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家乡在合江县城关区真龙乡大叶坝村(沿用八十年代时旧名称),地处大山深处,隔红色赤水河相望,对岸就是贵州省赤水市了。家乡交通不便,经济滞后,条件恶劣。二十年前,我曾通过互联网搜索大叶坝村的信息,无意当中发现,老家居然被列为国家级特困村,在官网上有备案而留名,
文:潘灯洪
一.穷乡僻壤的老家
我的家乡在合江县城关区真龙乡大叶坝村(沿用八十年代时旧名称),地处大山深处,隔红色赤水河相望,对岸就是贵州省赤水市了。家乡交通不便,经济滞后,条件恶劣。二十年前,我曾通过互联网搜索大叶坝村的信息,无意当中发现,老家居然被列为国家级特困村,在官网上有备案而留名,穷困程度真是惨不忍睹。好在前几年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乡亲们勤劳致富,大叶坝村的特困帽子穷顶子才被姗姗摘掉。祖辈繁衍生息的山水林田塘湖草沙沟,是典型的沟壑纵横、山高林密、蛮荒之地,貌似到处都留有大山正沟的烙印。家乡人淳朴善良,但生活比较窘迫,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劳累缠身,穷苦交加,令我十分挂念担忧。
二.我的第二故乡
参加工作后,我居家珙县洛表镇翻身村。洛表镇中心街道建在一条斜坡长形土埂上,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300米,宛如一只反扣船,俗有“洛表一条船”之称。民间流传,由于洛表场镇所在地形好像倒扣船,如果有外来人到此做生意,多会顺风顺水走运发财,这个传说显然是无稽之谈了,我总感觉是本地乡民诚心挽留外来人在此定居的“画大饼”噱头。但真实的洛表镇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闻名的悬棺景区;享有九宫十八庙的香火盛况;还有贞洁石牌坊、南丝绸之路遗址......1950年洛表镇前身是珙县第四区,历史上曾经管过九乡一镇,工矿企业众多,物阜民丰。大洛表扼川滇要道,集八方商旅,码头文化沉淀深厚,各行各业人才辈出:煤老板、石灰石商人、运输专业户、收猪贩、外来淘金汉、文旅达人、书法家(八九十年代,日本人曾慕名到洛表镇访问,与本土书法家切磋交流,引发轰动)、自由撰稿者、维修师、铆工、木材生意人等,他们在本系统或涉足领域里面都是业界翘楚。佼佼者自带高光,混得风生水起,成为一方富贾老总、工匠豪杰、文人明星、专家大师......真应那句古语:行行出状元。尽管距离县城山高路远,洛表镇却经济活跃,条件优越,民风豪迈开放。多年定居、扎根亲历,耳濡目染,我融入第二故乡洛表镇,成了地道的洛表人。
三.迥然有别
虽说家乡远在千里之外,但人情世故,红事白事,我乐此不疲穿梭于珙县合江两地,沉醉在醇厚浓烈的情谊中。双向比对,最感慨的是两地葬俗之别,有如天壤。我不禁思潮起伏,唏嘘万千,故著文记之。
四.哭丧——痛悼
老家葬俗流行“哭”。死者安葬前一天,亲属们便从四面八方跌跌撞撞赶来奔丧,另雇请一位播放“哭丧曲”的专业人士相陪。该“老兄”行头简单,肩负一个小背篓,里面装备播音器、小喇叭和“哭丧曲”磁带U盘,他追随着亲属,一路重复不断放着哀伤的哭曲。若死者是女性,曲调即为“哭娘曲”,或“哭姐妹曲”;若死者为男性,录音切换成“哭爷曲”,或“哭兄弟曲”。哭曲哀婉,撕心裂肺,回荡在乡村荒野,草木动容,闻者伤悲。哭曲声声绵绵,传播徜徉在野渡横桥旁,那显得“踉踉跄跄又背时”的哭唱腔调哟,跨越高山流水,恰似乱石穿空,能让鱼沉雁落。当各路奔丧人马聚齐,数个甚至上十个高音喇叭比赛般哀曲大作,死者家房前屋后被凄厉的哭声搅成一锅粥,真哭假哭,数里能闻,其悲伤沉痛的景象,人间乎?