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兴元,男, 汉族,60岁,盐亭县巨龙镇人,现为巨龙镇两岔河社区村医。自1983年投身乡村医疗卫生事业至今,数十年如一日地为周边村民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以自身所学所能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尽绵薄之力。
苏兴元,男, 汉族,60岁,盐亭县巨龙镇人,现为巨龙镇两岔河社区村医。自1983年投身乡村医疗卫生事业至今,数十年如一日地为周边村民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以自身所学所能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尽绵薄之力。
一、以梦为马,曾许人间第一流
自1981年6月高中毕业后,未能如愿考上大学,继而看到了周边的群众常为生病求医而犯愁,就萌生了学医救人的念头。于是先后购买历代的名医名著,苦学钻研了《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古籍。
为学须先立志,始终牢记古医圣贤告诫:“这医门、莫看轻,神农起教到于今,调和灾理功同相,学习此艺贵有恒。脉理汤头仔细寻,浮沉迟数分虚实,寒热温平识降升,施方投剂效如神。千家请、万户迎,何分富贵于贱贫,有米无钱都救济,炎天雨夜莫留停,遇高年、如双亲,中年姐妹女龆龄,此是医门箴一戒,洋洋如在孙真人。”
二、勤学善思,业务素养能过硬
在老中医赖济生、文开宇等的指导下开始了临床实践,于1983年起正式为家乡老百姓诊治疾病,并于1989年通过考试获得了《乡村医生证》,又于1989年8月至1991年9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原成都中医学院)参加了当时的刊授大学习,顺利完成了学业并获证。再于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在四川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参加了学习,顺利地完成了学业,经统考合格并获证。在该校获得过优秀学员奖,至今仍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县的继续医学培训,边学边总结经验、致力于服务身边群众。
三、扎根基层,俯首甘为孺子牛
从2004年起在本村承担了群众的新农合收缴工作,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务,于2009年起就为群众建立了健康档案,以后逐渐开展了十二大项、四十六小项的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等患者的健康管理。注重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许多技能,传播正能量,悉心解释上级的政策精神。
在日常工作中,更是处处为患者着想,只要有人需要,总是第一时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以治病救人为先,以自身得失为轻。比如本社区9组范某,年龄八十多岁,儿、女、媳、孙全在外务工,常年一个人独居家中。由因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风湿性心脏病等,每遇疾病严重时,打电话
请我出诊,不分什么白天、深夜,风、雨、寒、暑马上前往,医治后还帮其烧水煮饭,并联系其儿女回家照管,叮嘱其近邻关照,如此种情形甚多,为孤寡人员免费诊治的也不少,以实际行动得到了乡邻的称赞和尊重。
四、白衣执甲,争做最美逆行者
在2002年的非典型肺炎、2019年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期间,以军人打仗为准则,对自己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记得新冠初现时正值春节,当时由于物资紧缺,一个口罩戴几天才换,甚至还戴过绵纱口罩,在做些力所能及的防护后,不顾与家人的团聚、天气的好坏、山路的崎岖,天天为外出回乡的人员测体温两次,并指导其预防措施,回家填当天报表至上级卫生院时已为深夜。再后来的核酸检测工作亦是十分艰辛,牢记医务人员治病救人的职责冲上了防控一线,绝不后退半步。完成一天工作后,常常头昏脑涨、腰酸背痛,相当困乏。身边群众点评,苏医生在国家的大灾大难面前,真是拼命!(盐亭县卫健局唐刘敏、王继,医师报陈远航)
来源:川卫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