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域浸水漫游超感演艺《花开靖港》于 2025 年 4 月 5 日迎来首秀,以 "半江半秀" 的创新理念和康硕展户外透明屏的技术赋能,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吸引近千名观众现场观演,首战告捷。这场融合历史叙事与数字科技的文旅盛宴,通过三大维度的突破重新定义了沉浸式演艺的
全域浸水漫游超感演艺《花开靖港》于 2025 年 4 月 5 日迎来首秀,以 "半江半秀" 的创新理念和康硕展户外透明屏的技术赋能,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吸引近千名观众现场观演,首战告捷。这场融合历史叙事与数字科技的文旅盛宴,通过三大维度的突破重新定义了沉浸式演艺的边界:
构建全域沉浸的 "超感剧场"
康硕展提供的 275 平方米 P3.91-7.81 透明屏作为核心舞美元素,在全域浸水场景中实现三大技术突破:
动态环境适配系统
屏幕内置光感传感器与 AI 算法,可根据昼夜环境自动调节透明度(日间 75%/ 夜间 30%)和亮度(1000nit 峰值)。在 "浸水江韵" 序篇中,屏幕与芦江水面形成 180° 连续视觉界面,当游船行至屏幕前 3 米时,系统自动触发 "水幕消融" 特效 —— 屏幕透明度瞬间提升至 90%,使观众产生 "船穿影像" 的错觉。
多模态交互网络
屏幕支持重力感应与空间定位技术,当观众在移动观众席上做出特定动作(如挥手、跳跃)时,系统通过 UWB 定位模块实时捕捉,驱动屏幕呈现 "涟漪扩散"" 光影裂变 "等动态反馈。在" 文夕大火 "高潮场景中,观众的跺脚动作可触发屏幕下方雾化系统制造" 江水沸腾 " 效果,配合真火特效形成多维度感官冲击。
智能结构强化
针对湘江沿岸的潮湿气候,透明屏箱体采用 IP65 防护等级,内部集成除湿模块和加热元件,可在 - 20℃至 50℃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结构设计上,采用三角桁架支撑体系,抗风等级达 12 级,确保在洞庭湖强对流天气中保持稳定。
艺术创新:活化古镇的文化基因
《花开靖港》以 1938 年文夕大火为叙事背景,通过透明屏技术实现三重艺术表达:
非遗元素的数字化
湘剧《百花公主》的经典唱段通过透明屏的动态分屏技术,实现 "一屏三景" 的视觉呈现:中间主屏幕显示演员的实时表演,两侧透明区域同步展示湘剧脸谱的绘制过程和历史演变图谱。这种 "表演 + 解说" 的复合叙事方式,使非遗文化的传播效率提升 40%。
空间叙事的立体化建构
透明屏与移动观众席形成 "双轨叙事" 系统:观众乘坐的游船沿芦江行驶时,屏幕同步播放与当前场景对应的历史影像。当游船经过 "八元堂" 遗址时,屏幕突然升起,露出隐藏其后的实景舞台,演员从屏幕后方跃入水中,完成 "虚实转换" 的戏剧高潮。
情感共鸣的沉浸式营造
在 "靖港保卫战" 场景中,透明屏通过3D Mapping 技术将古镇轮廓投影至江面,配合环绕立体声中夹杂的枪炮声、呼喊声,使观众仿佛置身于 1938 年的战场。屏幕下方的震动模块与喷雾系统,进一步强化 "地动山摇" 的临场感。
《花开靖港》的实践证明,户外透明屏不仅是一种显示技术,更是重构文旅体验的 "数字催化剂"。通过技术创新与文化深度的有机结合,该项目为传统古镇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可复制的 "靖港模式",也为沉浸式演艺行业树立了新的价值标杆。
来源:小唐科技每日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