地狱乎?有何异处?死者入葬前夕,俗称“坐夜”。亲朋好友酒肉穿肠、大饱口福后,要等到半夜举行“哭祭文”仪式,也就是开“追思会”,向死者道别。这时,又得另外雇请当地有名的女“哭星”哭唱主角,替不同身份的亲属们“哭祭文”。此举类似点歌,“哭祭文”一篇,照例会收几十元不等的小费。一夜下来,女“哭星”献出滂沱涕泪兑换钞票,哭有所获,收入不菲。“哭星”哭诉的内容,全是死者辛苦持家,在生不易,亲人又是如何悲痛感伤,而今阴阳相隔,缘分断绝,实在是痛不欲生云云。灵堂前,“哭星”边哭边诉,一拖一顿,柔肠寸断,声泪俱下,差点咽气,旁人听得惴惴不安、心惊肉跳,生怕“哭星”一命呜呼,有种想打“120”急救电话找医生来救人的冲动;女亲属们面向棺材(土话叫做“枋子”)跪哭一地一团,磕头如捣蒜,场景凄凄惨惨戚戚;混杂道士紧锣密鼓的作法声,闻着很不愉快的香烛纸钱燃烧散发的异味,现场的人们无不受到生离死别的感染,几欲“泪飞顿作倾盆雨”了。从事“哭祭文”的女星哭功高超,长达数小时而未感倦怠。笔者窃想:怒伤肝,哀伤肺,她长期哀哭过度,虽无真意,但会不会象林黛玉一样落下一身“结核痨病”呢?老家的“哭丧”,是纯朴村民对失去亲人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更让我深深感觉,他们也是苦难苦病久矣,在对穷困窘迫生活的一种发泄倾吐。但我更相信,“哭丧”之后的日子,坚强的他们又会重整旗鼓,收拾旧“山河”,生命不息。
五.玩丧——热辣
洛表镇当地葬俗盛行“喜丧”,凡是有人辞世,左邻右舍闻讯前来相帮。从孝家披麻戴孝那刻起,“玩丧者”就摩拳擦掌开启“戏耍”计划。他们精明狡黠的目光盯上了孝子的“哭丧棒”,准备对“哭丧棒”下手大做文章,他们乐意亲自帮助孝子操办一件特殊“礼器”。整蛊者们从老林中锯来一长截粗壮的生楠竹,相邻竹节上坚硬的隔层被牛人们凿穿贯通,只完好保存最底部隔层,然后往楠竹筒内加注水泥石粉砂浆。凝固后,这件特制“大礼器”如同铅灌,重达几十斤,缠绕上白布条,孝子的标配——“哭丧棒”应运而生。孝子要棒不离手,不停挪动这件奇葩器物跪拜待客,而且要时刻接受“火眼金睛”们的监督,如果想要投机取巧怠慢礼数,便会被“玩丧者”不满说辞道德绑架,被安上对死者大不敬、孝子不守孝道的“罪名”,玩丧者甚至会“以抬棺时出工不出力”为由进行“威胁”。孝子服服帖帖被“哭丧棒”所累所困拿捏着,看来没点儿强壮体魄和坚韧意志,一表孝心谈何容易?出殡前夜,孝家大摆筵席,盛情款待各路三朋四友、“英雄豪杰”(暗指那批兴致极高、蠢蠢欲动的“玩丧人”),邀请乐队、舞蹈队载歌载舞前来助兴捧场。晚饭结束,照例搞一台告别晚会,歌曲小品魔术杂技闪亮登场,甚至燃放成千上万元的焰火礼花,追悼活动达到高潮。凡此种种,寄托生者对逝去亲人的祝愿——天国之路走好、九泉之下安息。曲终人不散,还要依照旧习坚持守灵,缅怀告慰死者。守夜特别辛苦劳神,让人饥寒交迫。临近半夜,主家照例会安排夜宵伺候客人,有热气腾腾的醪糟米粑红糖汤,或蒸或煮当地名小吃猪儿粑供充饥。加餐后,疲惫颓废之态被一扫而光,继续等候黎明之前的鞭炮响令发丧。出殡时刻,主持人是一名当地德高望重的喊话老者,就会提前对众人嘱托打招呼,大概意思是:孝家礼到,众亲抬丧途中,玩丧时别做得太过分哈,天雨路滑,要注意安全,要让丧事圆满亡人安息等等......送葬当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浩浩荡荡的队伍簇拥着棺材一路上山。这时,好事者又会绞尽脑汁,对孝子孝孙们一番“恶搞戏弄”,是为“玩丧”。笔者曾亲眼目睹有矮小精瘦的汉子,或骑或吊在抬举棺椁的龙杠上翻飞折腾,表演各种滑稽动作,故意以此施压给早已两股战战的抬棺者,引人注目围观。