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的推崇,中药在我国也有着越来越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中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诸多关于中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重要医学杂志上。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的推崇,中药在我国也有着越来越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中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诸多关于中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重要医学杂志上。
研究发现:中药补骨脂或有延寿作用?
国立台湾大学的王淑慧及其团队经过漫长的研究之后,在著名的期刊《自然通讯》上面发表了他们关于中药补骨脂的研究成果。
该项研究鉴定了中药补骨脂具有一定的延长寿命作用。这是因为补骨脂中提取的乙醇粗提物可以帮助延长芽殖酵母的复制寿命,而芽殖酵母则是研究衰老最简单的模式生物之一。
研究过程中评估发现,补骨脂中的乙醇提取物的正己烷部分在10μg/ml下可将芽殖酵母的寿命延长20%。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等中医药典籍中的众多中药中都是一样的道理,有些中药既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但是又出现“伤肝”的相关报道。
有助健康但又会伤肝的5味中药,建议了解
第一味中药就是何首乌,经常被提及的就是它护发、补肾的作用。
不过也有医学团队针对何首乌的功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荷兰《恢复神经学和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结果。
该研究显示,何首乌中可提取出的二苯乙烯甘有利于阿尔茨海默症的防治。
不过随着何首乌的应用增多,其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很多临床案例也显示何首乌的应用可能会引起肝损伤。这是因为何首乌又分为生首乌和熟首乌,生熟的功效各有不同。生首乌的使用可润肠通便、治疗疟疾,而熟首乌则可以滋补肝肾、益精乌发。
日常想要达到补肾乌发作用的话,一定要选择炮制后的制首乌。一旦在使用何首乌的时候未经过炮制或长期超量服用,就会因其中的大黄酚导致身体中毒,而中毒症状则表现为肠道充血以及肝脏损伤。建议如果一定要使用何首乌的话,最好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伤肝大队”的第二名就是雷公藤。
雷公藤中含有的天然活性成分雷公藤红素,具有抗炎、抗类风湿、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近些年,因为雷公藤红素低毒、广谱性、多靶点等特点,在抗肿瘤的治疗中也备受关注,且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都有广谱的药理学活性。
另外,也有研究证实了雷公藤红素具有减肥的功效,这项研究来自于哈佛医学院、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他们发现雷公藤红素会通过白细胞介素1受体1(IL1R1)来增加瘦素敏感性,从而达到抑制食欲、减肥的作用。
但是雷公藤含有剧毒,因其引起的毒性事件也是频繁被报道。雷公藤中包括有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以及苷类物质等多种毒性成分,而雷公藤使用后会导致肝脏损害多是因为这些毒性成分的共同作用。
不过,要说起到主要毒性作用的还属雷公藤甲素。研究证实雷公藤甲素会激活肝脏中Kuffer细胞,进而释放出大量肿瘤坏死因子以及一氧化氮,因此便造成了肝损伤。
接下来说到的一味中药是薄荷。
薄荷具有清热止痒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皮肤瘙痒、荨麻疹、风疹及疥疮等疾病。
不过在2016年比利时的一项研究证实,薄荷中的薄荷素油可帮助肠易激综症解痉镇痛。因为薄荷素油可以降低胃内压力、近端胃阶段性收缩及食欲。所以治疗肠易激综合症也可采用口服薄荷素油的方式。
但是,薄荷挥发油也会造成肝损伤,动物实验表明,薄荷挥发油应用后会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同时薄荷挥发油的应用还会导致肝组织谷胱甘肽含量降低、血清TNF-α和白细胞介素6升高。
由此可见薄荷的肝损伤主要是由于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
第四种,肉桂,具备温中散寒、止痛补阳的功效,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和枝皮。
说起肉桂的药理作用还是很丰富的,例如抗溃疡、抗腹泻、调和胃肠蠕动、利胆、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热镇痛等,因此肉桂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腹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另外,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肉桂的服用或许对学习能力提升有帮助。
研究过程中发现应用肉桂之后,可代谢生成苯酸钠,而苯酸钠进入大脑后会提高CREB蛋白水平以及降低GABRA5水平,而CREB蛋白水平和GABRA5水平又分别与记忆力和大脑运算速率有关系。因此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但是肉桂也会引发肝损伤,这是因为肉桂水提取物合成的银纳米颗粒以及香豆素都会产生肝毒性,其中银纳米颗粒会导致肝细胞畸变,香豆素则会造成肝细胞线粒体功能下降。
现实中很多患上肿瘤的患者在确诊后往往是病急乱投医,自行去搜索一些偏方,一味想着“以毒攻毒”可以治病。例如用蜈蚣。
近些年蜈蚣被广泛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
相关研究表明,蜈蚣油性提取液有助于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另外,蜈蚣还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强心肌抗氧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改善心肌缺血。
另还,有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发现,红头蜈蚣的毒液中的μ-SLPTX-Ssm6a蛋白或可以治疗慢性疼痛。主要是因为μ-SLPTX-Ssm6a蛋白可影响与痛觉相关的离子通道Nav1.7的功能。
但是要注意的是,蜈蚣千万不要大剂量使用。
因为蜈蚣中含有组织胺样物质以及溶血蛋白质,是类似于蜂毒的毒性成分,一旦大量使用会因为过敏反应和溶血作用导致肝脏损伤。
需要提醒的是,运用中药治疗疾病的时候不仅要预防肝损伤,还有很多种用药时的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服用中药时切莫忽视注意事项
首先就是要注意中药的服药时间。
如果是患有心脏、肺部、头部等部位的疾病,应注意一定在饭后服药,以帮助增加药物在胃部的停留时长,方便药物充分吸收;
如果病变在腹部以下,建议饭前服药,避免食物对于药物吸收的影响;如果是人参等滋补类中药,建议晚上空腹或者在饭前1小时服药,以便更好吸收。
其次就是不同剂型中药的服用。
如果是丸类或膏类,用温开水服用即可;如果是水煎汤药,则在每次服用后都要注意漱口。有的患者在服用中药后可能会呕吐,建议在服药前可以先吃一点生姜汁。
还有些人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因为担心太苦就往里面加糖,其实这属于服用中药的误区。在中药服用时放糖与否还是要注意的,如果服用的是寒性中药,服用时加糖则会降低药物效果。
因此服用中药时最好别加糖,如果真的担心其中的苦味,可以将药物稍微放凉再服用。
不过中药服用时的温度也是有讲究的。
如果是治疗热病的药物建议凉服,治疗寒病的药需要热服,尤其是发汗解表的药物更要趁热服用,以帮助身体出汗。
中药的服用禁忌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服用滋补药物时,最好别吃葱、姜、蒜等;如果是理气功效的药物,则要忌食糯米、豆类等不利于消化的食物;如果是用来治疗皮肤病、疥疮等疾病的清热解毒类药物,建议最好别吃羊肉、辣椒、春笋或多种鱼类等。
还有的人喜欢将煎好的中药留下一部分到第二天服用,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中药药液一旦放置时间过长,其中的各种成分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出现沉淀物,通常是沉淀物越多,相应药物有效成分就会减少。所以过夜或者放置时间过长的中药最好别再服用。
参考文献:
[1]郗昊.有些中药,滥用伤肝[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7,0(11):42-42.
[2]宋海波,韩玲. 中药肝损伤的流行特点、风险因素及评价[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30(4):291-305.
[3]沈丕安著. 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 上[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6.
来源:健康科普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