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动漫产业迎来了新的里程碑时刻。从《长安三万里》的口碑与商业双丰收,到3A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瞩目,再到《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中国动漫文化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入发展快车道。然而,当“黄金时代”的呼声高涨时,我们仍需清醒审视:这场产业盛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祝萍 郑雨璐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日中国,各行各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澎湃向前。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新质观察》栏目通过记者视角,发挥记者“四力”,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以融媒体形式,立体化呈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动漫产业迎来了新的里程碑时刻。从《长安三万里》的口碑与商业双丰收,到3A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瞩目,再到《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中国动漫文化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入发展快车道。
然而,当“黄金时代”的呼声高涨时,我们仍需清醒审视:这场产业盛宴背后,究竟有多少可持续的动能?国漫的全球化征途又将面临怎样的荆棘与机遇?
技术革新——
从“手工作坊”到工业体系建立
中国动漫的历史可追溯到百年前。
1926年万氏兄弟拍摄的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和1941年的亚洲第一部动漫长篇《铁扇公主》对我国早期的动漫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 80 年代,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中国动漫企业以教育、宣传为主要生产导向,市场化程度很低。而日本、美国为代表的海外动漫作品则在短时间内蚕食了国产动漫的生存空间,导致中国动漫产业一度沦为海外制片“代工厂”。
2003年,动漫产业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从体制管理、市场经营和创作研究三个方面,勾勒出国产动画业的全新路线图,许多动漫企业应运而生。
浙江杭州是最早布局动漫产业的城市之一。2003年,中南卡通以“投入2个亿,5年不赚钱”的决心开始拓荒国产动漫市场,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动漫企业。玄机科技创始人沈乐平也表示:“中国动漫产业就像新生的嫩芽,在海外动漫参天大树的阴影下茁壮成长。这是一场‘收复失地’的浩大工程。”
如今,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动漫展会——中国国际动漫节已经在“动漫之都”杭州举办了20届。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依托数字经济优势,实现动漫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培育了网易(杭州)、电魂网络、中南卡通、玄机科技、若鸿文化、喜悦娱乐、游卡网络等一批具备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创新型文化企业,接连创造了不胜枚举的“第一”。
2005年,首个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在成都高新区授牌落地。此后,这里相继成为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这种“国家队”资质背书,吸引了光线传媒等头部资本布局,形成“政策—资本—技术”的良性循环。
2013年,在科技部授牌的国家级平台——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内,一支仅由数人组成的“饺克力”动画工作室悄然入驻。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团队,在基地“技术赋能+产业对接”的双重助力下,开启了从“草根”到行业标杆的蜕变道路。2016年,凭借扎实作品集与独特美学风格,团队获得光线传媒旗下彩条屋影业战略投资,正式升级为可可豆动画影视公司。
动漫作为融合绘画、影视、数字媒体等多维艺术的表现形式,已形成覆盖内容生产、传播与衍生开发的全产业链生态。《哪吒2》通过138家团队的模块化协同合作以及37项专利技术的集成,实现了制作效率与艺术品质的双重飞跃,成为中国动漫从传统的“作坊式创作”逐渐向“工业体系化生产”转型的杰出案例。
文化破局——
IP焕新与全球传播探索
“《哪吒2》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镇认为,其意义和贡献已经溢出电影之外,可能会带动对传统文化的回溯和讨论,“对整个中国的文化产业、影视产业甚至经济发展都是一次提振。”
哪吒“闹海”、白蛇“渡情”、黑悟空“弑神”……这些脱胎于传统文化的IP,通过现代价值观的解构与视觉美学的重构,正在打破“老故事无人问津”的刻板印象,实现“老树发新芽”。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动漫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动画电影《深海》团队首创的“粒子水墨动画”技术,通过数十亿粒子模拟水墨流动形态,将中国传统水墨的写意美学与三维动画技术融合,体现了中国动画工业从技术追赶向艺术表达进阶的成熟姿态。
而主打原创IP的动漫企业玄机科技,制作出中国首部3D武侠动漫系列剧《秦时明月》,通过持续深耕古风、玄幻类IP开发和年番制运营模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2024年,公司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与百度联合发起AI漫画大赛,开辟国漫IP联动AI创作先河。其旗下作品《牧神记》《吞噬星空》《斗罗大陆》等均取得优秀成绩,累计播放量突破百亿次。
