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正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期,为助推全市水稻生产开好头、起好步,近日,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市种子管理站、市农机中心、西秀区农机中心组织农技农艺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技术服务,“把脉”水稻育苗,护航水稻春播生产。
当前正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期,为助推全市水稻生产开好头、起好步,近日,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市种子管理站、市农机中心、西秀区农机中心组织农技农艺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技术服务,“把脉”水稻育苗,护航水稻春播生产。
农技农艺专家查看农户秧苗长势
在西秀区贤麦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仓库里的一台台农机已保养好,准备着投入春耕生产,水田中的一排排小拱棚里,密密麻麻的秧苗已长至一指高。农技农艺专家们向合作社负责人郭永先了解水稻育秧及其全程机械化生产情况,并叮嘱道:“要随时关注天气情况,预防高温烧苗、低温冻苗和病虫害。”
在西秀区刘官乡水桥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水稻育苗大棚内,负责人何少文正组织工人利用现代化育秧机进行水稻育苗工作。装入基质、种子、水,放入苗盘,机器开动后,一盘盘下好种子的育秧盘便自动传出,而棚内一侧早已整齐放好一堆等待出芽的育秧盘。
了解到何少文家今年要种植水稻600多亩,还为其他农户提供育苗供苗服务,但育苗大棚一次只能培育3000多盘秧苗,需要进行二次育苗,农技专家们建议道:“要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分批次抓好育苗工作,保证水稻生产不误农时。”
农技专家了解农户育秧情况
位于西秀区旧州镇高车村的大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承明同样忙着用自动育秧机进行水稻育苗。作为水稻种植大户,吴承明家今年将种植700多亩水稻,3月22日开始育秧以来,已抢抓有利天气下种6000多盘,完成暗化催芽的近4000盘秧苗已及时移到水田小拱棚培育。
“机械化育秧效率高,一个小时可以育秧800盘左右,而且秧苗更加整齐壮实,直接用插秧机插秧,种田也更高效。移栽后,秧苗返青快、分蘖多。”吴承明满面笑容道,近几年来,在市、区相关部门推介和支持下,其合作社配备了育秧机、插秧机、旋耕机、无人机、收割机等70多台农机,覆盖育秧、插秧、耕种、管护、收割等全环节,大大提升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能力,每年还为周边县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2万多亩。
“老吴,种水稻,种子是关键,技术才是保障,你要精选高产优质的好种子,不清楚的多问问我们,确保单产提升。”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农艺师张家洪说。西秀区农机中心主任罗勇则提醒道:“你还得把农机都检修维护好,确保农忙期间农机具‘拉得出、转得响’。”
技术人员查看水稻育苗秧盘
抢抓清明前后育秧时间点,安顺市一块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西秀区兴忠种植场负责人周兴忠正在组织工人育秧。育秧机旁,忙碌的还有一群来自市农科院、市种子管理站的技术员,他们在帮助该合作社做好示范试验水稻播种育苗工作。
“我们要在老周家开展育苗高产优质水稻示范试验种植,涉及的20个水稻新品种,是今年省、市推广的农业主导品种和市场上畅销的好品种。”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洪勇说,将通过基地示范种植、全程技术指导,示范引导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应用农业先进技术,提升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
水稻研究专家指导农户开展水稻育苗
周兴忠家今年要种植1350亩水稻,主要选种中晚熟型品种丝香优1090。目前,水稻种子、化肥、农膜、育秧基质已采购到位,完成育秧8000多盘。“去年,在市、区两级专家全程指导下,我家收进稻谷30多万斤。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周兴忠说。
在周兴忠家的育秧田边,专家们仔细查看已入水田小拱棚的秧苗,发现少量秧苗出现了病况,便立刻拿出药物防治方案,叮嘱周兴忠尽快喷施农药,随时观察幼苗长势,做好秧苗通风和保温工作。
“这段时间,全市各地都在陆续开展水稻育苗工作,农机农技专家组团服务,目的是深入实地、贴近农户,加快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陈孟权表示,为深入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我市涉水稻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将汇集力量,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做好优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高产示范、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增产增效保优栽培技术示范等,通过打造良田、选用良种、配套良机、推广良法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学思
来源:微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