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社会工作这一年:红色热土上的治理新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8 12:07 4

摘要:4月3日,遵义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牌匾上落下一缕晨光。这座以红色为底色的城市,又一次在基层治理的答卷上写下注脚——成立一周年的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学习开智、调研开路、实干开局”的奋进姿态,织密了一张覆盖万千群众的“民生网”。

4月3日,遵义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牌匾上落下一缕晨光。这座以红色为底色的城市,又一次在基层治理的答卷上写下注脚——成立一周年的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学习开智、调研开路、实干开局”的奋进姿态,织密了一张覆盖万千群众的“民生网”。

红色引擎:从“城市过客”到“治理主角”

深夜的红花岗区街头,外卖员小张结束最后一单后,熟门熟路地来到“红城驿站”。微波炉热饭、充电桩续电、医药箱里的创可贴,让这个24小时亮灯的小屋成了他和同行们的“加油站”。这样的“15分钟暖新服务圈”,正是遵义市委社会工作部破解新就业群体“组织散、归属弱”难题的缩影。

这一年,遵义创新实施“四新工程”,在快递站点、网约车平台建立38个流动党员党支部,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行动,让3.3万名像小张这样的“城市过客”变身“治理主角”。

在播州区,快递小哥化身“快乐帮”志愿者,工作间隙帮助居民解决难题;在红花岗区,网约车司机参与社区巡逻守护平安。这些流动的“红色细胞”,让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愈发鲜活。仁怀市成为中央社会工作部行业协会商会基层联系点,仁怀市酒业协会、市物业协会成为省委社会工作部基层联系点,“党建+行业”的遵义模式初露锋芒。

减负赋能:摘掉牌子更要卸下担子

“过去墙上挂满牌子,心里压着担子。”当红花岗区南关街道镇隆村党委书记王光志取下“某服务站”的挂牌时,围观的村民鼓起掌来。遵义这场“减牌行动”累计清理121类、2136块冗余挂牌,村级事务清单“瘦身”至5目录2清单,为基层卸下重担。

改革背后是市级层面的强力推动,市委主要领导2次专题调研基层治理,部署“强双基”工程;市县协调机制全年召开2次全体会议,培训基层干部1.3万人次。建立的12个基层联系观察点中,红花岗区龙江村获选为中央社会工作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如今,基层干部从“挂牌应付”转向“实干解题”——正安县AI智慧平台两小时修复故障路灯,余庆县“数智门牌”让七旬老人扫码办医保,正是治理效能跃升的缩影。而桐梓县“街长制”、绥阳县“网格基金”等创新模式,更以“绣花功夫”推动治理精细化。

民心所向:金钥匙打开千把锁

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的深水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年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开展了30余次专题调研,形成6篇高质量报告;“线上+线下”双轮驱动,117期微信公众号与18期专刊同频共振,让民生诉求直达决策层,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治理效能。

凤冈县“民声总台”构建起全天候诉求响应机制,赤水市“乡帮会”搭建起乡贤能人议事平台,直击基层治理痛点。数据显示,这两个平台全年累计搜集群众建议3100余条,这些凝聚着群众智慧的“金点子”,正不断被转化为解民忧、暖民心的“金钥匙”,为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贡献着力量。

同样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治理智慧,在志愿服务领域也在绽放异彩。南白中学“绿能”项目将环保课堂开进社区;赤水“茶馆嗑子匠”用方言俚语宣讲政策;桐梓“童子童谣”让非遗传承融入文明实践;绥阳县“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机制,赤水市“青果果”项目则源自留守家庭的实际需求。这些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志愿项目的落地,都是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破题”的生动注脚。

风起黔北:新时代的红色答卷

90余篇省级报道、30余篇央媒聚焦、中社部主管《社区》杂志“遵义专篇”的深度剖析,见证着社会治理的遵义经验。正如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付胜奎所言:“我们以30余次专题调研丈量民情,用30余项工作制度夯实根基,让红色基因在社会治理中焕发新活力。”

风好正是扬帆时。站在新的起点,遵义市委社会工作部正以“党建红”引领“治理优”,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黔北实践中,为推动新时代遵义社会工作破浪前行、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

通讯员 谢捷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刘振梁

三审 唐正平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