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和一个合作品牌的负责人聊天。她很头疼地跟我说:“我们最近广告投了不少,视频号、抖音、小红书都做了动作,流量是有了,但成交量还是提不上去。复购率更别提,几乎没有。”听到她的抱怨,我忍不住问:“你觉得你的客户为什么会买你的产品?”她愣了一下,说:“我们产品功能做得很不错啊,材料环保、设计也特别用心,平台上好评数据都不差,为什么卖不动呢?”我继续问她一个问题:“你的客户对环保和设计真的感兴趣吗?他们买的时候,真的会因为这些掏钱吗?”她沉默的叹了口气:“说实话,我好像不太确定。”这场对话让我回想起以前和团队开会时的讨论,大家总喜欢围绕品牌怎么更突出优势,企业怎么更有竞争力,但没几个人会真正去聊聊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习惯。结果就是,我们一直以“自己的视角”来卖东西,却很少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到底为什么要买。这个场景让我意识到,搞营销,懂产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懂消费者。今天写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一起聊聊 消费动机和消费者购买决策习惯,以及它背后对营销的意义。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品牌在流量、成交、复购上还差点火候,希望这篇能帮到你。你觉得消费者为什么会买东西?产品功能强、广告做得好?这些当然重要,但当你苦苦做推广、吸引流量却得不到成交时,你就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真的懂消费者的需求吗?消费者买东西,重来不仅仅是因为产品。他们买的是满足,更是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搞清楚这个逻辑,你的营销才能不再浪费预算。什么是消费动机?消费者为什么会做选择消费动机很简单,就是驱动消费者买东西的那个“理由”。这个理由可能是能解决问题,也可能是能让人心情好,甚至是单纯让自己变得更酷。举个例子。女生买一支口红,不只是因为颜色好看,还可能是因为觉得这款口红能让她更有气场。年轻人买一杯网红奶茶,绝对不只是因为奶茶好喝,还因为发朋友圈可以彰显自己走在潮流前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产品看似很普通,但一旦触碰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就能卖爆。餐厅可以卖味道,但更好的餐厅会卖父子聚餐的温暖。懂得这个逻辑,营销就有了发力点。消费动机有哪些?消费者需求主要分几个类型。1、功能需求比如买牙膏是为了刷牙,买雨伞是为了挡雨。这类最直接。功能必须做到位,否则没第二步。2、情绪需求情绪驱动往往更强。比如节日购买礼物,是为了表达感情。逢年过节买新衣服,不只因为好看,还因为能让自己有焕新的感觉。3、认同需求很多人买东西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买名牌包,不只是因为耐用,而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品位。买潮牌服饰,是为了融入圈子。4、自我实现需求消费者并不是消费物品,而是消费能让他们更好的体验。比如买运动手环是在买健康,报名艺术培训班,是在满足兴趣。动机看似简单,但很多品牌喜欢把产品做到专业或者功能强,却忽略了这些需求。消费者不买功能,不买技术,他们买的是满足这些需求的体验。消费者行为习惯,你真的了解吗?弄懂动机,还得看行为。消费者的购买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流程。这个流程从接触你的产品,到最后掏钱,全程都有关键节点。1、信息搜寻消费者买之前会看很多信息。他们会主动找产品价格、质量、好评,还会被动接受广告、推荐。你要问自己:我的品牌会不会让人第一时间找到?网络上有没有足够多能说服人的内容?2、兴趣点触发消费者不会对所有信息都感兴趣,只有那些能触发情绪的内容才让他们愿意深入了解。如果你卖咖啡,消费者感兴趣的一定不是你的技术多牛,而是“泡得快”“能给打工人提神”。3、购买驱动消费者最终掏钱,通常是因为某些因素让他们愿意加速行动。比如打折、满减、赠品。你给他们的驱动力越强,对方越容易剁手。你得想好:你的活动设计有没有让人下单的理由?4、复购决策消费者买完后还会评估产品,决定以后是不是继续买,这直接决定复购率。你的售后服务,细节体验,甚至一个好评回复,都会影响他们是否重视你。如何让这些理论变成实战?说白了,消费者不是一个代名词,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你得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下面这几招能帮你把动机和行为习惯直接用到你的工作里。1、找到驱动点消费者为什么掏钱,是因为他们想解决一个问题。卖健身器材,你不能光说材质有多好,得说“每天十分钟,轻松减脂”。卖儿童玩具,你不能只谈环保技术,得让家长看到“陪孩子一起玩更有趣”。驱动点是客户真正重视的一点,任何营销都得围绕它展开。2、内容打动人心,不要硬推产品消费者看你的内容,第一反应是“这个有用吗?这个懂我吗?”不是“这个在哪里买”。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语言和情绪。看到一条无聊广告,消费者直接划走。但看到一条说“熬夜累成狗,速溶咖啡救命”的短视频,他会停下来感同身受。关键是别讲你产品的好,讲消费者的问题能不能被解决。3、场景化思维消费者不是在看单一产品,他们是想象自己怎么用这个产品。卖按摩椅,你不能只是宣传还能按摩颈椎,而是得展示一个儿子回家送给父母,父母放松使用的场景。场景能让消费者代入,让他们觉得这个东西跟自己有关系。4、快速占领热点消费者习惯关注热点内容,品牌不能等节日营销结束再反应。双十一、春节、情人节这些节点必备,而且要快,慢了你的感染力就会大大降低。营销的最终目标:让消费者觉得你懂他消费者并不直接为产品买单,他们为解决问题买单。他们买“懂我的品牌”。看懂这个逻辑的人,永远比光砸广告的人更快赢得市场。动机和行为习惯是市场的基础,用好这些,就是让消费者买了一次还愿意买第二次的关键。别再贸然让品牌大喊“我是最棒的产品”,而是要通过这些方法,让消费者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个产品真的很懂我”。消费者买东西,从来不只是买产品,更是买一种满足感、一种情感共鸣、一种被理解的体验。这个逻辑看似简单,却是很多品牌在营销中忽略的关键。我们总是忙着讲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专业,却忘了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什么。营销的核心,不是让消费者知道你有多强,而是让他们觉得你有多懂他们。消费者愿意为“懂我的品牌”买单,而不是为“自我感动的品牌”买单。中小企业的资源有限,预算也有限。我们无法像大品牌那样铺天盖地地做广告,但我们可以用更精准的洞察、更贴心的内容、更真诚的互动,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懂消费者动机,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设计每一个营销环节,这才是让品牌走得更远的关键。营销不是单纯的流量游戏,也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增长。它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是一次次让消费者觉得“这个品牌懂我”的体验。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品牌不仅能赢得市场,还能赢得人心。理解消费者,懂他们的故事,做他们信赖的品牌。这是营销的长久之道,也是中小企业逆袭的捷径。摘要:上周,我和一个合作品牌的负责人聊天。她很头疼地跟我说:“我们最近广告投了不少,视频号、抖音、小红书都做了动作,流量是有了,但成交量还是提不上去。复购率更别提,几乎没有。”听到她的抱怨,我忍不住问:“你觉得你的客户为什么会买你的产品?”她愣了一下,说:“我们产品
来源:钰彤教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