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季姆·苏哈列夫斯基的故事:改变无人机在战争中角色的指挥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7 23:37 1

摘要:瓦季姆·苏哈列夫斯基是一名军官,他改变了乌克兰战争的作战方式。2024年6月,他领导了新成立的无人系统部队,将无人机变成了前线的关键武器。他是如何从一名伞兵成长为未来军队的指挥官的呢?

RBC-乌克兰,2025年4月7日

作者:娜杰日达·斯克莱连科

瓦季姆·苏哈列夫斯基是一名军官,他改变了乌克兰战争的作战方式。2024年6月,他领导了新成立的无人系统部队,将无人机变成了前线的关键武器。他是如何从一名伞兵成长为未来军队的指挥官的呢?

“我们改变了战争规则。” 拥有 “獾” 这一绰号的瓦季姆·苏哈列夫斯基上校的这句话,并非是对乌克兰军队中某种现象后果的评价,而是对一项成功完成任务的肯定。“獾” 是众多指挥官之一,他制定、实施并在战斗中检验自己的规则。

2024年,他成为了无人系统部队的首任指挥官,这是乌克兰武装部队中一种全新的部队类型,在世界上没有类似的先例。这个部队架构使得对俄罗斯领土深处的空军基地、武器库、核电站和其他目标进行数十次精确打击成为可能并得以实施。

在每一次这样的行动背后,远不止是一架高效的无人机这么简单。其背后是一个系统、一种理念、一个团队,以及一个承担起构建这一切责任的人。

技术作为武器和战略

最新版本的历史教科书,甚至是军事方面的教科书,在关于战争的知识获取方面已经过时。对于炮兵来说,如今机动性比火力更重要,空军的主导地位已成为过去,而最具成效的精确武器则变成了无人机。军备竞赛围绕着电子战展开,对于新兵来说,焊接电子设备的技能与挖掘战壕和清洁武器同样重要。

瓦季姆·苏哈列夫斯基是最早一批透过无人机复杂的技术和高昂的成本,看到其潜力的人之一。甚至可以说,他看到了一种新的战争逻辑。在他的理解中,战争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需要重新编程。在与俄罗斯对抗的情况下,没有时间等待官方的 “编程语言”(即规则和规定),所以他开始自己制定规则。

苏哈列夫斯基强调:“无人机不仅仅是一种设备。它是一种不对称的工具。它能让较弱的一方打击较强的一方,而且能在强者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打击。

战争的第一枪

瓦季姆·苏哈列夫斯基出生于外喀尔巴阡州的别列戈沃。他曾在伞兵部队服役,在利沃夫陆军学院学习,并参与了伊拉克的维和任务。但他真正的人生传记始于2014年4月13日。

当斯拉维扬斯克出现了 “小绿人”(指未佩戴标识的武装人员),而乌克兰军队还在犹豫不决时,苏哈列夫斯基没有犹豫。他下达的开火命令成为了乌克兰武装部队在这场已经持续了11年的战争中与俄罗斯军队的首次战斗接触,而且这直接违反了上级的命令。如今,他被称为改变了历史进程的人。

2016年,苏哈列夫斯基领导了第503海军陆战队营,当时该营拥有所需的一切,唯独缺少最重要的东西:战斗力。在他的领导下,经过两年时间,这个营成为了模范营。

伞兵在奔跑时才是在休息。” “獾” 这样告诉他的新战士们。他还传播着自己独特的信条,这是唯一被证明对俄罗斯恐怖组织有效的信条:“看到敌人,就开枪。

2022年大规模入侵开始后,瓦季姆·苏哈列夫斯基被任命为以雅科夫·甘德祖克命名的第59摩托化步兵旅的指挥官。该旅当时状况不佳,疲惫、资源耗尽、组织混乱以及在遭受首批损失后的心理冷漠,对部队来说几乎比装备短缺更为沉重的负担。

苏哈列夫斯基解释说:“这个旅不需要激励口号。它需要的是恢复控制、节奏和纪律。最重要的是,要恢复对自身力量的尊重。

因此,他在新岗位上的首要决策并非关乎战斗行动,而是建立日常规范。明确的作息时间表、新的值班制度、轮班安排、与战士们的个别谈话、取消 “繁文缛节” 并将重点重新放回战斗训练上,这些举措给许多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良好结果。

苏哈列夫斯基不仅仅是整顿了秩序,他还改变了指挥风格。这个旅变得高效起来,因为每个战士的贡献都得到了应有的评价,而指挥官的贡献也显而易见。苏哈列夫斯基从训练到轮换到前线的每一个阶段都与他的部下在一起。

苏哈列夫斯基说:“指挥官不仅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种信任。如果没人听你的,你就不是指挥官。如果他们在阵地上等你,那就说明你在那里是被需要的。”

