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车间:托起家门口的“共富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8 16:45 1

摘要:一阵春雨过后,清晨的佤山云雾缭绕,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中药材种植基地里,肖学军带领村民们正忙着培训如何管护中药材。肖学军于2023年6月申报的就业帮扶车间,发挥着持续有效的联农带农作用。沧源县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入小微产业项目,通过奖补激励、精准培训、动态帮扶

一阵春雨过后,清晨的佤山云雾缭绕,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中药材种植基地里,肖学军带领村民们正忙着培训如何管护中药材。肖学军于2023年6月申报的就业帮扶车间,发挥着持续有效的联农带农作用。沧源县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入小微产业项目,通过奖补激励、精准培训、动态帮扶等举措,让车间活起来、市场热起来、群众动起来,发挥出帮扶车间“家门口”就业“蓄水池”作用,实现了政策扶持与创新模式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产业强村、就业富民”的乡村振兴路径。

“政策活水”浇灌就业沃土

“以前茶树生了虫只会打药,现在学会了挂黄蓝板、测土壤酸碱度。”茶农李大姐说。通过162人次的技能培训,帮扶车间带动户均增收2.9万元,昔日的荒山变成“绿色银行”。在沧源县岩帅镇龙潭茶厂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帮扶车间,一场场“茶园管护标准化”培训让茶农们耳目一新。

沧源县以政策创新为引擎,打出系列“组合拳”,构建起“奖补激励+动态帮扶+精准培训”的全链条政策体系。

“2019年以来,全县兑现帮扶车间奖补资金75.25万元,培育出14家就业帮扶车间,覆盖茶叶加工、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等多元领域。” 沧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家俊说,这些利好政策极大激发了就业帮扶车间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务工返乡及无法离乡的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现了用工和就业双赢,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

“年内,计划新增认定就业帮扶车间3家,累计带动1057名以上农村劳动力、315人以上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 沧源县政府副县长胡丽萍表示,今年,沧源县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稳就业、保民生的决策部署,持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更实的举措推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精准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各项奖补扶持政策,激发稳岗拓岗活力和潜力,有效发挥帮扶车间“家门口”就业“蓄水池”作用。

“智慧桥梁”连通“最后一公里”

“各位村民,明天,姬松茸大棚要用着60个工,想做活的今晚上9点前跟我报名。”班洪乡班莫村每天午后的广播声成为连接村民与零工岗位的就业信号,一条条用工信息传进家家户户,村民们边听边盘算务工计划。

“求职不必往外走、就业就在家门口。”班莫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正清说,通过村委会广播站牵线搭桥,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与合作社、种植基地实现了精准对接。班莫村通过摸排全村劳动力技能,建立动态台账,把零工需求精准匹配到户到人,全村40%的富余劳动力找到了零工。

沧源县人社局创新打造县乡村三级零工市场体系:县级“零工市场”统筹调度,10个乡镇“零工驿站”即时对接,95个村级“零工之家”精准到户,加大帮扶车间扶持力度,针对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生产效率;结合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业态,打造集生产、展示、研学于一体的综合基地;鼓励帮扶车间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产业珍珠”串起振兴链条

“前几天是村委会帮你找工作了吗?”“是的,我在这里搭姬松茸大棚。”在班莫村,记者看到村民罗老大正在姬松茸大棚里忙活着。 罗老大说,没事做的时候也可以去别的地方割胶,每天都会拿到100多元的工钱。

“如果需要找工人做活,我们会提前跟村上说一下,找村民们来做活。” 莫村姬松茸种植基地负责人蒋天沙说,有了村委会搭桥,村里的姬松茸种植基地、木薯加工厂、橡胶林、茶园等用工得到轻松解决。

班莫村建成集生产、研学于一体的姬松茸种植基地;单甲乡依托万亩核桃林,打造集中药材加工、电商销售于一体的车间,消化滞销核桃的同时开发黑蜜核桃等高附加值产品;沧源景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帮扶车间将佤族歌舞融入旅游体验;班洪乡班洪村帮扶车间沧源海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后,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党员户+农户+基地”和“公司+村集体+农户”等模式联农带农,实现群众技术有指导、销路有保障。

小微产业虽“小”,却是连接村集体增收与农民共富的关键纽带,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方式,不断推动就业帮扶车间稳定发展,搭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良好平台,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稳岗增收。

“双向赋能”激活内生动力

闲置资源“活起来”,小微产业“动起来”,民生的幸福账本也“厚起来”了。建立“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联企业”机制,班莫村党总支书记王正清带领村民发展咖啡、木薯等短平快产业;驻村第一书记左常宝推行“政府引导+村级主抓+市场运作”,让闲置资源焕发生机。

“一个岗位留住一个家庭,一项技能唤醒一份自信,一条产业链激活一片乡土。” 沧源县人社局通过“定岗、订单、定向”培训模式,举办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专场培训,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就业帮扶车间帮助群众提升技能水平,车间秉持“人人持证、技能致富”的理念,着力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沧源景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自2023年6月被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以来,全面落实政策要求带动辖区内无法外出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2024年共带动155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21人),共支付工资299万元(其中,支付脱贫劳动力工资61万元)。勐角乡翁丁村村民李依再通过旅游服务培训,从“一天带一场游客很困难”的讲解员,成长为能每天轻松应对五场讲解的“金牌向导”。勐角乡村民夏灵则通过公司的培训培养,晋升为后勤组长。帮扶车间让每个人看见自己变得更好的可能,托举起百姓不离乡土的稳稳幸福。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产业移植,而是让政策与民心同频共振。在佤山深处,帮扶车间如同镶嵌在佤山的明珠,串起民生保障,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帮扶车间,正书写着新时代阿佤山的“山乡巨变”,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活、百姓富”的生动图景。(魏江跃 金维娜 张正霖 关汪武 李宗昱)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