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党建引领“共富工坊”矩阵 解锁强村富民新路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8 16:45 2

摘要: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打造“品牌赋能、来料加工、村企合作、产业发展”共富工坊6家,实现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70余人,构建起“村里头有坊、家门口有岗、工坊里有薪、心里头有底”的强村富民新路径。

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打造“品牌赋能、来料加工、村企合作、产业发展”共富工坊6家,实现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70余人,构建起“村里头有坊、家门口有岗、工坊里有薪、心里头有底”的强村富民新路径。

打造“品牌赋能”共富工坊,以“一粒米”撬动共富产业链。创新“联村抱团”机制,整合段庄村、朔南社区等3个村(社区)资源,成立安徽朔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40万元建成1500平方米智能化加工中心,打造“朔湖春·粳香米”地理标志品牌。构建朔西湖活水灌溉、富硒土壤培育、生态沟渠养护“三水联动”种植体系,开发香稻、富硒稻等特色品种。创新“云端+田间”双线销售,通过商超直供与“村书记直播间”云端拓市,实现日产10吨优质大米的产销闭环。工坊设置“共富岗位”15个,定向吸纳困难群众就业,累计带动集体增收80万元。

采摘平菇。

打造“来料加工”共富工坊,以“指尖经济”织就致富网。创新“三单协同”运营模式:企业派发订单、工坊按需分单、村民灵活接单。15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承接头饰、季节性礼品等代加工订单,提供“工坊式”“居家式”“计件式”等灵活就业岗位100余个,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巧手生金”。搭建“1+N”辐射网络,以主工坊为核心向坡里村等周边延伸4个加工点,100余名家庭妇女实现“灶台工”向“巧手匠”转型。工坊月均产值突破10万元,人均月增收2800元。

包装。

打造“村企合作”共富工坊,以小蚯蚓“拱”出生态致富路。激活“蚯蚓经济”绿色动能,朔南社区与红蚯蚓养殖家庭农场共建“生态循环工坊”,采取“党建引领+企业牵头+农户养殖”的发展模式,创新“双链循环”模式:外购牛粪资源化利用养殖蚯蚓—蚯蚓肥改良土壤形成闭环体系。建成50个智能化养殖大棚,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机制吸纳28户村民入股,带动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首批参与村民人均获得2500元分红,形成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双赢格局。

打造“产业发展”共富工坊,以“智慧种菌”孕育共富新希望。培育“食用菌经济”智慧集群,罗里村领办淮北市村菇生物科技公司,投资建设1500平方米恒温智慧菇房13间。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平菇等食用菌,构建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采用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带动23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预计今年工坊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余万元。(张金凤 文/图)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