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湖北省乡村振兴局、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妇联共同确定了2024年湖北省乡村工匠名师拟认定名单,其中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油纸伞制作者但宗汉入选“器具制作(油纸花伞)”工匠名
近日,湖北省乡村振兴局、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妇联共同确定了2024年湖北省乡村工匠名师拟认定名单,其中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油纸伞制作者但宗汉入选“器具制作(油纸花伞)”工匠名师。
11月29日,但宗汉一早便上了山。在一片楠竹林内,他抚摸着一根根翠绿的楠竹,以手为尺丈量着节与节之间的距离,而后又将适合制伞的楠竹运下山。
今年59岁的但宗汉,是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自1982年起,但宗汉便开始从事油纸伞的手艺制作。
赤壁羊楼洞古镇油纸伞久负盛名,其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上世纪,羊楼洞就有竹编工艺厂,不仅生产扇子,也生产油纸伞。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厂家陆续关门歇业。但还是有一些人,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家乡,并传承着这门技艺。但宗汉就是其中的一位。
但宗汉是土生土长的羊楼洞人,早些年从羊楼洞出去后,一直在深圳做油纸伞生意。2019年,但宗汉回乡创业,与妻子陈艳明在羊楼洞古街开了一家油纸伞小店。
“这把伞能遮雨吗?”“可以的,牢得很呢。”石板街上人来人往,不少游客光顾小店,但宗汉一边笑着接待游客,一边接受记者采访。
铺面里,大大小小的油纸伞充盈着店里的每一个空间。天花板上挂的是伞,地上撑开的是伞,货架上摆放的还是伞。伞上的画面,有的画着荷花水墨画,有的写着诗句,制作考究,十分精致。
咸宁是楠竹之乡,到处都有以竹为生的居民。童年记忆里,但宗汉的周围便经常有大人做油纸伞。竹骨,纸面,整把伞,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个金属部件。他的兴趣之一就是帮长辈打下手做油纸伞,比如把伞骨架分均匀,这样大人们拿到骨架就可以开始做。
但宗汉一边跟着长辈学,一边又去别处“拜师学艺”,逐渐掌握了手工制作油纸伞的数十道复杂工序。过去的油纸伞使用的是伞骨开槽工艺,骨架不够牢靠,但宗汉大胆借鉴油纸伞制作中的缎面工艺,增强油纸伞抵御大风大雨的强度。
楠竹为骨,中通外直,六十四根伞骨,根根坚韧不拔。一把小小的油纸伞,从开料到制作完毕,要经过制坯、打孔、穿托、穿缰、裁纸、糊伞、上油、裹顶、上杆、穿线等72道工序,这一项项繁琐的工序全部都依赖手工完成。
但宗汉所做的伞,涂的是自己熬制的环保胶水,刷的是经过改良后留有一股清香的防水油,最后上在伞骨的油漆也是环保植物漆。七十二道工序,步步皆显匠意。
随着羊楼洞涌入越来越多的游客,每年有学生、游客3000余人到店体验油纸伞制作古法工艺,这项非遗文化沿着古街传播到全国各个角落。
“我希望通过人才培养和产品创新,把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下去。”但宗汉说,传统技艺,如果有了新生力量加入,加上技艺不断创新,油纸伞效益一定会越来越好,也会反哺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