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媒体用非正式名称代指一些国家的一点看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2-17 20:42 9

摘要:自媒体使用非正式代称指代国家的现象,确实折射出网络传播环境下语言表达的多元性与边界模糊问题。这一现象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自媒体使用非正式代称指代国家的现象,确实折射出网络传播环境下语言表达的多元性与边界模糊问题。这一现象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传播伦理与媒体责任

网络代称的产生源于传播者对流量逻辑的迎合,但专业媒体从业者应恪守《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平等尊重原则。对主权国家称谓的娱乐化处理,可能消解国际交往的严肃性,长期来看会弱化公众对国际事务的理性认知。日本共同社对非官方代称的审慎使用规范值得借鉴,其编辑准则明确规定涉及国名时必须使用正式称谓。

二、文化符号的认知偏差

"熊猫""枫叶"等具象化代称虽具传播便利性,实则构成认知陷阱。加拿大驻华大使馆2021年民调显示,73%中国受访者对加印象集中于枫糖浆与冰球,而对其科技创新认知不足5%。符号化传播导致公众对复杂国情的扁平化理解,不利于培养全球化时代的深度国际视野。

三、国际传播的潜在风险

非正式代称在跨文化传播中易引发误解。土耳其政府曾就某国媒体使用"新月之国"代称提出外交抗议,认为该表述隐含宗教暗示。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自媒体非规范用语在外网被曲解的概率是官方表述的5.2倍,可能成为国际舆论战的切入点。

四、代际认知的差异影响

青少年群体中,68%首次接触国名代称来自短视频平台(中国社科院2022年数据)。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在正式场合出现表述失范。日本文部科学省已在学校教材中增设"网络用语辨识"单元,值得教育部门关注。

规范建议:

1. 建立自媒体国际报道用语指南,明确禁用非官方代称

2. 平台方开发国名表述智能监测系统,对非常规表述进行风险提示

3. 将国际礼仪教育纳入网络主播资格认证体系

4. 主流媒体开设"国际传播规范"公开课,提升从业者专业素养。

解决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平衡传播创新与专业规范的辩证关系。唯有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才能实现网络表达活力与国际交往规范的有机统一。

来源:光影风景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