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验证主备电源切换功能是否正常,备用电源容量是否达标(≥8小时);
一、消防部门检查消防控制室的核心事项
1. 设备运行状态检查
(1)火灾报警控制器功能
检查控制器是否处于正常监视状态(无故障、屏蔽或火警未处理信号);
验证主备电源切换功能是否正常,备用电源容量是否达标(≥8小时);
查看历史报警记录是否完整存储(保存期≥1年)。
(2)联动设备状态
测试消防水泵、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应急照明等设备的远程联动功能;
检查气体灭火系统、电梯迫降等特殊联动逻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消防通信与广播
验证消防电话主机与分机通话是否清晰,插孔电话是否正常;
测试应急广播系统是否可强制切换至消防状态,覆盖范围是否全面。
(4)图形显示装置(CRT)
确认报警点位在电子地图上的定位是否准确;
检查设备状态信息(如探测器、模块)是否实时更新。
2. 值班人员资质与操作能力
(1)持证上岗
核查值班人员是否持有《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及以上);
检查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并与实际在岗人员一致。
(2)应急处置能力
随机提问火灾报警处置流程(如确认火情、启动预案、通知人员疏散等);
模拟火警场景,要求值班人员现场操作控制器进行设备联动。
(3)日常操作规范
检查是否违规关闭控制器报警音或屏蔽故障未处理;
核实交接班记录是否完整,包括设备状态、未处理事项等。
3. 管理制度与档案记录
(1)制度文件
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应急预案》《设备操作规程》是否上墙;
核实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合同是否有效,维保单位是否具备资质。
(2)值班记录
抽查近3个月的值班日志,确认火警、故障、屏蔽等记录是否如实填写;
检查设备巡查记录是否每日签字(如手动报警按钮、探测器测试)。
(3)培训与演练档案
查看年度消防培训计划及实施记录(每半年至少1次);
核查应急演练记录(每季度至少1次)及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4. 现场环境与设施
(1)控制室环境
检查是否堆放杂物,逃生通道是否畅通;
确认应急照明、灭火器材配置是否符合标准(如2具4kg干粉灭火器)。
(2)标识与图纸
核实《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联动逻辑关系图》是否张贴;
检查防火门、安全出口等关键点位是否在图中清晰标注。
二、值班人员的应对措施与规范要求
1. 日常准备工作
(1)设备维护
每日交接班时检查控制器主备电源状态,确保无故障运行;
每周测试1次消防电话、应急广播功能,并记录测试结果。
(2)记录规范
值班日志需详细记录报警时间、位置、处置过程及结果,不得涂改;
故障报修需留存维修单,闭环管理(一般故障24小时内修复)。
(3)培训与演练
每季度参加消防知识培训,熟练掌握《消防控制室管理标准》(GA767-2008);
参与模拟火警演练,熟悉与微型消防站、119指挥中心的协同流程。
2. 检查期间的应对要点
(1)主动配合检查
立即向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检查通知;
提前准备资料:值班记录、维保合同、资格证书、应急预案等。
(2)规范操作演示
根据检查人员要求演示报警信息查询、设备联动操作(如启动排烟风机);
回答问题时引用法规依据(如《消防法》第21条关于持证上岗规定)。
(3)问题整改反馈
对检查指出的隐患(如备用电源不足)当场签字确认,明确整改期限;
整改后及时提交维修报告或培训记录,申请复查。
3. 法律风险规避
(1)禁止行为
不得擅自关闭报警控制器或屏蔽故障未处理(违反《消防法》第28条);
不得伪造、篡改值班记录(可能触犯《刑法》第139条“消防责任事故罪”)。
(2)责任明确
值班期间发生火警漏报或误操作导致损失,值班员负直接责任;
单位未履行培训义务的,依据《安全生产法》第97条可处10万元以下罚款。
三、法律依据与标准(截至202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正)
第21条:消防控制室需持证上岗,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第67条:未履行消防职责的单位最高罚款5万元,责任人处500元以下罚款。
《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25506-2010)
规定消防控制室的设备配置、值班人员数量(每班不少于2人)等要求。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2010)
明确消防控制室每日巡查、每月联动测试的具体内容。
应急管理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条件》(2023年修订)
要求维保单位需具备中级以上消防设施操作员不少于6人。
四、典型案例与教训
案例1:2023年某商场火灾,因控制室值班员擅自屏蔽故障信号,延误报警,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2:2022年某医院因未保存1年内的报警记录,消防部门依据《消防法》罚款3万元。
消防控制室是建筑消防系统的“大脑”,其管理直接关系人员生命安全。值班人员需严守法规要求,日常做好设备维护、记录管理及应急准备;面对检查时,应积极配合、规范应答,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单位需定期组织培训演练,强化责任意识,构建“人防+技防”的长效安全机制。
来源:鄄城县融媒体中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