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文案的终极答案,藏在最朴素的问题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8 15:04 4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营销文案的撰写往往决定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本文通过对小米汽车、好利来、观夏等品牌的营销文案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头部品牌如何通过聚焦品类基础需求,用细节构建真实感,以及通过情感共鸣打动消费者。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营销文案的撰写往往决定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本文通过对小米汽车、好利来、观夏等品牌的营销文案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头部品牌如何通过聚焦品类基础需求,用细节构建真实感,以及通过情感共鸣打动消费者。

去年给某头部食品企业做文案培训的时候,我们观察了糖果零食行业最卖座的几个品牌,研究发现头部品牌花了最多精力去宣传的点,是好吃。同期,我们在服务汽车客户的时候,发现消费者更关注的卖点,是性能和档次。

本文将深扒小米汽车、好利来、观夏的营销文案,找出各位老板的制胜法宝。

一个反常识的真相

去年到今年,我们团队做了一系列研究:

小米SU7发布会上雷军花10分钟讲防晒,但官网80%篇幅都在强调”性能”。电商数据分析显示,巧克力品类中”低糖””产地”的搜索量只有”好吃”的1/10。香薰品类中,强调”扩香时间””造型设计”的品牌,销量远不如直接描述”闻着像在下雨天窝进沙发”的竞品。

核心发现:

头部品牌80%的营销资源都聚焦在品类基础需求上中小企业却把90%的创新精力花在边缘卖点上为什么你的”创新卖点”用户不买单?

误区1:把差异化等同于边缘创新

❌车企卷”车内KTV”,实际使用率不足5%

❌巧克力推”GABA添加”,搜索量不到”丝滑口感”的1/50

消费者真实决策路径:

先评估基础需求是否达标→ 再考虑附加功能是否心动

(就像相亲先看人品长相,再聊兴趣爱好)

误区2:用专业参数代替使用场景

❌某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宣称:

” 拥有先进材料、理化测试等6 大技术实验室,3,128 个电芯测试通道和超过80 台高精度材料理化表征设备,具备材料合成、电芯试制、系统组装、验证测试等全栈研发能力。在材料、电芯、系统、软件、云端策略等领域,拥有1,435 项科技专利。”

✅小米SU7写法:”多种高能充电方式,不同场景皆可快速补能”“5分钟充电220km续航/15分钟充电510km 续航“

如何让”朴素卖点”爆发吸引力?

方法1 四步公式:定位→数据→场景→关系,六个字也能讲好故事

今天的社媒环境教育出了一批没有任何耐心的消费者,“故事”的单位不再是“则”,而是“条”。

小米SU7 Ultra的“自信驾驭强大”是一条好标语,也是一个好故事。虽然只有六个字,但他说出了那些踮起脚脚尖去购买这款高级轿跑的用户心声,我很牛X,我能驾驭强大的跑车。

剖析这条标语,它由三个要素组成:自信,驾驭,强大。两个形容词,一个动词而已。强大,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用来形容车子的性能,也指代用户的自我认知,带有一定的情绪煽动里。自信,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词,用来定位用户的情绪。驾驭,则是一个略带情感色彩的动词,用来煽动跑车相关的热血情绪。

六个字的标语之中,情绪饱满值逼近80%。

核心信息点在于强调汽车的性能,立马拉升产品高级感。

再看小米汽车对于超级电机的表述:

整则文案同样是情感满溢。第一个段落强调电机的重要性,第二个段落开始情绪拉满,将情绪值拉到最高,以品牌的承诺和关怀收尾。

我们来比较其他汽车品牌的文案。

高下立见?

从小米那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四步走公式:

第一步,定位,对品类基础特征进行精准定位:小米的“强大”

第二步,数据,描绘产品的具体数据和品牌方的努力:21000rpm ,27200rpm……

第三步,场景,用户和产品的关联场景:自信驾驭强大,对速度不顾一切的信仰……

第四步,关系,品牌方和用户的关系:品牌用实力不惜代价去守护

这样的公式同样可以在好利来的明星产品“芝巧熔岩巴斯克”中找到:

第一步,定位,强调产品创造了全新的口味:“划时代的芝士料理”

第二步,数据,描绘产品的具体口感和味道:醇香可可与浓郁芝士的黄金配比,分子级别的融合……

第三步,场景,用户与产品的关联场景:均匀切片,精致下午茶,轻轻舀开,幸福在流淌

第四步,关系,品牌方关怀用户体验:先下单再生产

在给客户做培训的时候,很多人说自己都能写出“精致下午茶“这句文案,却想不到”均匀切片““轻轻舀开”这两个动作,而正是”均匀切片“,才能赋文案以故事氛围。要始终代入消费者的视角,还原真实场景,文案才能打动人心。

方法2 用细节构建真实感,让用户身临其境

好文案不是形容词的堆砌,而是动作的还原

许多品牌在写文案时容易陷入“自嗨式表达”——用华丽的形容词包装产品,比如“极致奢华”“颠覆体验”,但消费者读完却毫无感知。为什么?因为缺乏具体的细节和动作。

以小米SU7 Ultra的“防晒”卖点为例:

如果只是简单写“超强防晒,呵护肌肤”,这就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但小米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把防晒拆解成用户可感知的动作和结果:

动作细节:“双层镀银前风挡+紫外线隔绝玻璃” —— 用技术参数还原“如何实现防晒”;场景联想:“38℃烈日下,车内温度比同级低8℃” —— 让用户瞬间联想到暴晒的夏天和凉爽的驾驶体验;情绪共鸣:“怕晒?上车就是防晒霜” —— 用调侃的语气击中女性用户的痛点。

同样,观夏的香薰文案也深谙此道:

普通文案会说:“东方植物香,治愈身心。”,观夏的写法是:“推开家门那一刻,昆仑煮雪的味道从玄关漫过来,像一脚踩进12月的长白山。松针上的雪簌簌落下,你抖抖大衣领子,听见壁炉里柴火‘噼啪’响了一声。” ——用“推门”“踩雪”“抖大衣”“听柴火”一连串动作,让用户仿佛亲身闻到香气。

文末附送营销文案自查清单

我的核心卖点是否解决品类最基础需求?我的文案是否有“用户动作”?是否用数据/比喻替代形容词?是否用五感细节替代抽象表述?

当行业都在内卷“伪需求”时,真正的机会恰恰藏在那些被忽视的“常识”里——

巧克力就该好吃,汽车必须好开,香薰本该好闻。高级的营销,不是发明需求,而是给旧需求一个“不得不选你”的理由。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