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岳全书》记载:“痰必因病而生,非病之因痰而致”。指出疾病多有痰困扰,痰既是诸多疾病产生的原因又是病理产物。《丹溪心法》中写道:“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可知,身上的结节肿块大多是由痰导致的。结节是一种可出现在甲状腺、肺部、乳腺等多部位的肉芽肿性疾病
《景岳全书》记载:“痰必因病而生,非病之因痰而致”。指出疾病多有痰困扰,痰既是诸多疾病产生的原因又是病理产物。《丹溪心法》中写道:“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可知,身上的结节肿块大多是由痰导致的。结节是一种可出现在甲状腺、肺部、乳腺等多部位的肉芽肿性疾病,其形成与细胞异常增生、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密切相关,受到遗传、激素水平、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1]。中医中没有“结节”这一病名,根据病症将其归类于“积聚”“痞块”“痰核”等范畴,通常是指体内因气血瘀滞、痰湿凝结等因素导致的肿块或局部积聚[2-3]。人体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导致痰湿凝聚,而痰湿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长期堆积体内易形成结节甚至肿瘤,严重危害人体健康[4]。然而目前临床上,消除结节仍然缺乏非毁伤性治疗手段,寻求新的治疗途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化痰散结是基于痰湿理论所衍生出的一种治疗理念和方法,通过化痰散结可以消除体内的痰湿和结节[5]。海洋中药受海水的咸寒特质影响具有化痰散结功效的天然优势,临床上可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肿大、乳腺癌等疾病的治疗,具有研发新药潜力[6-8]。本文系统综述了化痰散结海洋中药种类、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痰散结海洋中药种类
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品种主要确定依据《中华海洋本草》[9]进行,《海洋中药学》[10]、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补充,检索词为“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化痰散结与中药”“化痰散结与海洋中药”等。纳入标准:既具有祛痰或化痰或消痰又具有“软坚”或“消坚”或“散结”等功效的海洋中药。药物名称优先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11]进行规范。目前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共有52种,其中海藻类27种(1~27)、动物类有25(28~52)种。种类归纳详见表1。
2 主要化学成分
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化学成分种类众多,主要有多酚类、多糖类、氨基酸类、多肽类、碳酸钙(CaCO3)、无机素等成分,此外还有类胡萝卜素、脂肪酸、维生素等其他化学成分。
2.1 多酚类
多酚是植物体内复杂酚类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成分,具有多种活性,包括抗氧化、免疫调节、降糖、抗炎和抗肿瘤等功效[12-13],对癌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14]。马尾藻、石花菜、萱藻、鹅肠菜、紫菜、海萝、钩凝菜、鹿角菜、大叶藻、昆布等化痰散结海洋中药的藻体中含有丰富多酚类成分。从化痰散结海洋中药中分离得到的多酚类化合物见表2。
2.2 多糖类
多糖是由糖苷键连接的10个或更多的单糖单位组成的多羟基大分子[20]。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结构复杂,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及抗氧化等[21]。在化痰散结类海洋中药中,多糖成分主要来源于海藻类,根据其来源可分为褐藻多糖、红藻多糖、绿藻多糖、蓝藻多糖,其中褐藻多糖(海蕴、萱藻、海带、昆布、巨藻、鹿角菜)、红藻多糖(紫菜、石花菜、海萝、钩凝菜、厚膜藻、琼枝、鸡冠菜、龙须菜、鹅肠菜)、绿藻多糖(软丝藻、礁膜、石莼)较为常见[22]。此外,海蜇、牡蛎、文蛤、海胆等动物类化痰散结海洋中药也含有多糖类成分[9,23-24]。
褐藻多糖包括褐藻胶、岩藻聚糖和褐藻淀粉等,主要分布在海带、羊栖菜、裙带菜、鼠尾草等褐藻中[25]。红藻属中发现的红藻多糖包含半乳聚糖、甘露聚糖、木聚糖和细胞质内的葡聚糖,其中硫酸化的半乳聚糖琼胶、卡拉胶研究最为广泛[26]。绿藻多糖大多为水溶性硫酸多糖,位于细胞间质,来自于石莼属、浒苔属、礁膜属等,主要含有鼠李糖-木糖-葡萄糖醛酸聚合物、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聚合物[27]。不同种类海藻中多糖的结构和单糖组成有所不同,其药理活性一般受多种结构特性及单糖组成多种因素的联合影响,见表3。
2.3 氨基酸类及多肽类
氨基酸尤其必需氨基酸,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素。是构成蛋白质的物质基础,对维持机体健康及在基因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4-35]。化痰散结海洋中药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包含了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来源不同其氨基酸组成、含量也会存在差异。崔建军等[36]发现湛江礁膜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及6种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其次为天冬氨酸。刘希光等[37]分析海蛰伞部、口腕部和生殖腺的氨基酸成分与含量,发现3个部位均含有17种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且占总氨基酸的13.73%~14.45%。
多肽类化合物是介于蛋白质与氨基酸之间的一类生化衍生物。目前,已有80多种肽类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多发性硬化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慢性疼痛等[38]。有150多种肽类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另有400~600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39-40]。从化痰散结海洋中药中获取多肽仍具有开发价值。海洋多肽的活性与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特征有关[41]。Deng等[42]从龙须菜中提取2种新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FQIN[M(O)]CILR和TGAPCR,发现2种多肽均可降低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其中FQIN[M(O)]CILR抗高血压活性更好。Kim等[43]从海马提取分离出3种氨基酸肽序列,分别为GIIGPSGSP、IGTGIPGIW和QIGFIW,且均表现出较强的ACE抑制活性和烷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多肽化合物研究见表4。
2.4 CaCO3
CaCO3是动物类化痰散结海洋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主要以文石和方解石的结晶形式存在于壳及骨骼中[48]。CaCO3可参与体内生理过程及促进骨骼的形成[49-50]。牡蛎壳来源于牡蛎科动物的贝壳,其CaCO3含量丰富。王真等[51]以牡蛎壳作为钙源来制备L-天冬氨酸螯合钙,经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其持钙能力依旧可维持在87.6%。Didekhani等[52]将牡蛎壳作为生物陶瓷与聚左旋乳酸进行结合,制备出一种全新的生物复合支架。另一研究发现在修复骨组织的纳米材料中添加牡蛎壳能够使桡骨具备更出色的抗弯曲强度,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更利于新骨的形成[53-54]。鉴于CaCO3在贝壳类中药中的高含量及重要地位,《中国药典》2020年版[11]将CaCO3含量作为贝壳类中药在药材和饮片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测定指标,以此来保障此类中药的质量稳定性和药效的一致性,见表5。
