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有个朋友,一开始觉得老公能孝顺父母,人肯定不错,也能对自己父母好。婚后才知道,“孝顺”那只是对待他父母。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老话,“百善孝为先”。
这本是正能量的事。
父母把孩子辛辛苦苦养育成人,孩子孝顺父母也是天经地义的。
我有个朋友,一开始觉得老公能孝顺父母,人肯定不错,也能对自己父母好。婚后才知道,“孝顺”那只是对待他父母。
而他太孝顺,会在生活中委屈你成全他家所有人和事。
朋友说,她老公经常挂在嘴边就是:以后对我妈好一点,我妈把我养大不容易。
朋友气得对她老公咔咔一顿怼:
你妈不容易,你妈咱俩结婚后不容易的吗?你在那睡大觉,你妈给你洗衣服、做饭的时候,你怎么没觉得她不容易啊?
你在那咔咔打游戏的时候,你妈下了班还要给你收拾衣服、打扫卫生的时候,你躺那跟个大爷一样,你咋不觉得你妈不容易?
瞎了这么多年,娶了我啥都看到了?我在世华佗啊?
一家人在这唱什么的戏?只有儿媳妇一进门,婆婆连做个饭都心不甘情不愿了,好像儿媳妇没进门前,你们一家人都不吃饭似的。
你要是真心疼你妈呀,你就多挣几个钱,以后让她最好的养老院,再雇10个老头陪她跳广场舞,那才叫孝顺!
啥都没有?就知道在这里假装孝顺,道德绑架我。
冤有头债有主,谁妈不易谁弥补。实在不行请保姆,莫把遗憾留下土。
朋友的这番话,我也是深有同感。
想起我十多年前相亲,人家见我第一句就是:
“我姥姥老年痴呆,我妈特别辛苦,特别不容易,然后我妈脾气也不好,有时候我都受不了。”
“我一看你就是脾气特别好,会过日子的,我就想找你这样的,就有人帮我妈照顾我姥姥了。”
我把原话转述给介绍人,介绍人骂了一上午,给她气得。
介绍人说我忍住没骂他,真的很牛。
说实话,那时候真没生气,就是无语,特别无语,想着多厚的脸皮才能当我面这么说。
现实生活的“孝心外包”,说直接点:是建立在剥削另一个人基础上的。
孝顺,不应该成为绑架别人的武器,而是以身作则的美德。
孝顺这个词本来就不应该在嘴上,在心里、在行动上。
谁生了我,我孝敬谁。谁和我一起孝敬我的父母,我就和她一起孝敬他的父母。
我爸我妈这么多年也是这么对待双方老人的,上行下效,我也就这么跟着做了。
说到这里,我要特别澄清一下:咱们在这里讨论的重点是“孝心外包”的老公,而不是所有的男性……
孝顺本没有错,但是男人愚孝、孝心外包,往往是一个小家庭的矛盾根源。
刷到一个帖子:儿子要买一台iPad,老婆想买一辆电动车,而父母的羽绒服穿了快七年了,我跻身其中,最为狼狈。
怎么说呢?大哥你当父亲不行,当儿子不行,当老公也不行啊。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我还以为他在反省自己这么穷,连孩子老婆的愿望都满足不了,父母也没孝顺好。
难怪都说:男人结婚了,就懂事了……
难道说:每逢妻儿倍思妈……
再说了,这些《送东阳马生序》有啥关系?还完成了闭环?
想了半天,难道是:家贫?
别人从《送东阳马生序》学会了“嗜学”,他学到了“家贫”。
真正的孝顺,应该是发自内心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并且尽最大的努力,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让他们能安享晚年。
而不是对着别人说“父母不易”,企图他人对你的父母做所有的事情。
孝心外包的男人太多了。
既要有美名,又要保留自己的舒适自在、不做牺牲,这何尝不是一种贪婪?
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夫妻关系好,家庭幸福的,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男人很聪明,他会把自己的小家庭放在第一位,懂得爱护自己的妻子。
我有个高中同学小井,她和她老公出身小县城,两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立足。
更值得称赞的是,她老公体贴老婆,会带娃,也会主动揽家务琐事。
前段时间,小井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她老公上要照顾老人,下要照顾孩子,频繁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
“一天晚上,我老公把孩子哄睡后,刚松下来一口气,看见我在手洗孩子的衣服,就赶紧坐在我身边,我俩边聊天边洗衣服。”
小井在说起这些事的时候,眼中闪着发自内心的光芒,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她的幸福。
对一个男人来说,他的成功从来不是挣多少钱,而是他而让家人感到多少倍的幸福,是他能扛住多少事。
有人说,判断一个男人靠不靠谱,事业成不成功,不需要去看他住什么房子,开什么样的车了,你就看他对老婆怎么样。
如果一个男人联合别人,欺负老婆、孩子,他连一个小家庭都经营不好,就代表着这个男人没有大智慧,更没有担当。
俗话说得好:亏妻者百财不入,爱妻者风生水起。
那些从来不在家庭上付出的男人,只会让老婆寒心,活不明白当下,又如何看得清未来?
作为一个男人,自己要身体力行,孝顺父母,爱着妻子,养育好孩子,别用自己的无能、无度、无德去绑架别人!
夫妻,应当“我知你不易,你懂我悲喜”,双方都是对方的情感支撑和坚实的后盾。
一人家庭蒸蒸目上的秘诀,就是妻子眼里有光,老公眼里有小家庭,孩子脸上有笑容。
来源:棉花糖妈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