在文化出海方面,中国动漫正在形成新的突破。“中国文化产业想出海,动漫可能是最容易走通的路径。”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浙江数字文化国际合作区办公室副主任沈玉良表示。中南卡通连续20年参加法国戛纳电视节和新加坡亚洲电视论坛,其《数字文化:传播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获评为2023新时代国际传播浙江经典案例。玄机科技的《秦时明月》系列作品已被翻译成7种语言,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推广。
然而,目前国漫的海外影响力多集中于东亚及华人圈,对欧美主流市场渗透有限。“我们还需要更多能够‘冲出去’的作品。”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动画系主任李佳佳说,“冲击国际顶尖动画节展的奖项,我们在动画制作与特效技术层面都具备成熟条件,需要更多关注与精进的或许是美学与叙事层面的内容。在开发中国传统题材IP时需要思考如何与时代结合,用当代语言讲中国故事。”
近年来,《中国奇谭》以水墨数字技术激活传统志怪美学,《姜子牙》用现代伦理重构封神宇宙,这些尝试为文化破圈提供了新思路——以技术为舟,以共情为桨,载着东方故事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生态重构——
从“低龄叙事”到全龄消费市场
政策红利与代际消费变迁,正在重塑国漫产业生态。2013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动漫产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在增值税、营业税方面给予动漫产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2021年《“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发布,提升动漫产业质量效益、打造中国动漫品牌、促进动漫“全产业链”和“全年龄段”发展成为政策重点。
曾经的国漫产业困于“儿童向内容补贴”的单一模式,而今,《灵笼》《时光代理人》等成人向作品的热播,以及衍生品市场的爆发(2025年预计突破1500亿元),宣告着“全龄化”时代的到来。腾讯动漫联动阅文集团开发文学IP衍生内容,快看漫画跨界联名潮牌推出限定手办,头部企业正通过纵向整合构建“IP+产业”的生态闭环。
市场扩容的背后是用户代际变迁。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既为《哪吒》系列的叛逆呐喊,也为《中国奇谭》的哲思买单,更愿意为情感溢价付费——一个手办、一场漫展、一次IP联名,皆是文化认同的载体。当《哪吒2》横扫春节档时,其衍生品战场同样上演着商业奇迹——合作方泡泡玛特推出的“天生羁绊”系列盲盒,创下48小时全网售罄、淘宝众筹金额突破3100万元的纪录。这场IP价值裂变背后,让大家看到了文化消费时代“谷子经济”的巨大潜力。
中南卡通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吴建荣认为,衡量一个动漫企业的优劣,核心在于能否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坚守原创与正能量,是否兼具创意高度、文化广度、传播力度和人文温度。此外,中南卡通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建成“之江一号”AI 表演动画数字摄影棚,这是亚洲最大的同类设施,其通过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大幅提升了动画创作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了资源共享,对整个动画产业的技术升级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而完整的全产业链生态,也为精品动漫等文化作品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比如,中南卡通原创动画《郑和下西洋》荣获全国首批动画类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苏东坡与杭州的故事》《钱王传奇》先后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动画重点项目;网易(杭州)的《草原志怪:遗弃谷篇》获“金猴奖”综合奖漫画金奖;专注于开发知名作家郑渊洁原著内容版权的杭州好久不见影视动漫有限公司,累计15次荣获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选的优秀国产动画作品;莫叽文化制作以中国传统文化、大美河山以及弘扬社会正能量为背景的动漫作品超500集,并开发了“良渚王国”“梦回敦煌”等国潮盲盒手办;杭州游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良渚文明》《宋韵西湖》《京杭大运河》“杭州三部曲”桌游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载体。
站在历史坐标上回望,国产动漫的崛起是一部从“跟跑”到“并跑”的逆袭史诗。技术的工业化转型撕掉了“低端代工”的标签,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打通了传统与现代的任督二脉,生态的全龄化重构则释放出消费市场的澎湃动能。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当《黑神话:悟空》在Steam平台创下百万愿望单纪录时,当《中国奇谭》的水墨美学引发海外观众惊叹时,国漫已站在全球化竞技场的入口。未来,它需要的不仅是更多“爆款”,更是一套贯通文化基因解码、工业化标准输出、全球化分众运营的系统能力。
正如《哪吒2》中众人冲破天元鼎的无畏气概——国漫的终极使命,是让世界看见:东方故事不仅能“闹海”,更能掀起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浪潮。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