2022年11月14日,正是在苏哈列夫斯基指挥下的第59旅的战士们进入了解放后的赫尔松。这证明了这支部队已转变为一支可靠的战斗单位,有能力完成最艰巨的任务。

无人系统部队:如何打造未来军队

2023年,战争显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无人机从用于校正炮兵火力的工具,变成了前线战斗中至关重要的武器。而到了2024年,乌克兰成功地用无人机攻击了俄罗斯境内深处的战略目标,破坏了其后勤补给,摧毁了仓库、空军基地和核电站。但仍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一个集中化的机制来对这些行动进行标准化、规划、保障和管理。简单来说,就是缺乏明确的战略指导。

2024年6月,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签署了一项法令,成立了一种全新的部队——无人系统部队(СБС)。这在乌克兰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首次为无人军事装备赋予了官方确定的应用方式、地位、指挥结构以及独特的任务。

当瓦季姆·苏哈列夫斯基被邀请到总统办公室时,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事情,也许是国家授予的荣誉,也许是解决一个早就该解决的社会问题。

苏哈列夫斯基回忆道:“我以为他们会说:‘这是给你的勋章。’ 但他们却说:‘你来领导一支还不存在的部队。’ 我只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开始?’”

他被赋予了从零开始组建一支新军事力量的任务。没有先前的范例可循,没有现成的结构,北约或以色列也没有类似的先例。然而目标很明确:创建一个系统,使乌克兰在技术上强大起来,让敌人难以预测。

“獾” 成功完成了这项任务。在无人系统部队成立后的头九个月里,那些在大规模入侵前听起来像是天真的未来主义设想的事情,如今已成为日常的战斗实践。

小型装备的巨大影响力

瓦季姆·苏哈列夫斯基强调:“以前,无人机被视为辅助工具。是一种可以在部队层面使用的东西,比如用于侦察或对单个目标进行打击。但现在,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军种。它不再是提供支持,而是执行战略任务。”

无人机的使用已不再是传统军队的附属应用,而是成为了现代战争逻辑的基础。以前被视为 “空中之眼” 或仅仅是可控炸弹的无人机,如今已成为一种能够在最远两千公里外发动攻击、干扰敌人后勤、打乱其后方深处的节奏并使作战计划瘫痪的工具。这是一种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的方式应对那些成本高数百倍、需要专业人员培训、额外掩护和专业维护的系统的手段。

苏哈列夫斯基指出:以前敌人是为应对攻击做准备,而如今敌人不得不为未知情况做准备。防空系统不再能遏制威胁,而只是对威胁做出反应,而且常常是无组织且低效的。

俄罗斯军队被迫放弃原有的防御计划,在乌克兰无人机施压的地方重新构建防御。甚至曾经试图控制南部地区的黑海舰队,如今不仅要躲避导弹,还要躲避无人艇,只能躲在港口里。

无人系统部队指挥官总结道:“我们不仅仅是削弱了敌人的影响力,我们还改变了这场战争的支点本身。”

空中、海上、自主性

无人系统部队正在进一步发展,研发地面自主平台,这些平台能够自行发现目标、避开障碍物并实施打击,同时还在发展海上系统,这些系统携带重型武器,并且在没有人员指挥的情况下能够像完整的舰队一样行动。

2025年,指挥官继续推动无人系统部队的发展,发起创建第9无人系统旅——这是一支独立的打击部队,旨在成为一种能够对敌人后方深处目标施加压力的机动且高精度的工具。这不仅仅是部队结构的扩展,更是向在无人战争中构建一支完整 “打击拳头” 的转变。

据苏哈列夫斯基说,在未来的任何一场大规模战争中,一个无人机群将与另一个无人机群作战,而人类将只是观察并进行校正。

他说:“我们证明了,一个没有海军的国家可以摧毁一支舰队,一个几乎没有空军的国家可以瘫痪空军基地。而且无人机不仅仅是一种武器,它是一种新的安全货币。”

这种表述并非毫无意义。无人机及其各种类型,已从军人手中的技术工具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因素、一种威慑手段和战略层面的杠杆。它们的影响力已不再以爆炸物的千克数来衡量,而是以地缘政治后果来衡量。

如今,乌克兰无人机部队所采用的实战经验,已引起北约国家、以色列、日本及其他正系统反思现代战争本质的国家军事分析家们的关注。

他们把乌克兰的经验当作实用解决方案的来源进行研究,内容从蜂群无人机战术,到基于数据、速度和非对称性的作战思维。乌克兰的战场是主要的军事实验室,当前,21世纪部队作战运用的理论正在这里接受检验。

战争仍在继续——每天都在进行,形势复杂且变化多端。目前没人能说清这场战争还会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但现在已经很明显:乌克兰的无人机部队所代表的意义,远不止是乌克兰军队适应前线现实的成果。这更像是一股能够将这些现实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改变的力量。

如今在乌克兰的指挥部、车间、部队和实验室中诞生的成果,明天将成为北约指挥部军事教学课程的主题。而这一经验背后,不仅有指挥官的名字,更有着一代完成了看似不可能之事且完成得很出色的人的集体印记。因为无人机技术领域的创新并非为了装点门面。这些创新是为了生存。为了在这场较量中不被淘汰,跟上节奏,在兵力较少的情况下实现质量上的优势,进而赢得胜利。

来源:吴大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