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18个项目赋能古民居,借“一心一廊两带三片区”布局打造文旅高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8 20:44 2

摘要:近日,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山西晋城古民居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晋城在古民居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深度文旅融合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近日,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山西晋城古民居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晋城在古民居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深度文旅融合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晋城,作为“中国古建博物馆”和“中华民居宝库”,地理位置独特,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之地,留存了大量珍贵文化遗迹。目前,晋城拥有不可移动文物6601处,古建筑占比超八成,其中宋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58处,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拥有72处国保单位,4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166个中国传统古村落 。

此次方案规划范围涵盖4个县、1个区、1个县级市,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阳城县、沁水县、泽州县、高平市,城区与陵川县为扩展区,总体布局为“一心一廊两带三片区”:

一心:晋城市区作为综合保障中心,依托晋城市博物馆搭建古民居资讯、管理、研学、宣传平台,全面统筹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

一廊:沿万里茶路(晋城段)文化长廊,以高平、泽州为核心,再现古时茶路(太行陉)文化与儒商文化。

两带:沁河流域古堡景区带,依托湘峪古堡、皇城相府等特色古堡群,构建生态人文体验融合的文化带;丹河流域古建文化带,凭借商帮文化底蕴与丹河沿线人文遗址、传统建筑,打造人文古建文化带。

三片区:陵川县古民居生态片区,涵盖丈河、松庙等7个村落;阳城县、沁水县古堡民居片区,以皇城、润城等10个村镇为核心,展现民间军事与士农工商文化;高平市、泽州县民俗文化片区,包含沟北、苏庄等16个重点村 。

为保障方案有效实施,晋城市将从三方面发力:

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协同保护机制,优化文物保护队伍岗位结构,试点古民居产权管理机制,探索多元化资金引入模式。

坚持系统保护:编制文物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建立古民居信息库,健全安全监管与保障体系,探索适应性修缮模式,推进集中连片保护。

推动合理利用:培育古民居博物馆,将古民居研学融入教育体系,挖掘文化内涵,促进古民居与文旅、乡村振兴融合,推动文化创新与宣传传播。

方案还配套了18个项目,包括“中国民居标本——晋城元代民居保护与研究”“太行夜城堡——砥洎城堡寨保护与利用”“示范项目:古民居民宿示范项目”等,涵盖价值挖掘、保护展示、文化阐释、工商文化利用、生态融合、技艺传承、红色游径建设等领域,总投资可观。

晋城市表示,未来将全力推进方案实施,加强组织协调与政策支持,确保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取得实效,为全国文物保护利用提供可借鉴的“晋城经验”,助力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示范区建设项目清单:

来源:山西科技报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