度,富士康郑州园区出口额同比下滑22%,部分生产线被迫缩减用工规模,预计全年产能利用率将降至75%以下。

其次是汽车制造业,宇通客车对美出口的电动巴士面临34%的叠加关税,其美国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2%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5%。同时,美国进口的汽车芯片(占郑州汽车供应链的40%)因中方反制关税上涨15%,导致本地车企转向日韩供应商,采购成本增加8%-10%。

还有铝加工产业,郑州铝板带材此前通过越南转口规避关税,但特朗普对越南加征46%关税后,此类路径失效。2025年3月,巩义市铝加工企业出口订单量同比下降35%,部分中小型企业因库存积压被迫停工。

当然受到冲击最严重的或许是食品加工行业,郑州食品加工行业利润薄弱,中国对美大豆加征15%关税后,郑州本地粮油企业比如思念食品等,转向巴西采购,原料成本上涨12%,无形当中会降低产品竞争力。

除了对产业直接影响以外,郑州的航空货运量、跨境电商都将受到巨大冲击。

根据 various sources的数据,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25年一季度国际货运量同比减少18%,其中电子产品空运占比从65%降至52%。部分物流企业转向中欧班列(郑州),但铁路运输时效性限制导致高附加值订单流失。

郑州贸易核心区对美跨境包裹量下降30%,中小电商因关税导致的商品价格优势丧失,转向东南亚市场。速卖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郑州卖家对东盟出口额增长42%,但对美订单退货率上升至15%。

面对对重重危机,既是劫难也是机会。拿富士康为例,郑州基地保留高附加值工序,将整机组装环节向越南转移,同时在墨西哥建立备胎工厂。这种"鸡蛋分篮"策略既规避了关税冲击,又守住了核心竞争力——郑州周边237家核心供应商形成的"50公里产业结界",其配套密度比东京湾区还高30%。

更绝的是郑州航空港区推出的"关税防火墙计划",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零部件原产地动态溯源,将美国关税清单内的商品智能分流转口,成功为73%的出口商品戴上"防弹衣"。

同时郑州的半导体产业链则上演了"逆袭大戏"。美国芯片封锁反而激活了郑州的"技术狂飙",长江存储郑州基地3D NAND闪存良品率突破92%,硬生生把市占率从3%拉到12%。更让硅谷焦虑的是,中芯国际与郑州大学联合研发的"光子芯片封装技术",直接把芯片发热量降低47%,这项黑科技让郑州在半导体赛道弯道超车。

同时郑州的食品加工行业也在积极突围,思念食品的"全球原料拼盘"策略堪称魔幻:用俄罗斯小麦混合河南本土荞麦,开发出低GI指数水饺;双汇的"区块链养猪2.0"系统,通过芝加哥期货市场对冲68%的饲料成本波动,让美国玉米涨价变成了数字游戏。这种"土洋结合"的智慧,使郑州速冻食品出口逆势增长23%。

郑州的跨境也没有坐以待毙,搞出了"跨境数字原产地认证"这种骚操作。企业上传生产数据至区块链平台,AI自动比对RCEP规则生成原产地证明,把原本7天的流程压缩到2小时。这项创新让宇通客车出口东盟的关税优惠兑现率从37%飙到89%,直接催生了一个500亿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集群。

郑州也在积极搭建"关税压力测试中心",能模拟各国3000多种关税场景,为企业定制"抗压方案"。测试显示,通过调整产品碳足迹和增加本土化率,83%的郑州企业能把美国关税影响控制在5%以内。

郑州的破局之路,折射出全球化时代产业链重构的底层逻辑 —— 零和博弈的关税大棒终将失效,而根植于本土的创新生态与柔性供应链,才是抵御风险的核心壁垒。当美国民众为关税买单陷入焦虑时,郑州正用技术迭代与制度创新,将压力转化为产业升级的跳板,为全球产业链 “抗压测试” 提交了一份充满韧性的中国答卷。

来源:高广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