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养蛊游戏: 为什么你越努力学AI,越会被AI替代?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8 00:15 6

摘要:"学3个月Prompt工程,工资没涨,公司却用我调试的AI模板裁了半个部门” ——某互联网员工的匿名吐槽

"学3个月Prompt工程,工资没涨,公司却用我调试的AI模板裁了半个部门” ——某互联网员工的匿名吐槽

你有没有发现这种诡异现象:

- 朋友圈晒AI绘画/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但靠AI赚钱的永远是同一批人?

- 你熬夜优化的ChatGPT指令,转头就被同事套进自动化流程升职了?

- 当你在纠结关键词权重时,有人已经用AI+爬虫批量注册了20个蓝海账号?

这不是学不学的问题,而是学什么的生存策略问题。

---

你以为自己是”用户”,其实只是AI的”饲料”

每次你给ChatGPT打上”这段回答不够专业”的标记

—— OpenAI的服务器就默默记下:”人类偏好学术化表达,概率+0.03%”

每次你为Midjourney反复调试关键词组合

—— Stability AI的算法就学会:”星空+赛博朋克+暗黑=高点赞,权重上调”

-

更荒诞的是:

- 你贡献的数据训练出的AI,正在取代你的岗位

- 你优化的提示词模板,正在被封装成SaaS工具卖给你的老板

- 而你获得的”报酬”,却只是朋友圈几个点赞

-

据2024年MIT研究:普通用户对AI模型的”隐性训练贡献”价值约$120/年,但90%人从未意识到自己正在”无偿打工”

---

AI用户的三层金字塔:你在哪一层?

底层:工具卷王

症状:收藏100G教程,能写诗能画图能做PPT

底层用户的结局只能是成为”AI流水线”最易替代的环节

-

中层:系统黑客

典型操作:

- 把ChatGPT接进飞书,3天跑通全员AI周报系统

- 用AI+Excel自动化生成100份竞品分析,抢下季度预算

中层用户的本质是把AI变成”业务杠杆”

-

顶层:规则设计者

经典案例:

- 某跨境卖家训练AI抓取TikTok爆款,自动生成”变异版”上新

- 国内头部MCN用AI克隆主播声纹,1人运营20个”数字人”账号

顶层用户的核心是让AI成为”生产资料”而非”工具”

-

你目前处于哪一层?

A. 刚学会用AI写邮件

B. 已经用AI优化至少一个完整业务流程

C. 正在搭建自己的AI自动化系统

---

破局策略:从”打工人”到”操盘手”的3个跳跃

第一跃:拒绝”技能虚荣”

- 停止炫耀”我能让AI画出更细腻的手”

- 转为思考:”如何让AI批量产出80分可商用素材”

-

第二跃:寻找”人机缝合点”

举例:

- 设计师:用AI生成100版LOGO初稿,自己只做最终微调

- 程序员:让AI写基础代码,自己专注架构设计和客户沟通

-

第三跃:抢占”数据节点”

此为普通人最快上手的路径:

- 用AI抓取某细分领域数据(如小红书爆文标题)

- 训练专属风格模型(如”高转化母婴文案生成器”)

- 封装成轻量工具/服务出售

-

未来最稀缺的不是”会用AI的人”,而是”能定义AI任务的人”

---

"第一批被AI淘汰的人,恰恰是最早学会AI的人"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行业+AI使用阶段,我会抽3个典型案例做深度分析:

- 如果你是”工具卷王”,告诉你如何跳到下一层

- 如果你是”系统黑客”,分享可复用的变现路径

来源:文化小探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