2.5 无机元素
无机元素作为物质基础,与人体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55]。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含有碘、钠、锌、铁、钙、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无机元素。按含碘量排列,海洋中药含碘量均高于陆生中药,其中昆布>海藻>紫菜>生牡蛎[56]。钠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鸡冠菜的钠含量相对较高,是海带的3.5倍,紫菜的82.9倍[57]。牡蛎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研究表明,牡蛎中无机盐锌的含量居人类食物之首,100 g牡蛎肉中含锌47 mg,为海参的76倍,瘦猪肉的30倍,苹果的500倍[58]。此外,牡蛎中钙、铁、锌、硒的含量高于禽畜肉类,其中钙含量约为80.00 mg/kg,为陆生动物的2~10倍,铁含量约为牛奶的21倍[59]。鹿角海萝中铁、钙、锌含量分别为(559.7±26.8)、(11.5±2.3)、(148.6±13.8)μg/g[60]。
2.6 其他成分
除上述成分外,化痰散结海洋中药还含有脂肪酸、类胡萝卜素等。刘希光等[61]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测定了海蜇3个部位海蜇皮、海蜇头和海蜇生殖腺的脂肪酸组成,发现海蜇含有30多种脂肪酸,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36.2%~38.7%。研究发现,从刺枝紫菜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从条斑紫菜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酸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99%、1.47%、3.2%、5.66%,刺枝紫菜)(0.32%、3.10%、1.53%、4.95%,条斑紫菜)。岩藻黄质也称为岩藻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62]。尹宗美等[63]从羊栖菜藻渣中提取岩藻黄质,经工艺优化得岩藻黄质提取收率达0.68 mg/g。
3 化痰散结海洋中药的药理作用
化痰散结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治法,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可通过祛痰湿、散淤结,调节机体气血津液,从而发挥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价值和药效物质基础仍在不断被揭示。
3.1 抗肿瘤
肿瘤是正常细胞在体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出现异常增殖和分化而形成的,无限增殖是肿瘤细胞的核心特征,其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64]。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可由多种生理和病理刺激引发[65]。张杰等[66]探讨条斑紫菜多糖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条斑紫菜多糖能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上调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降低Survivin基因的表达有关。肿瘤血管生成是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是促进血管生成的2个重要生长因子。研究发现,褐藻糖胶可通过下调人膀胱癌T24细胞中的VEGF和FGF-2的表达并减少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67]。此外,化痰散结海洋中药的多糖类、肽类及多酚等成分抗肿瘤活性显著,对肺癌、肝癌、宫颈癌等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见表6。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达到治疗多种肿瘤目的。其在肿瘤治疗领域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为海洋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2 抗氧化
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对机体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多糖、多酚及肽类等物质是抗氧化的重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激活抗氧化酶活性等有关。奎晶等[83]通过抗氧化清除试验发现鹿角菜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对羟基自由基(·O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 阳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31.40%、51.01%、34.13%。应苗苗[84]对坛紫菜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坛紫菜多糖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较好的抑制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OH、DPPH自由基活性,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相关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机体中具有清除氧化自由簇的重要酶类,构成机体抗氧化的第1道防线[85]。丙二醛来源于机体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应激产物,可用来判断机体的受损程度,是机体抗氧化系统的第2道防线[86]。巨藻多糖硫酸酯可增加SOD和CAT酶活性和GSH-Px含量来提高小鼠肝脏总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自由簇对肝脏细胞的损伤而生产的丙二醛[87]。海蜇胶原蛋白肽能够提高SOD、GSH-Px活性,减少丙二醛含量,起到抗氧化作用,从而减小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的机率[88]。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化痰散结类海洋中药可能通过清除多种自由基、提升抗氧化酶活性并降低细胞损伤标志物丙二醛的水平,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3.3 抗炎