“玩丧”,颇有大逆不道、惊世骇俗之嫌。对于洛表人来说,却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道理很简单,主家人缘到位,团邻四近的关系好,友朋亲密熟悉,为了打破沉闷压抑的气氛,调皮找乐子,增进感情提振精神,自然趁此机会去戏耍孝家。捉狭者整人方式刁钻古怪,直接就地取材,在路上提前洒下碎石建渣,选好泥坑水凼。棺材到达预设地段。只听一声“换人”,走在队伍前边,提着沉重“哭丧棒”的孝子和孝孙们立刻转身,面向棺材和抬丧者跪请礼拜,膝盖正好顶触到碎石、泥浆、污垢。抬棺材的壮汉们故意“摆架子”,停步不前。更换抬丧的人手磨磨蹭蹭、慢慢腾腾配合表演拖延时间。下跪者只好硬着头皮长跪久撑,备受煎熬,苦不堪言。稍有懈怠,便会有几位群众跳出,强迫孝家调整跪姿;如果想临阵脱逃,一帮女将早已在旁笑脸盈盈堵截,把逃跑者逮回重跪,直到大伙满意为止,队伍又在哄笑欢快声中慢慢前行了。二三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程,一玩就是近几个小时。送葬途中,孝子们“忍气吞声,任由摆布”,其实心头可能这样想:嘿嘿!等到我咸鱼翻身,轮到你们“落难”时,我定会如法炮制、“恩将仇报”,也捉弄你们够呛。“玩丧”,就这样在洛表某些地方不断上演着,也许让人感觉粗俗恶劣,但豪放不羁的洛表人,用另类方式诠释对待“死”的洒脱,对快乐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笔者备注:如今,随着移风易俗、白事简办的倡导推进,那帮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儿玩戏耍得不可开交的“玩丧”人也逐渐老去,曾经“热辣滚烫”的“玩丧”大戏逐渐淡出视野,成为追忆)
六.死茫茫、生悠悠
葬俗有别,殊途同归。所有生者都对死者满怀尊重之情、缅怀之心,那就是能让死者入土为安、叶落归根。逝者已矣,但生者的梦想、未来和生活仍将继续,继续守望着万家灯火,享用那人间烟气......
【投稿指南】亲爱的文友们,如果你怀揣着对乡土的眷恋、乡情的炽热、乡愁的感怀,创作了相关原创佳作,欢迎向本号投稿!我们专注于收录饱含乡土韵味、触动心灵的优质稿件。
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温馨提示:随稿件附上您的作者简介,若能搭配契合主题的精美图片则更佳,这将使您的作品更具感染力。特别强调:稿件务必为原创首发,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均不符合要求。稿费细则:自即日起,每篇稿件所获赞赏金额的 80% 将作为稿费回馈作者,以酬谢您的创作心血;剩余 20% 用于文学社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确保能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文学交流空间。需注意,若单篇赞赏金额在 10 元以下,暂不发放稿费,稿费结算于每月月底统一进行。
为了让您能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与同好交流切磋,,中文名 “乡土文学公众号”。即刻拿起手机,搜索关注,开启这场文学之旅吧!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来源: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