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始终践行“就业是最大民生”的服务宗旨,以做好零工服务为切入点,探索建设零工市场、零工驿站、零工之家,通过线上线下加“县-乡-村”三级网络布局相结合,帮助求职人员实现高效就业。沧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零工市场与帮扶车间双线发力,筑起党群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始终践行“就业是最大民生”的服务宗旨,以做好零工服务为切入点,探索建设零工市场、零工驿站、零工之家,通过线上线下加“县-乡-村”三级网络布局相结合,帮助求职人员实现高效就业。沧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零工市场与帮扶车间双线发力,筑起党群连心桥,在服务群众中连出了广度、连出了深度,更连出了温度,真正将党的惠民政策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
春节刚过,沧源佤族自治县的零工市场就迎来供需高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着力打造零工市场,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架起了一座高效灵活便捷的“就业桥梁”。线上,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实现雇主发单、零工接单的“网约式”匹配;线下,工作人员主动对接急聘岗位,提升人岗适配度,平台累计服务超1800人,帮助零工群体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筑起群众就业“安全网”,开启群众增收致富路。
“零工市场”架起“就业桥梁”
企业岗位信息库和零工求职人员信息库 “两库一平台”精准匹配。“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县级“零工市场”统筹政策、调度资源,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乡级“零工驿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维权咨询、即时招聘;村级“零工之家”扎根村社,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零工市场1个、乡级零工驿站10个、村级零工之家95个。自零工市场投入运营以来,已服务企业302家,提供零工岗位数2851个,服务零工人数3389余人,实现就业348人。
线上,“佤山人社”“临沧就业工作站”“临翔宏华人力”微信公众号,云南宏华人力抖音、快手、视频号,云南宏华人力公司官网等线上平台同步发力,结合202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沧源专场直播带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线上招聘会织密灵活就业“安全网”。
“填写信息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线下,在沧源县人社局的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求职者只需简单登记,便能获得岗位推荐、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一站式服务。就业服务人员积极向求职者和企业宣传沧源的就业创业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和利用政策资源,扩大政策的知晓率和覆盖面,促进劳动者就近就业创业。
“零工市场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方式,为供求双方提供信息对接、就业咨询、劳务对接、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和纠纷调处等服务,畅通灵活就业渠道。”沧源县人社局副局长杨章强表示。
“马路零工”转向“市场接单”
“我们可以在这里休息、找活,再不用在马路边风吹日晒!”务工人员肖仕昌在零工市场找到工作后激动地说,从之前风吹日晒在路边揽活儿、靠运气找活儿的“马路零工”模式,转变为在零工市场内等活接活模式深受工友们的赞许。发出同样感慨的还有来自用工方的声音。沧源县文旅公司负责人田国荣:“用工需求一发布,零工市场立刻帮我们精准招工,解了燃眉之急。”
近年来,沧源县人社局紧扣中央和省、市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决策部署,着力打造零工市场,开辟家门口就业增收新路径,不断推动转变,为零工就业人员和用人企业架起了双向选择的桥梁,满足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多元化就业需求,让零工就业人员就业有门路、服务有平台、权益有保障。
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结合市场需求,深入辖区内收集企业用工信息、摸清有就近就地就业意愿及提升职业技能需求的零工求职人员底数,专人负责分类登记,建立企业岗位信息库和零工求职人员信息库。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采集、动态更新、高效匹配,助力零工市场“即时快招”服务模式。
“外出漂泊”转站“归乡筑梦”
“岩明发烧了,输了3天液,现在还没有好转。”2014年的冬天,远在江苏打工的杨芳接到了在家带娃的婆婆来电,电话那头的杨芳心急如焚,想娃想家的泪水瞬间流出眼眶。一边是赚钱养家糊口,一边是照顾一老一小,“两难选择”一时间成了杨芳的心病,正在分拣辣椒的杨芳向记者回忆了当年在外打工的心酸。
去年,杨芳在沧源生了二宝,家里添了一口人,生活的重担只能由丈夫高勇一个人承担。转机来自班洪乡章烈村的辣椒帮扶车间——如今,她和丈夫成了家门口帮扶车间的“夫妻档”,月收入合计七八千元,“够家用,还能照顾老人和娃娃,这才是踏实日子!” 找到了兼顾家庭与收入平衡点的杨芳开心地说。
装箱分拣标准、摆框顺序、上称重量,红艳艳的辣椒在工人手中快速分拣装箱。辣椒分拣车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或按时付薪、或按件付薪,为求职者提供“弹性工作+家庭兼顾”的灵活选择。全县14个帮扶车间已吸纳757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264人。
无独有偶,从打工仔到主管,是帮扶车间点亮了李红明的人生。在沧源县海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帮扶车间,记者看到,李红明正指导工人分拣辣椒。他曾在外漂泊两年,如今,他已成长为车间主管,带动农户发展订单辣椒产业。“以前想家只能打电话,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很有幸福感和成就感。”他感慨道。李红明还说,公司最繁忙的采摘季可为村民提供700多个岗位,年产值2000多万元。
“翁丁村民”秒变“公司员工”
“零工市场”和“帮扶车间”的双向加持,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轨迹,农村妇女秒变“产业工人”,佤山汉子秒变 “公司员工”,传统农民成长为现代管理者。沧源县通过乡镇、村集体的小微企业和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带动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种植、加工、旅游服务等工作。
在翁丁村,村民们农忙时下田下地干活,农闲时当导游、当观光车驾驶员、表演民族歌舞,“村民”秒变“员工”。在翁丁景区,村民李明军开着观光车向记者说道:“没想到我还能当上景区员工,工作轻松又有保障!” 交谈间隙,一批来自上海的游客坐上了李明军的观光车,只见李明军戴上墨镜,一波娴熟操控,便开着观光车穿梭在翁丁景区的各个景点。现在的李明军变得开朗又自信。
沧源县景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3年被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公司副总经理夏俊骊表示:“我们要让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村民们既守护了绿水青山的家园,也打开了金山银山的大门,现在,在景区工作的村民开始购置新家具、新家电,甚至还买了摩托车、轿车,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记者手记
零工市场构建起以“家门口”就业为核心的民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拓宽了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路,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铺展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共富画卷,新时代的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再奏阿佤山的幸福乐章。(魏江跃 金维娜 张正霖 关汪武 李宗昱)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