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甩锅中国,一句话得罪14亿人,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出身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8 00:17 5

摘要:毕竟,以《乡下人的悲歌》起家的万斯,一出道就被各路金主青睐,30多岁就从事金融工作,2022年,在各路大佬的支持下,一步登天当上了参议员,这在美国比较少见。

作为美国副总统,万斯的存在感要比历届的美国副总统强烈得多。

他年纪轻,才41岁,口才好,善于演讲,有很强的现场情绪感染力,在这方面和特朗普有的一拼。

他目前是共和党内颇具潜力的新一代政治明星,有望参加2028年的总统大选。

他善于从细微处,包装自己的想法,用大白话加上情绪感染,让枯燥的政治动员变成明星脱口秀。

这就是从底层上来的好处之一,就是知道底层的民众需要什么,需要听到什么。

毕竟,以《乡下人的悲歌》起家的万斯,一出道就被各路金主青睐,30多岁就从事金融工作,2022年,在各路大佬的支持下,一步登天当上了参议员,这在美国比较少见。

随后,他继续追随特朗普参加2024年大选,最终晋级为副总统,除了总统,他在美国的政治圈也算是火箭式地直接登顶了。

按道理,副总统就是是个备胎,往届美国政府,其实副总统都没什么存在感,大家也就当你是个备胎。

不过,只要是特朗普领导的地方,那就充满了各路擅长表现的活宝,比如万斯,比如鲁比奥。

2月底,小泽和懂王的争吵,万斯在里面起到了明显的推波助澜的工作,那种表演欲和表现欲都写在了脸上,反倒是旁边的鲁比奥瘫坐在椅子上,面如死灰。

目前他正是积累羽翼和实力的时候,在懂王的庇护下成长,但又要在懂王之下,打造一个全新的个人IP。

所以,他有时候也像个政治网红一样,会经常抛出一些吸引眼球的观点。

比如这次,他用“中国乡巴佬”,成功地就吸引了舆论的火力。

这网红政治啊,不怕被人骂,就怕没人关注,所以有时需要语不惊人死不休。

近日,万斯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探讨全球化的问题时,他直接把美国包装成了受害者。

而造成美国巨额债务痛苦的,是中国的“乡巴佬”。

他说,“我认为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退一步并扪心自问,全球化的经济给美国带来了什么?从根本上说,它基于两个原则。背负巨额债务,来购买其他国家为我们制造的东西”。他补充称,“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我们向中国乡巴佬借钱,来购买中国乡巴佬制造的东西”。

他这些话,不仅让美国网友直呼“愚不可及”,更让国际社会再次见识了某些美国政客的傲慢与脱节。

在这次采访中,他试图为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政策辩护,强调“美国背负债务购买外国商品”的困境。

但话锋一转,他将矛头直指中国,用“乡巴佬”(peasant)一词贬低中国民众,试图将经济问题简化为一场“文明优劣”的嘲讽。

这种修辞手法,像极了19世纪殖民者打量“未开化土地”时的轻蔑眼神,只不过2025年的观众早已不再买账。

"乡巴佬"(redneck)这个,原本是用来讽刺美国南方白人的贬义词,带有强烈的阶级和地域歧视意味。万斯作为俄亥俄州出身的政客,不可能不知道这个词的敏感性。

对于美国如今的境地,他给出的答案充满了傲慢和无知——美国成了受害者,而罪魁祸首竟是“中国乡巴佬”。

可是他忘了,美国人民早已“睁眼看世界”,在普通美国民众的认知里,中国早已不是稻田里插秧的刻板印象

在相关新闻评论区,很多美国网友建议他去“中国看一看”。

还有个网友评论说:他所谓的“‘中国乡巴佬’正享受着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动汽车,他们生活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犯罪率很低,他们拥有更实惠、更好的医疗保健、更便宜的食品杂货”。

而美国呢?

一边是万斯抱怨“向中国借钱”,另一边却是美国消费者为中国制造的平价商品省下真金白银。

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做派,连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建议万斯先去中国超市看看物价,再回来讨论谁才是乡巴佬。

事件发酵后,社交媒体成了大型讽刺现场。

有网友搬出数据打脸:您说的乡巴佬国家,专利申请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SpaceX的火箭用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苹果70%的供应链依赖中国工厂——到底谁在给谁打工?

更有人调侃:建议万斯副总统开通抖音国际版,看看中国年轻人怎么用5G直播卖货,说不定能治好他的中世纪思维。

更讽刺的是,这位副总统本人出身俄亥俄州铁锈带的贫困家庭,靠着助学贷款完成耶鲁法学院学业。

他曾自诩“理解底层疾苦”,如今却用“乡巴佬”贬低另一个国家的劳动者。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表演,让人不禁想问:当万斯看着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时,是否想起了家乡那些同样挣扎过的同胞?

万斯可能忘了,他口中的“乡巴佬”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展出成熟的官僚制度,而同时期他们的老祖宗欧洲人还停留在部落社会。

当他嘲笑中国“借钱”时,却主动选择性忽略了美元霸权如何通过债务收割全球——毕竟,中国持有的美债仅占美国总债务的7%,而美联储自己才是美债最大持有者。

万斯的“乡巴佬”言论,像一面扭曲的镜子,照出了某些美国精英的焦虑。

他们无法接受一个不再由西方绝对主导的世界,于是用语言暴力掩饰战略被动。

但历史早已证明,真正的“乡巴佬”从不是某个民族,而是那些固守偏见、拒绝睁眼看世界的人

来源:远方风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