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凯赛生物发布公告宣布定增募资工作已完成。凯赛生物向上海曜修生物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42.97元/股的价格发行153,595,531股股票,募集资金59.26亿元。
近日,凯赛生物发布公告宣布定增募资工作已完成。凯赛生物向上海曜修生物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42.97元/股的价格发行153,595,531股股票,募集资金59.26亿元。
交易完成后,招商局集团通过持有上海曜修间接持有凯赛生物17.3%股权;连同招商局集团旗下其他投资主体持有的上市公司权益,招商局集团合计直接及间接持有凯赛生物21.17%股权。
官网显示,凯赛生物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生物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目前,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3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金乡、乌苏和太原(建设中)。据悉,公司已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
01
归国创业,成就国产长链二元酸王者
公开资料显示,凯赛生物创始人刘修才于197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修化学专业。1981年,他获得该校近代化学系分析化学学士学位,并同年考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攻读生物学硕士。1984年,刘修才赴美留学,于1989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并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刘修才回国创立凯赛生物,专注于生物法替代化学法的研究,并于2000年正式注册成立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8月,凯赛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
凯赛生物目前业务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其产品包括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单体原料——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和生物基戊二胺,以及系列生物基聚酰胺等。值得一提的是,凯赛生物是全球首家实现生物法规模化生产长链二元酸的企业。
早在2010年,凯赛生物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已经彻底压制化学法,占据全球过半份额,与杜邦、德固赛、瑞士EMS和阿科玛等多家跨国化工巨头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2018年,凯赛生物的长链二元酸获得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
生物基聚酰胺是凯赛生物当前着力开发和孵化应用场景的重要产品。相较于传统石化法生产的聚酰胺,凯赛生物开发的生物基聚酰胺具有高强度、轻量化、耐磨、耐腐蚀等综合优势,突破了传统热塑性复合材料成本和性能局限。
据了解,凯赛开发的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强度可以替代金属,密度仅为钢材的1/4、铝材的2/3,不仅有效节省材料成本,同时有助于降低整体结构的重量,特别适合轻量化设计需求。此外,与传统化学法石油基产品相比,其生物基聚酰胺单位碳排放可降低50%。
凭借优越的性能和性价比优势,上述高性能复合材料在包括汽车轻量化(乘用车&商用车)、建筑工程、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核心产品市场的持续回暖,叠加公司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产能爬坡顺利,新产品销售迎来放量的多重利好之下,凯赛生物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单季度经营业绩实现环比持续增长,营业收入从2023年第三季度的5.35亿元持续攀升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7.7亿元,季度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7.59%。
据最新公告的2024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度凯赛生物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9.56亿元,同比增长39.84%;实现利润总额5.46亿元,同比增长21.5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2亿元,同比上升50.87%。
02
招商局入资,助力布局产业下游
与诸多向市场募资的定增方案不同,凯赛生物此前披露的定增方案中,招商局集团不仅通过资金方式入股凯赛生物,双方还在业务协同方面达成业务合作意向。
根据交易安排,CIB将其所持有的公司20.00%股份(即116,655,640股)转让给上海曜修,以作为其对上海曜修的出资;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上海曜修持有发行人20.00%股份,CIB直接持股比例下降为8.32%,公司控股股东由CIB变更为上海曜修。
本次发行前,公司实际控制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通过上海曜修持有发行人20.00%股份、通过CIB持有发行人8.32%股份,并通过控制员工持股平台济宁市伯聚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济宁市仲先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济宁市叔安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控制公司2.50%的股份,实际控制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控制公司合计30.82%股份的表决权。
本次发行后,控股股东上海曜修的持股比例已从20.00%变为35.29%,实际控制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及其控制的企业合计控制发行人股份提升为44.04%。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并且其表决权比例会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其对公司的控制权进一步巩固。
同时,招商局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的间接股东,拟与凯赛生物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开展系列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方面的业务合作。根据凯赛生物与招商局集团在2023年7月签订的业务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主要涉及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战略采购、投融资战略两方面。
在战略采购方面,根据协议,招商局集团将尽最大的商业努力,推广和落实凯赛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使用。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产品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于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分别为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
从2024年底开始,双方提前一年确定后续采购产品形式和采购量。价格则按照市场同等条件下最优惠价格的原则另行制定价格协议。据凯赛生物注册稿披露,目前招商局集团的多个相关单位已与公司就多个产品进行洽谈或实验性采购。
在投融资战略方面,招商局集团将协调其集团内关联金融企业,以有市场竞争力的融资利率为凯赛生物及其投资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凯赛生物称,公司在合成生物学产业化过程中,寻求在下游产业及金融服务等领域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合作伙伴;招商局集团系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双方存在合作需求和优势互补,相关业务合作将有效促进公司的下游应用领域拓展。
03
资本市场,动作频繁
近年来,凯赛生物立足拳头产品,布局上下游的动作频繁。
除了本次定增外,凯赛生物于2023年战略入股AI蛋白质设计平台明星公司分子之心,实现了对AI蛋白质结构预测、设计技术领域的深度布局;同年,凯赛生物还与具有丰富仿真模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韩国3P.COM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为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各类产品应用提供最后一步的技术衔接。
2024年5月,凯赛生物与合肥市、招商局创科集团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政策引导、应用场景打造、生物制造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打造合成生物材料产业集群。同年8月,凯赛生物进一步加大在生物基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出资3000万元成立了安徽禾纤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并持有其100%股份。新公司将专注于生物基长链聚酰胺、高温聚酰胺等工程材料的改性研发,旨在加速推动生物基工程材料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下游应用推广。
2024年10月,凯赛生物与海澜之家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面料研发、价格与供货、质量管控等方面深化合作。凯赛生物面向纺织领域推出了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品牌“泰纶®”(TERRYL®),源自可持续再生的植物性原料。泰纶®品牌下的各产品具有优异的纺丝加工性能,其纤维具有柔软亲肤、易吸易排、耐候耐磨、低温易染等服用特性,曾多次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在纺织领域,2022年凯赛生物曾获国际纺联“可持续与创新奖”,为中国大陆首次获得该奖项。
今年1月,招商凯赛新材料(安徽)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注册资本高达6.5亿元。2月26日,凯赛生物与招商公路、招商交科签订《公路交通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
据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显示,预计至2026年,全球合成生物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7亿美元,2021-2026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6.5%。另据华安证券预测,2025年生物基尼龙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15.91亿元。
未来,随着此次定增计划落地,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凯赛生物在产品布局、下游应用、研发创新、资本结构、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化,加之多个新项目产能、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或将为凯赛生物的中长期发展创造关键增量。
来源:张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