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文忠,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家画院贾文忠工作室高研班导师。先后任职于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修复厂、首都博物馆以及中国农业博物馆。

《中国美术报》第393期 美育名师简介

贾文忠,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家画院贾文忠工作室高研班导师。先后任职于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修复厂、首都博物馆以及中国农业博物馆。
金石全形拓作为传拓技艺的一种,将素描、传拓、剪纸等技法结合,是难度较大也是对传拓者个人修养要求较高的艺术门类。要创作出一幅优秀的全形传拓作品,需要对于所拓器物有着深入的了解,这就不仅要求其自身具备较深厚的美术功底,而且对于考古学、美学有深入的理解。如何开始一幅全形拓作品的创作?怎样确定落笔处?这是在创作全形拓作品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在确定传拓对象、做好前期的测绘及传拓准备工作后,大家往往会对于确定传拓位置产生疑惑。这时,对于画面的整体考虑及后期题跋、补绘位置的提前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图的技巧是创作者理应具备的基本功。优秀的构图不仅能突出重点,更能传递出作者的创作风格,表达其对于所传拓物品的理解和认识。全形拓作品,特别是全形拓博古图的创作可参考绘画的构图美学,注重画面的完整性,提前规划,技巧与风格相统一。国画最常用的构图方法中,边角式构图法、“之”字形构图法、三角形构图法、对称形构图法都比较常见,这在全形传拓作品的构图中也可迁移领悟。所谓“观物取象”的观点,也可用于全形传拓的创作。第一,是对传拓对象进行充分观察,以找到其最具特点的角度;第二,是在起稿后,用全局的观念确定其各部分的位置分布,大小均匀确定其构图,意在笔先,方可“气韵生动”。
贾文忠 《传拓商周十供全形拓》陈介祺被公认为19世纪以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金石学翘楚。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是清代钟鼎彝器收藏最富、学术成就卓著的金石学家,他的收藏不乏稀世珍品,包括毛公鼎、天亡簋、曾伯簠等。簠斋全形拓多为分纸而作,其一生对所藏珍品多作拓片。如陈介祺作毛公鼎拓片,该图传拓的毛公鼎体量巨大,采用上下分布的构图方式,其中鼎身占画面的钤印多集中于鼎足处,用钤印平衡原本头重脚轻的构图关系。六枚钤印分别为“海滨病史”“簠斋”“十钟主人”“十钟山房”“簠斋藏三代器”“收秦燔所不及”,表明了拓片的出处。拓片整体画面和谐,布局精巧,凸显金石气韵。作为近代艺林成就显赫的一位大师,吴昌硕的全形拓作品融金石书画于一体,以“重、拙、大”之风独树一帜。吴昌硕早年习篆刻,书画作品以笔力雄健、墨色浓郁、用色大胆、古朴苍劲闻名。其中年后以金石入画,全形拓作品亦以“写意性”为内核。例如其所拓西周青铜器,常以斜势构图打破对称之规,鼎彝器身略倾,似欲破纸而出,以线条的顿挫遒劲模拟器物斑驳锈蚀的质感。钤印多集中于器物肩部或器盖边缘,如“缶翁”“雄甲辰”“吴俊之印”等,印文浑厚苍茫,与拓片斑驳的金石气息相呼应,更以朱砂印色点醒画面,暗合“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视觉平衡。其布局尤重虚实相生,常于器物旁侧留白处题长跋,以石鼓文笔意书之,篆籀之气贯穿全卷,令拓片从“技”入“道”,自成“金石写意”一派气象。传拓的布局及构图技巧只是制作出好的全形传拓作品不可或缺的考量角度,要想真正地完全掌握这门技巧,不仅要从美学修养角度发力,更要从基本功入手,锤炼传拓技术,掌握墨色变化、浓淡深浅。今日传承全形拓,既要恪守“师古不泥古”的匠人精神,更要使古法技艺与时代对话,将金石气韵化入血脉。唯有如此,方能使这门“纸上的青铜文明”穿越时空,在当代匠人的指尖下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编辑 | 黄家馨制作 | 闫天蒙校对 | 蔡培新初审 | 刘 晶复审 | 马子雷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来源:中国美术报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