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是最后一代集体扫墓的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8 14:21 1

摘要:清明又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本以为能像从前一样,和家族里的人热热闹闹地一起去扫墓,可现实却给了我狠狠一击。村里冷冷清清,年轻人没几个,扫墓的队伍也没了往日的规模。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代人,可能是最后一代集体去扫墓的人了。

清明又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本以为能像从前一样,和家族里的人热热闹闹地一起去扫墓,可现实却给了我狠狠一击。村里冷冷清清,年轻人没几个,扫墓的队伍也没了往日的规模。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代人,可能是最后一代集体去扫墓的人了。

在咱们中国,扫墓的历史那可老长了,早在商代就有了影子,到西周时慢慢成了文化习俗。到了唐代,寒食节和清明节一结合,扫墓就更固定下来了,后来历经各朝各代,这习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重要,它不只是对先人的怀念,更是家族传承的纽带。

以前在农村,扫墓可是大事。每到清明,全族男女老少齐上阵。长辈们带着祭品走在前头,小孩子像欢快的小鹿在旁边蹦跶,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谈论着家族的过往,那些先辈们的故事就在这欢声笑语中代代相传。到了墓地,长辈会庄重地给晚辈介绍墓里埋葬的是谁,他们生前的事迹,让家族的记忆深深印在晚辈心里。祭祀完,大家还会一起聚餐,增进家族感情。可如今,这样的场景越来越难见到了。

这几十年来,城镇化发展那叫一个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据统计,过去几十年,农村人口流失数以亿计,好多村子都成了空心村。就拿我们村来说,小时候村里热闹得很,邻里街坊天天串门,现在好多房子都空了,院子里长满荒草。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去城市打拼,在城市扎根,对老家的感情越来越淡。

城镇化带来的变化太多了。从文化层面讲,传统的家族观念在城市里逐渐淡化。在农村,家族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可到了城市,大家独门独户,和亲戚的联系变少,对家族祭祀这类活动也就没那么上心了。很多农村孩子从小在城市长大,对老家的墓地位置、家族的祭祀传统都不了解,更别说参与了。从生活方式看,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一到清明假期,很多人更愿意休息或者旅游放松,而不是长途跋涉回老家扫墓。还有就是社交圈子的改变,在城市里,人们的社交更多集中在同事、朋友和邻居,对家族关系的依赖减少,集体扫墓这种家族活动自然就被忽视了。

除了城镇化,其他因素也在“推波助澜”。像现代教育体系更注重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对传统文化教育有所欠缺,很多年轻人对扫墓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知之甚少。再加上现代社会娱乐方式丰富,游戏、短视频、直播这些东西占据了年轻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传统习俗的关注度越来越低。

有人可能觉得,扫墓就是个形式,有没有都无所谓。但它背后的意义可大了去了。它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扫墓,我们能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统,增强家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家族先辈的奋斗故事和精神,能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勇往直前。扫墓也是情感的寄托,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难,去墓地和先人“聊聊”,能得到心灵慰藉。

为了不让扫墓这个传统消失,我们得做点什么。家庭层面,长辈要重视对晚辈的传统文化教育,多给孩子讲讲家族故事和扫墓的意义,让他们从小就有家族观念。学校也不能落后,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迹、参加祭祀活动,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社会方面,政府和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扫墓等传统习俗的价值和意义,营造重视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

也许未来集体扫墓真的会消失,但我们不能让它背后的文化和情感也跟着消失。留住这些,就是留住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来源:乡下乡里乡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