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宁波检察:提升司法温度护航企业“轻装上阵”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8 14:01 4

摘要:2021年3月,浙江宁波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成立以来,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宁波检察机关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778件1459人,其中审查逮捕案件157件234人,审

《法治日报》4月7日报道

提升司法温度护航企业“轻装上阵”

宁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促进营商环境健康发展的基石。

2021年3月,浙江宁波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成立以来,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宁波检察机关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778件1459人,其中审查逮捕案件157件234人,审查起诉案件621件1225人,依法提起公诉案件422件718人,均获有罪判决。通过办案,督促退赔被害人损失近1.9亿元。

加强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宁波检察机关坚持惩治与保护并重,提升司法温度,护航企业“轻装上阵”。

2018年10月至2022年6月,李某在明知自己未取得权利人授权且所售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情况下,招募章某等8人为员工,销售假冒驰名商标的服装、鞋履、包具、手表、饰品等商品,销售金额共计人民币70余万元,违法所得共计15万元。

余姚市人民检察院于2023年2月27日、3月31日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先后对李某等6人向余姚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支持“Adidas”“Nike”注册商标所有权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余姚市法院对两案作并案处理,于2023年4月28日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判处李某等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三年二个月不等,部分适用缓刑,并处罚金;同时判决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单位阿迪达斯有限公司、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相应经济损失。

针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直播电商行业存在的隐患和风险,余姚市检察院牵头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直播电商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指引”,直播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商家等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进行引导,为本地区直播电商规范发展提供指引。检察官还主动走进余姚阳明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全市30余家直播电商经营者详细解读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指引,并针对直播电商行业内易发、多发的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开展以“直播电商知识产权刑事风险防控”为主题的专项培训。

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呈现链条化、网络化、跨区域化特征,宁波检察机关以“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为目标,强化全链条打击,形成高压震慑。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778件1459人,刑事打击力度持续加大。

2020年以来,章某明知其所售的牛某山陈酿白酒系假冒商品,仍多次出售给北仑区多家食品店商家,累计销售金额共计10万余元。上述商家在采购时未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导致上述假冒伪劣白酒流入市场,基本已销售完毕。

北仑区人民检察院刑检部门在办理章某销售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案中发现该线索,遂移送公益诉讼部门办理,公益诉讼部门于2023年6月28日立案,2023年7月6日公告。

经调查发现,章某明知所售白酒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对外销售,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了营商环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北仑区检察院于2023年8月9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北仑区人民法院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判决章某支付惩罚性赔偿金人民币30万元。北仑法院于2023年11月21日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生效判决,章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支付惩罚性赔偿金人民币30万元。

同时,北仑区检察院按照与区人大、政协会签的《关于建立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于2023年10月17日向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对相关商家作出处理,并加大对辖区内食品经营者进货查验的监管力度。

职能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后,组织执法力量对相关商家进行了检查,责令商家立即整改并给予警告,并于2023年10月25日召开会议,从落实进货查验与索证索票制度等四方面指导食品销售者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该案为宁波市首例食品类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案件,北仑区检察院“刑事公诉+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的办案模式,不仅彰显检察机关对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实现对知识产权的全方位保护,同时也是检察机关积极融入知识产权建设、构建知识产权全方位综合性司法保护的具体体现。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

近年来,宁波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宁波知识产权强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秉持“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理念,制定《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

在全省率先探索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全链条追赃挽损机制,搭建调解平台,督促嫌疑人赔偿与提前介入、检察听证、认罪认罚、量刑建议等工作同步进行,提升办案质效。2024年以来,共开展全链条追赃挽损78件123人,成功调处75件118人,诉调开展率为61.4%、成功率达96.2%,帮助69家被侵权企业获得民事赔偿共计3424万元。

在全市选取100家重点企业,挂牌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络站,通过定期走访回访,搜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知产保护难题,形成搜集、研究、解决、反馈“一条龙”处理机制,帮助企业常态化解决问题,建立安全牢固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建立并推广涉企知识产权侵权快响机制,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协同处置、闭环跟踪,为企业提供涉知识产权案件快速办理、维权辅导、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检察服务。

针对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明显增多的趋势,建立“亲历审查+专家支持”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办案模式,坚持上下一体、共同研判,克服专业门槛高、司法认定难等困难,高质量办理了一批知名企业被侵犯商业秘密案件。

以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优秀公诉人等领衔组建专业化“快响”办案团队,从受理分流、案件办理、追赃挽损、服务企业等专业化维度提升检察履职能力。组织资深检察官成立“启明星”法治宣讲团,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主题宣传活动,举办拟上市企业、新能源车企等知识产权专题讲座或座谈会10余场,覆盖企业200余家。

来源:浙江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