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Svpressa网11月24日发布文章称:事实证明,中国在空间站上培育的水稻比地球上的更甜、更有营养。
俄罗斯Svpressa网11月24日发布文章称:事实证明,中国在空间站上培育的水稻比地球上的更甜、更有营养。
而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收获了这一批非常独特的水稻。这是2022年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育种实验的成果。
与通过自然途径培育的品种相比“太空品种”能被外媒如此称赞究竟好在了哪里?而这样一项科技创新,又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图片来源网络
抬头仰望星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从古至今我们对未知的渴望驱使着我们不断突破技术壁垒,试图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与此同时地球上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和人口压力,也迫使我们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在这双重驱动下,太空农业应运而生,成为连接人类现实需求与星际梦想的关键桥梁。
图片来源网络
这项技术不仅关乎着未来人类在太空中的食物供给,更承载着我们对星际殖民的宏伟愿景。
近年来中国在太空育种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太空水稻和马铃薯的培育实验,为人类探索太空农业的未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突破性的进展,无疑将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渴望星辰大海,但更离不开脚下土地的滋养。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石,也是限制文明发展的瓶颈。
图片来源网络
当地球资源日渐枯竭人口持续增长,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
太空农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而是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关键技术。而中国正以其在太空育种领域的领先地位,引领着人类迈向星际殖民的新时代。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在太空育种领域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
从早期的地面模拟实验,到如今在空间站进行的实际操作,中国科学家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揭开了太空育种的神秘面纱。
其中太空水稻和太空马铃薯的培育实验,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人类的太空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图片来源网络
2022年7月28日六粒来自地球的水稻种子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开启了它们的太空之旅。进入问天实验舱后,这些种子开始了为期120天的太空培育实验。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这些种子不仅要面对零重力的特殊环境,还要经受宇宙辐射的考验。在实验过程中宇航员们精心照料,为水稻种子提供充足的营养液,并密切关注它们的生长情况。
然而太空环境毕竟与地球不同,水稻种子在生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航天综合征”。例如,一些幼苗生长缓慢,无法像地球上的水稻那样颗颗精神抖擞。
图片来源网络
但令人欣慰的是经过120天的努力,这些种子最终完成了从萌发到结籽的全过程,并成功收获了59粒第一代太空水稻种子。这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水稻培育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返回地球后这些珍贵的种子被科学家们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并开始了后续的培育工作。在人工气候条件下,第一代太空水稻种子繁育出了第二代种子,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万粒。
随后科学家们又将第三代太空水稻种子种植在大田中,进行更大规模的培育。最终的实验结果令人振奋。与地球上的普通水稻相比,太空水稻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增加了5-6倍,蛋白质含量也有所提升。
图片来源网络
这意味着太空水稻不仅产量更高,营养价值也更加丰富。这一成果无疑为解决未来粮食危机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与水稻类似马铃薯也成为了中国太空育种实验的重点对象。2022年6月5日,两万粒马铃薯实生籽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开始了它们的太空之旅。
在空间站中马铃薯种子也经历了与水稻类似的培育过程,接受宇宙辐射的洗礼,并吸收营养液进行生长。
图片来源网络
同年12月4日太空马铃薯种子随神舟十四号返回地球。2023年1月,科学家们开始了地面种植实验。
结果显示经过太空“洗礼”的马铃薯在产量、营养成分、生长周期和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3年5月又有66500粒马铃薯实生籽搭乘神舟十六号飞往太空,开启了新一轮的太空育种实验。这表明中国在太空马铃薯培育方面持续投入,并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网络
太空育种并非中国独有的探索领域。国际上许多国家和机构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国际空间站就曾进行过小麦、豌豆、油菜等植物的太空育种实验,发现这些在太空中生长的作物产量更高、成熟期更短、抗病能力更强。
图片来源网络
俄罗斯在太空育种领域也展现了其独特的思路。他们计划在空间站舱外建造一个漂浮温室,用于种植豆角、欧芹、草莓、生菜、黄瓜、西红柿等作物。
这个温室将完全采用自动化操作,由机器人负责种植、培育和收割,以避免宇航员暴露在宇宙辐射中。
俄罗斯的舱外温室项目体现了其在太空农业领域的雄心。这个30平方米的“太空菜园”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宇宙辐射对植物的影响,探索太空环境对植物生长的特殊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降低宇航员的工作负荷和辐射风险,整个实验过程将由机器人自动完成,从种植、培育到最终的收割,都无需人工干预。
目前该项目已在地面智能温室中进行模拟实验,利用无人机授粉和特制凝胶提供水分和微量元素,为未来的太空实验积累经验。
太空育种的意义远不止于提供太空食物。它也为植物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图片来源网络
通过对比太空植物和地球植物的基因变化,科学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机制和环境适应性,从而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其抗逆性。
这对解决地球上的粮食安全问题和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太空萝卜的成功培育,不仅为宇航员提供了新鲜的食物,也为未来的太空礼品市场打开了想象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建立月球基地和火星城市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如何在这些远离地球的环境中维持长期的人类生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中食物供给是首要问题。将大量的食物从地球运送到太空,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因此发展太空农业,实现食物的本地化生产,成为星际殖民的关键。
太空水稻和太空马铃薯的成功培育,为人类在月球和火星上种植农作物提供了可行性验证。未来我们可以利用类似的技术,在月球或火星基地建立封闭式种植系统,为宇航员提供新鲜的蔬菜和粮食。
图片来源网络
月球可以作为未来星际探索的中转站,其上的农业基地可以为前往火星或更远星球的飞船提供补给。
要实现太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克服诸多技术难题。例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太空环境中建立高效的生态循环系统,如何利用太阳能或其他能源为植物生长提供光照和能量,如何处理植物产生的废物等等。
这些都需要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俄罗斯的舱外温室项目,通过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思路。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月球和火星木卫二等其他潜在的宜居星球也可能成为未来太空农业的目标。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望将更多的星球改造成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并在那里种植各种农作物,最终实现星际殖民的宏伟目标。
图片来源网络
从最初的科学实验到如今的太空种植实践,人类在太空农业领域取得的进步令人瞩目。
太空农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农场将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人类星际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太空水稻到太空马铃薯,从空间站实验到月球基地种植,人类正在一步步将“太空种菜”的梦想变为现实。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人类文明的飞跃。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的足迹遍布宇宙,而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也来自浩瀚的星空。
太空农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它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国政府和企业的持续投入。
图片来源网络
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创新,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太空农业的梦想,为人类的未来开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种菜”不再局限于地球,而是走向星辰大海,这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太空农业不仅关乎食物更关乎未来。它承载着人类对星际探索的渴望,也蕴含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开创人类的星际时代!
环球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736516231568139&wfr=spider&for=pc
俄媒:中国“太空水稻”更甜、更营养
来源:名城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