炎症是机体针对破坏性刺激、微生物病原体及炎症因子等所呈现出的反应,能引发一系列病理性活动,可对机体的器官或组织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89]。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研究表明,龙须菜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有抑制作用,其高剂量组的抗炎作用优于阿司匹林治疗组[90]。羊栖菜提取物对小鼠小胶质细胞具有较好的体抗神经炎症作用[91]。NF-κB信号通路是调控炎症的重要通路,抑制蛋白κB(inhibitor of NF-κB,IκB)的磷酸化引起NF-κB p65解离磷酸化并入核,介导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促炎因子的分泌,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9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转导通路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炎症通路中的重要成员,JNK抑制剂可以减少感染组织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acrophag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acraphage inflammathory protein-2,MIP-2)炎症因子的表达[93]。静息状态下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免疫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呈低水平表达,在炎症刺激下表达上调,帮助白细胞向受损组织的迁移[94]。张雷等[95]研究表明,海藻提取物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活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降低模型小鼠TNF-α、IL-6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善胃溃疡。进一步研究发现,海带多糖可以降低TNF-α、ICAM-1、MCP-1和MIP-2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放射处理小鼠下颌下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和JNK信号通路有关[96]。综上,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在调节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针对NF-κB和JNK信号通路的调控,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从而为缓解多种炎症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3.4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杜正彩等[97]通过氢化可的松诱导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发现文蛤粗多肽能够提高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体质量,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IL-2与γ干扰素的水平,进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 1,Th1)、Th2细胞亚群在正常机体内处于相对平衡,以保持机体免疫平衡。但在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下,Th1/Th2失衡可影响免疫应答,诱发疾病[98]。任国艳等[99]从海蜇中获得一种新的糖蛋白JGP-III2,该蛋白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迟发性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水平及抗体生成细胞数,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其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可能与Th1/Th2 mRNA表达有关。此外,赵婷婷等[100]发现坛紫菜多糖及其降解产品能显著促进T细胞增殖和抑制B细胞增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降解产品对淋巴细胞增殖调节作用更明显。另一研究发现,龙须菜藻胆蛋白能有效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刺激小鼠脾脏和胸腺器官的发育[101]。综上所述,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炎性因子的生成,同时干扰免疫细胞的功能,进而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
4 结语与展望
海洋中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亦被称为“蓝色药库”,拥有丰富的药用生物资源[102]。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和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海洋中药的开发利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03]。海洋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海洋中药来源广泛,富含多种化学成分,活性多样,其中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化学成分主要有多酚、多糖、氨基酸及多肽、CaCO3等,具有化痰散结的功效,在治疗多种与痰核、积聚相关的疾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备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为海洋药物与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海洋中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活性成分不明确及缺乏作用机制研究。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也阻碍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中药资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科技创新:必须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科技手段,深入探索海洋中药多的化学结构特征和药理活性,揭示其作用机制和潜在的保健功能。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海洋中药资源的利用率,还能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农作物废弃物再利用:海洋生物废弃物入药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海洋生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每年产生大量海洋生物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处理不仅对海洋环境保护构成挑战,也意味着大量潜在药用资源的浪费。因此,加大海洋生物废弃物药用价值的研究,使其变废为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海洋中药的开发和利用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随着对海洋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化痰散结类海洋中药的更多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将被揭示,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望开发出更多高效、低毒的海洋中药新药及保健品,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 源:韦柳植,郭家庚,夏中尚,谢金玲,杜正彩,侯小涛,郝二伟,邓家刚.化痰散结海洋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2025, 56(7): 2571-2581.
来源:天津中草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