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产销链条中,农民长期处于价值链底端,辛勤劳作却难获合理回报。而助农女主播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樊晓宁作为其中一员,她会带着观众下到生产鸭蛋的制作间,讲解不同温度、湿度对鸭蛋咸度的影响;会直接拿起酿造蜂蜜的蜂箱,让食客直观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这种沉浸式体
在广袤乡村与繁华网络的交汇点,涉县合漳乡女主播樊晓宁,凭借对乡村的热忱和对助农事业的执着,架起了一座农产品走出乡村的桥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在传统产销链条中,农民长期处于价值链底端,辛勤劳作却难获合理回报。而助农女主播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樊晓宁作为其中一员,她会带着观众下到生产鸭蛋的制作间,讲解不同温度、湿度对鸭蛋咸度的影响;会直接拿起酿造蜂蜜的蜂箱,让食客直观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了农产品交易的时空界限,使消费者能够跨越物理距离参与农业生产决策。
在合漳乡的直播间,樊晓宁用略带乡音的普通话向镜头另一端的消费者热情吆喝。合漳乡当地特色农产品是纯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口感爽滑劲道,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缺乏品牌宣传和销售渠道,粉条销量一直不高。樊晓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与乡政府合作,邀请了专业的摄影团队,拍摄了精美的宣传视频,详细介绍红薯粉条的制作工艺和营养价值。在直播中,她不仅展示了粉条的烹饪过程,还分享了一些美食制作小窍门,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加,当地的红薯粉条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幅提高。
“家人们,看我手中的红薯粉条已经变成了一碗香气扑鼻的酸辣粉,它的口感丰富多变,酸辣、鲜香、滑嫩交织在一起,如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耐人寻味”。这些饱含温度的画面,构建起强烈的共情磁场,农产品已不再是简单的农产品,而是承载了情感寄托的生命体。这种深度链接重构了产销关系,使得交易过程升华为文化认同的过程。
樊晓宁的直播间,真实、鲜活、有情感、有温度。她带货金句频出“这瓶农家土蜂蜜,甜的的像初恋,价格只要一杯奶茶钱”。她普及农业冷知识“别嫌丑,带虫眼的青菜没打农药,虫哥认证的都是有机食品”。她在田间地头直播,泥巴糊满鞋子还笑着调侃“这是大自然的免费面膜”。正是靠着这种情怀,半年累计直播200场,用现代媒介技术激活沉睡的乡土资源,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让乡村价值多元化绽放。 (涉县妇联)
来源:冀域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