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对话银龄 | 葛立宏:医路践仁心,人文暖杏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8 13:39 1

摘要:1952年,葛立宏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彼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民生维艰。20世纪50至70年代,国家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广大农村、边疆地区参加农业生产大规模群众运动。彼时未满20岁的葛立宏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时代磨砺,铸就医路初心

“孩子是天使,他们不会作假。治疗完口腔疾病流着眼泪跟你说‘叔叔再见’,那种表达很真诚。”

1952年,葛立宏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彼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民生维艰。20世纪50至70年代,国家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广大农村、边疆地区参加农业生产大规模群众运动。彼时未满20岁的葛立宏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下乡插队。在此期间,他坚持在寒风中锻炼,努力抓住每一个能够读书学习的机会。尽管生活条件艰苦、教育资源稀缺,但他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因此,他始终怀揣着对知识的追求,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自学。为追求学术精进,他还远赴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这段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更让他亲身参与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口腔医学与国际接轨的历史进程,见证了现代牙科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医者,救死扶伤济世。受家庭影响,葛立宏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了成为教师与医者的职业理想。1978年1月,葛立宏正式入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开启了自己的职业之路。在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葛立宏先后在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工作,积累了扎实的临床功底,最终扎根于儿童口腔科。谈及为何钟情于儿童口腔领域,葛立宏表示,选择儿童口腔医学有一定的巧合性,自己也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才逐渐领悟到了这一专业的独特价值。它的魅力就在于孩子们不同于成年人的天真可爱、真诚表达。与此同时,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也使得诊断和治疗更具有挑战性与探索性。

葛立宏也从未辜负孩子们的真诚,每每为他们看诊时他都格外用心,不仅会与家长详细沟通孩子的情况,还会时常蹲下身来,用温和的语气与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尊重与关爱。他深知孩子们对医院和治疗往往充满恐惧,便决心用爱与温暖去化解这份恐惧,与孩子建立信任,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在他看来,当下时有发生的医患矛盾,一方面是因为病人对医学了解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医护人员表达不当。基于此,他强调,医学人才培养不应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文教育。作为儿童口腔科大夫,要懂得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治疗前,要详细跟家长沟通治疗计划、费用与注意事项;治疗后,要及时随访,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

葛立宏与山西永和红军小学的孩子们合影留念(二排左八为葛立宏)

心怀大爱,公益践行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我们走过的路、我们的经验分享给下一代,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只要是学生的事,一定要积极去做,不计报酬。”

“银龄计划”项目启动伊始,葛立宏便主动应征。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医学知识与临床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的绝佳机会,也是为医学教育事业贡献余热的重要途径。在年轻人身上,葛立宏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他希望将儿童口腔的发展历史讲给学生们,也希望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与此同时,年过古稀的葛立宏也不希望自己就这样过上“躺平”的生活,他想让自己忙碌起来,拥有生活的充实感和工作的成就感。他坦言:“跟学生们在一起感觉自己年轻了,也觉得自己能够继续为这个社会作出一些贡献。”

在公共卫生视域下,公益项目承载着破解儿童口腔健康难题的战略意义。只有通过健康教育、口腔检查、局部用氟和窝沟封闭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改善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快速降低龋病患病比例。葛立宏一直心系偏远地区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当他忆起首赴山西永和红军小学的场景,仍觉得历历在目。当他看到简陋的教室里仅有一位瘦小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举起手,告诉他自己看过牙科医生时,他便意识到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口腔医疗资源建设任重道远。因此他的团队也致力于为孩子们宣传口腔清洁知识,以提高孩子们的口腔保健意识。看到有所下降的儿童龋病率,葛立宏感到由衷的欣慰。

葛立宏为山西永和红军小学的孩子们治疗牙病(右二为葛立宏)

除了山西永和,葛立宏团队作为志愿者的脚步还遍布青海、西藏、汶川、宁夏等地区,为当地的老人镶牙,为孩子们检查牙齿,他们为提升边远地区的口腔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言传身教,指引后人

“医学生要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问题才能掌握知识。”

在葛立宏看来,一位优秀的医生,必须练就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身处现代社会,疾病如影随形,当医生掌握精湛医术,便能伸出援手为患者解除病痛。此外,病人患病本就深陷痛苦泥沼,部分疾病更是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极易引发严重心理问题。在此情形下,医生应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主动给予关怀,助其从心理困境中解脱。在他的从医历程中,常有病人看完病后,将父母、家人推荐过来,这份被托付的信任感,在医学领域屡见不鲜,亦是医生价值的有力体现。好医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其一举一动皆可能改变他人命运,更关乎未来中国医学事业的走向。

谈及医学生的培养,他强调,医学生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医学未知领域广袤无垠,诸多难题悬而未决。人类社会本就是在不断进步中发展,医学、农学、工科、航空航天业等皆如此。医学相较于其他学科,独具特色,医生的经验会随年龄增长而愈发丰富,即便年岁渐长,仍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治病救人。

他也建议医学生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有时全身某个脏器出现问题,一些症状却在牙齿上显现。因此,医生不能局限于单科知识,而应结合多方面知识综合分析,若仅专注于牙科知识,难免陷入片面。

2024年葛立宏作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银龄讲堂,薪火相传”系列座谈活动首期嘉宾做分享(左一为葛立宏)

2024年葛立宏作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银龄讲堂,薪火相传”系列座谈活动第一期嘉宾分享个人故事(左一为葛立宏)

在医学的漫漫长路上,葛立宏以仁心为圭臬,践行着对患者的深情守护;以学术为经纬,构筑起医学教育的薪火传承;以躬行为注脚,镌刻下社会责任的厚重篇章。他诊疗案例中的共情智慧、教学手札里的治学精神、公益档案中的社会担当,共同构建起了医者仁术与悬壶济世的医者本真。葛立宏秉持着“大医精诚”的理念,将希波克拉底誓言转化为跨越四十余载的临床实践与人文关怀,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学人文精神。希望医学生们能以此为精神坐标,在临床实践中恪守“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医学真谛;在专业精进中秉持格物致知的治学态度;在社会参与中传承厚生惠民的价值追求,在医学领域深耕细作,为守护大众健康而全力以赴。

人物简介

葛立宏,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7月至2012年7月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主任,院党委副书记,2008年至2014年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四届主任委员;现任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亚洲牙齿外伤学会副会长,全球零蛀牙联盟中国区联合主席,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科协儿童口腔医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入选第六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榜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童口腔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儿童口腔医学),全国统编教材《儿童口腔医学》第四版、第五版和数字化教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慕课口腔规划课程“儿童口腔医学”主讲教师,北京大学长学制教材《儿童口腔医学》第二版主编,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名师。目前主要从事儿童牙面生长发育、儿童龋病的综合防治、儿童牙齿外伤、咬合诱导及牙髓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2019年、2022年两次前往山西永和红军小学支教。

来源:北京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